勝利女神飛彈
勝利女神飛彈(英語:Nike missile)是1945年貝爾實驗室提出的「奈基計劃」(Project Nike)研製的美國一種防空導彈系列飛彈的總稱,共有數十型。1951年發展成功的勝利女神飛彈採地面指揮控制,首出現的該系列飛彈長度為4.2公尺。奈基計劃旨在為美國陸軍發展一種直線攔截的防空導彈系統,1953年開始部署的美國最早的導彈系統「奈基-阿基克斯」就是該計劃的首個產物。開發奈基-阿基克斯導彈的眾多科技成果為之後一系列的計劃所重複使用,其中又以相當多以「Nike」命名(Nike,又譯尼刻,希臘神話里的勝利女神),中文命名,由中華民國提出「勝利女神飛彈」,以配合當時冷戰時空[1]。奈基導彈的第一級固體火箭助推器成為了很多種其它火箭的第一級,其中包括MIM-14勝利女神·力士以及NASA的高空大氣研究用火箭。
該系列的飛彈發展與改良持續至1960年代,並一直為美國空軍及其盟國(如大韓民國、日本、中華民國、西德)使用,直到新型愛國者飛彈出現為止。
歷史
奈基計劃始於1944年,由於那時以高炮為主的防空系統已證明無法應對新出現的噴氣式飛機的速度和高度,於是戰爭部要求研製一種能夠對抗噴氣式飛機的防空系統。最終進入開發的有兩個方案,貝爾實驗室提出了奈基計劃;通用電氣公司提出了一個射程更遠的方案,命名為瑟珀(Thumper),最終發展成為了CIM-10「波馬克」地對空導彈。
貝爾實驗室的設計目標是能夠應對時速800 km/h(500 mph;Mach 0.65)以上,最大飛行高度20,000公尺(66,000英尺;20公里)的轟炸機。具有這等速度的目標,即使是一枚超音速的導彈也無法輕易擊中。導彈必須計算好提前量,才能在自身燃料耗盡之前擊中目標。這意味着不能僅用一台雷達跟蹤導彈和目標的運行,增加了系統的複雜度。此時,美國已經擁有了相當先進的模擬計算機和由英國克里森彈道預測機發展而來的一系列更先進的防空火控系統。
奈基導彈系統使用三種雷達,由低功率搜索雷達(Low-Power Acquisition Radar,LOPAR)發現的目標交由目標追蹤雷達(Target Tracking Radar,TTR)進行持續追蹤,導彈追蹤雷達(Missile Tracking Radar ,MTR)則追蹤彈上的無線電信標的信號。導彈追蹤雷達同時利用脈衝位置調製方式,負責導彈的制導。雷達發出的脈衝被導彈收到、解碼,再發回導彈跟蹤雷達。當追蹤雷達完成鎖定後,系統就可以在發射後進入全自動狀態。計算機對比兩台雷達的方位信息,結合目標的速度信息和距離信息,進而計算出攔截點並引導導彈進行攔截。
道格拉斯公司製造的導彈採用了固體火箭助推器加液體燃料第二級的設計。導彈最高速度1.3馬赫,射高21公里(13英里),射程40公里(25英里),戰鬥部採用了獨特的三段串列式設計以期提高毀傷概率。但是導彈有限的射程被認為是一個嚴重的缺陷,因為這意味着導彈必須部署在離防禦區域非常近的地方。
在美國空軍於1948年建立之後,所有的遠程「戰略」系統都劃歸空軍管理。美空軍接收通用電氣的「瑟柏計劃」並和自身已有的遠程防空導彈計劃合併,而陸軍則繼續奈基計劃的研究。1950年,陸軍成立了陸軍防空武器司令部(Army Anti-Aircraft Command,ARAACOM)以統一指揮美軍所有的防空武器系統[2],1957年3月更名為陸軍防空司令部(US Army Air Defense Command,USARADCOM)[2]。
奈基-阿基克斯
MIM-3 奈基-阿基克斯 | |
---|---|
類型 | 地對空導彈 |
原產地 | 美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53年~1964年 |
使用方 | 美國陸軍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110公斤(2,450英磅) |
長度 | 34英尺10英寸(10.62公尺) |
直徑 | 30公分(12英寸) 80公分(31英寸) |
彈頭 | 3節串列彈頭 鼻部:5.4公斤(12英磅) 中段:81.2公斤(179英磅) 後段:全重55.3公斤(122英磅) |
發動機 | 液態火箭發動機,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 |
翼展 | 4英尺6英寸(1.37公尺) |
作戰範圍 | 48公里(30英里) |
射高 | 21,300公尺(69,900英尺) |
速度 | Mach 2.3(1,750.8 mph;2,817.6 km/h) |
制導系統 | 戰令導引 |
發射平台 | 固定發射場 |
- 主條目:MIM-3勝利女神-飛毛腿
1951年11月,奈基導彈成功進行了首次實驗,擊落了一架由B-17「飛行堡壘」轟炸機改裝的QB-17靶機[3]。首個生產型,奈基-阿基克斯(SAM-A-7,MIM-3[4]),於1954年開始服役。陸軍首批訂購了1000枚導彈和60套發射設備,用來保護美國本土重要的戰術戰略位置。作為阻止空中攻擊的最後一道防線,奈基導彈也部署到城市周邊地區。第一個奈基-阿基克斯導彈連於1954年3月部署在馬里蘭州米德堡陸軍基地[3]。到1962年時,共建立了240個導彈發射基地,替代了896個雷達引導的高炮陣地,由國民警衛隊或是陸軍操作執行防空任務。這使得為數不多的75毫米「掃天」高射炮成為了美國唯一仍在使用的高炮系統。到1957年,陸軍所有的高射炮部隊都已被導彈連取代[5]。1958年起陸軍國民警衛隊也開始換裝奈基-阿基克斯導彈系統。
每個發射陣地由三部分組成,各部分之間至少相隔1,000碼(910公尺;3,000英尺)。
- A區為管理區域(Administrative area),通常集成火控系統(Integrated Fire Control,IFC)的控制單元會部署在此處,此外還有連部,兵營,食堂,休息室和停車場等設施。
- C區,占地大約6英畝(2.4公頃;24,000平方公尺),包含了目標搜索雷達、目標追蹤雷達和導彈追蹤雷達。以及計算攔截路徑的計算機系統。
- L區(Launch Area),占地大約40英畝(16公頃;160,000平方公尺),擁有1到3個地下彈庫,每個彈庫負責4個導彈發射架的供彈,以及外圍的安全隔離安全區。
每個基地配備了109名軍官和士兵,保證發射陣地處在24小時執勤狀態。發射陣地每4個發射架中,必須有1個發射架上的導彈隨時處於15分鐘準備狀態,2個發射架處於半小時準備狀態,還有1個發射架處於發射前一小時準備狀態。實際的發射陣地配置會根據當地的地形特點決定,但只要可能的話,發射陣地都會位於現存的軍事基地或國民警衛隊駐地內,以避免額外的購地費用。
奈基導彈連通常統一部署在大城市以及如遠程轟炸機基地,核電站和後來出現的洲際彈道導彈基地等戰略性目標周圍的「防禦區」中。在防禦區中的奈基導彈陣地通常會圍繞着目標形成環形防禦。每個防禦區中部署的奈基導彈連數目並不固定,從巴克斯達爾空軍基地防禦區的2個到芝加哥防禦區的22個不等。
美國大陸的發射陣地從北部開始,順時針從01到99進行編號,數字和方位並沒有直接聯繫,但01到25號陣地大約位於美東北和美東地區,26到50號陣地位於美國東南到南部地區,51到75號陣地位於西南部和西部地區,76到99號陣地則位於美國西北和北部地區。
美國本土的防禦區則由1到2個字母進行編號。例如,1個以C開頭的奈基導彈陣地位於芝加哥防禦區,以HM開頭的導彈陣地則位於霍姆斯特德空軍基地(邁阿密防禦區),以NY開頭的導彈陣地則位於紐約防禦區,諸如此類。於是,1個編號為SF-88L的奈基導彈陣地就是位於舊金山防禦區(SF)的1個導彈連的導彈發射區(L區)。
1950年代中期已有S-75(即北約編號SA-2薩姆二型)飛彈問世,後繼型號也陸續服役;蘇聯致力薩姆系列防空飛彈建軍的同時,美國選擇由貝爾實驗室提出的「勝利女神計畫」,準備發展勝利女神(Nike missile)防空飛彈系統,定位為高空攔截飛彈(類似戰區高空防禦飛彈或反彈道導彈),主要著眼是對付入侵的轟炸機,用以反制高空飛行器,第1代型號為勝利女神飛毛腿型(Nike-Ajax Missile)防空飛彈,飛彈序號為MIM-3A。[4]
然第1代勝利女神飛彈接戰成效不佳,往往容易錯失目標,美軍決定再做修正,在1960年代的前期,[4]奈基-阿基克斯導彈連升級為更新型的奈基-大力神系統。新型的大力神導彈擁有更長的射程和更強的殺傷力,可以削減50%已有的導彈連隊而保持原有的防禦能力。陸軍的導彈連或改裝了奈基-大力神導彈,或撤銷部署。陸軍國民警衛隊則繼續使用奈基-阿基克斯導彈,到1964年,國民警衛隊也換裝了奈基-大力神系統。最終,為了節省預算,所有的奈基導彈連都交付國民警衛隊操作。
奈基-大力神
在奈基-阿基克斯仍未正式服役前,奈基-B型的開發工作就已開始,後正式命名為奈基-大力神,編號SAM-A-25,後改為MIM-14[4]。奈基-大力神導彈的速度,射程和精度均有提高,並且具備了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奈基-大力神射程接近160公里(99英里),最大速度接近Mach 4(3,045 mph;4,900 km/h),最大攔截高度則達到了30公里(19英里)。它的第一級助推器是捆綁的4枚奈基-阿基克斯助推器,第二級則改用了固體火箭發動機。電子器件方面則用更可靠的固態電子元件,以代替一些真空管元件。
奈基-大力神導彈採用重500公斤(1,100英磅)的T-45高爆戰鬥部,但是為了提高毀傷概率,可選裝核彈頭。W31核彈頭為可變核當量設計,核當量從2千噸,1萬噸,2萬噸到3萬噸。奈基-大力神上使用了2萬噸核當量的核戰鬥部配置。在美國境內的奈基-大力神導彈幾乎都裝備了核彈頭,海外的導彈基地則是常規戰鬥部和核戰鬥部混合配置。奈基-大力神導彈的火控系統也得到了改進,新增了地對地攻擊模式,並在阿拉斯加州測試成功。
第一套奈基-大力神導彈系統於1958年6月,在芝加哥、費城和紐約地區正式部署[6],一共生產了393套奈基-大力神導彈系統。到1960年,陸軍防空司令部旗下已擁有88個奈基-大力神導彈連和174個奈基-阿基克斯導彈連,保護着30個州內的23片地域。1963年最高峰時,在本土部署了134個奈基-大力神導彈連,這還不包括部署在西德,希臘,格陵蘭,意大利,大韓民國,沖繩,中華民國(1959年[4])和土耳其的連隊。1979年最後一個奈基-大力神導彈連於佛羅里達退役[6]。
奈基-宙斯
奈基計劃進一步的發展的結果就是改進型奈基-大力神及奈基-宙斯A,奈基-宙斯B。奈基-宙斯採用了三級配置,採用了新型的推力達1.78MN(400,000lbf)的固體火箭助推器,戰鬥部是W71熱核彈頭,核當量500萬噸,地下井發射,無線電指令制導。奈基-宙斯導彈於1959年8月進行了首次發射測試,並且最高速度超過了3,500 m/s(Mach 10;13,000 km/h)。但是由於其它的技術問題,導彈編號變更為LIM-49A「斯巴達人」,並於1967年發射成功。
美軍在成功發展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後,繼續研發第3代的勝利女神宙斯型飛彈(Nike-Zeus Missile),飛彈序號為DM-15S,其定位為反彈道飛彈,卻在實驗室階段就宣告放棄,並未量產。[4]奈基-宙斯的生產在1961年叫停,並於1963年下馬。美國最初設想的一個國家彈道導彈防禦系統最初曾命名為「奈基-X」,但後來改名為「哨兵」系統。
退役
隨着蘇聯的洲際彈道導彈的服役,奈基作為一種防空導彈系統的價值開始下降。從1965年左右開始,奈基導彈連的部署數量就開始不斷下降。格陵蘭的圖勒空軍基地於1965年開始縮減防空力量,而戰略空軍司令部所在的內布拉斯加州奧福特空軍基地則於1966年開始裁減防空力量,使奈基導彈連數量下降到了112個。這個數字在1968年減少到了87個,在1969年則進一步減少到了82個。
1962年起,利用奈基-宇宙神導彈作為一種反衛星武器的可能性被提出,但是這個計劃在1966年,使用雷神導彈的「437計劃」出現後取消。雖然最後這兩種計劃都未正式服役。但在1960年代早期,奈基-宇宙神系統仍表現出了有效的反彈道導彈能力。
奈基-大力神導彈在第一階段限武條約中歸類為反衛星導彈[7]。隨着1972年第一階段限武條約的簽訂和後繼的經費削減,美國本土幾乎所有的奈基導彈基地都在1974年4月停止了運轉,但還有少數導彈連繼續服役到了1970年代後期,承擔海岸空中防禦工作。
殘存設施
-
已廢棄的勝利女神飛彈發射場
-
破舊的勝利女神飛彈雷達基地,圓頂上已成為烏鴉的棲息處。
美國全境內265處奈基導彈發射基地的殘留建築[8],今天仍然能夠看到。在基地撤銷後,原址一般交由當地的聯邦機構;若位於國民兵駐地內的話,則直接由國民兵接管。其它的則交給州政府或地方當局,以及提供給教育機構或個人。相當多的奈基導彈陣地現在仍然作為市政設施、通信和航空機構使用。因為服役年代久遠,也有一些完全廢棄成為了公園,甚至遊樂設施。只有一小部分保存,作為展示用途。另外在美國境外也存在着一些廢棄陣地,如土耳其和希臘境內曾部署的奈基導彈。
型號與規格
型號 | 勝利女神-大埃阿斯 | 勝利女神-力士 | 勝利女神-宙斯A | 勝利女神-宙斯B(XLIM-49A) | 勝利女神-斯巴達人(LIM-49C) |
---|---|---|---|---|---|
長度 | 10.61米 (全長) 6.4米 (第二級) |
12.52米 (全長) 8.18米 (第二級) |
13.5米 | 14.7米 | 16.8米 |
直徑 | 0.30米 | 0.80米 (助推器) 0.53米 (第二級) |
0.91米 | 0.91米 | 1.09米 |
彈翼寬 | 1.37米 | 3.50米 (助推器) 1.88米 (第二級) |
2.98米 | 2.44米 | 2.98米 |
重量 | 1,110公斤 523公斤 (第二級) |
4850公斤 2505公斤 (第二級) |
4980公斤 | 10300公斤 | 13100公斤 |
最大速度 | 2.3馬赫(ca. 3,000 km/h) | 3.65馬赫(ca. 4,700 km/h) | 大於4馬赫(ca. 4,900 km/h) | ||
射程 | 48千米 | 140千米 | 320千米 | 400千米 | 740千米 |
射高 | 21,300米 | 45,700米 | ? | 280千米 | 560千米 |
第一級 | 固體火箭發動機 (推力246kN 燃燒2.5秒) |
大力神 M42捆綁式固體火箭 (4支 M5E1助推器) (推力978kN) |
泰爾克(舊名「摩頓泰爾克」) TX-135 推力1,800kN |
Thiokol TX-135 推力2000kN |
Thiokol TX-500 推力2200kN |
第二級 | 液體火箭發動機 (推力11.6kN 燃燒21秒) |
Thiokol M30固體火箭發動機 (推力44.4kN) |
? | Thiokol TX-238 | Thiokol TX-454 |
第三級 | 無 | 無 | 無 | Thiokol TX-239 | Thiokol TX-239 |
常規戰鬥部 | 三級串列彈頭 由兩層1/4英寸(6mm)硬鋼質隔艙包裹 鼻部: M2: 2.0公斤(4.5磅)TNT/RDX混合炸藥 全重5.4公斤(12磅) 中段: M3: 42公斤(92磅)TNT/RDX混合炸藥 全重80.2公斤(176.8磅) 後段: M4: 27公斤(59磅)TNT/RDX混合炸藥 全重55公斤(121.3磅) |
T-45高爆戰鬥部 全重500公斤(1106磅) |
不可用 | 不可用 | 不可用 |
核戰鬥部 | 不可用 | W-31核彈頭 2萬噸當量 | W-31核彈頭 2萬噸當量 | W-50核彈頭 40萬噸當量 (熱核彈頭) |
W-71核彈頭 500萬噸當量 (熱核彈頭) |
其他
大韓民國國軍將勝利女神飛彈改造為短程彈道飛彈以反擊北韓稱為玄武一型彈道飛彈;外型與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幾無差異但是內部採用集束彈體,必要時美方將幫忙裝上W80核子彈頭。
參見
參考資料
- ^ 李長元《俞大維傳》
- ^ 2.0 2.1 Fort George G. Meade Museum - Army Air Defense in Anne Arundel County, MD. The Fort George G. Meade Museum. [201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2) (英語).
- ^ 3.0 3.1 Nike Ajax* (SAM-A-7) (MIM-3, 3A)**. Redstone Arsenal, AL. [201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5) (英語).
- ^ 4.0 4.1 4.2 4.3 4.4 4.5 勝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飛彈[永久失效連結],葛鵬威,青年日報社,2014-11-21(繁體中文)
- ^ Chapter Two - Vigilant and Invincible:. Redstone Arsenal, AL. [201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5) (英語).
- ^ 6.0 6.1 Nike Hercules* (SAM-N-25) (MIM-14/14A/14B). Redstone Arsenal, AL. [201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5) (英語).
- ^ America's Air Defense of South Florida During and After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1962-1979. [2010-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2) (英語).
- ^ 存档副本 (PDF). [2010-11-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0-11-06).
外部連結
- The Continental Air Defense Collec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the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 Video Documentary of History of Nike-Hercules Project in U.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Community für ehemaliges Nike-Hercules-Person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德語)
- Nike missile site at alpha.fdu.edu
- Nike Historical Societ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ike Zeus inf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ictures of a demilitarized Nike site in German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ike Sites of the Los Angeles Defense Are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Nike Missile Program, Doug Crompton Area Hoejerup and Stevns Fort. Denmark. English/danish
- Nike Ajax Explosion Marker: Gateway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http://www.goerigk-jever.de/waldbroel.htm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