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騎士團治下的馬耳他

特定时期历史

醫院騎士團治下的馬耳他義大利語Ordine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馬爾他語Ordni ta' San Ġwann ta' Ġerusalemm,1530年 - 1798年6月11日)是西西里王國的一個附庸國。在騎士團失去羅德島之後,查理五世於1530年賜予騎士團馬耳他島戈佐島的黎波里奧斯曼帝國在1551年成功從騎士團手中取得了的黎波里,但1565年的馬耳他之圍卻被騎士團擊敗。

醫院騎士團治下的
馬耳他
Ordine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 (意大利文)
Ordni ta' San Ġwann ta' Ġerusalemm (馬耳他文)
1530年—1798年
騎士團在地中海的領地:馬耳他、戈佐島和的黎波里
騎士團在地中海的領地:馬耳他、戈佐島的黎波里
騎士團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
騎士團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
地位法理上屬於西西里王國的附庸國,實際上獨立
(於1753年宣示主權)
首都比爾古(1530年–1571年)
瓦萊塔(1571年–1798年)
常用語言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德語(官方)
馬耳他語(非官方)
政府選舉君主制
大團長英語List of Grand Masters of the Knights Hospitaller 
• 1530年–1534年
菲利普·維利耶·德·利爾-亞當英語Philippe Villiers de L'Isle-Adam(首任)
• 1797年–1798年
斐迪南·馮·赫姆佩施·波爾海姆英語Ferdinand von Hompesch zu Bolheim(末任)
歷史時期近代早期
1530年3月24日
• 正式成立
1530年10月26日
1551年8月15日
1561年5月21日
• 出售加勒比海地區
1665年
• 宣示主權
1753年
1798年6月11日
貨幣馬耳他斯庫多[1]
其他貨幣
ISO 3166碼MT
前身
繼承
西西里王國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美洲島嶼公司
法屬馬耳他
奧斯曼的黎波里塔尼亞
法國西印度公司
今屬於 馬爾他
 利比亞
 法國
 聖巴瑟米法國 法屬聖馬丁
 聖基茨和尼維斯
 美國
 美屬維爾京群島

1565年馬耳他之圍後,騎士團決定永久定居於馬耳他,並且開始建設新首都——瓦萊塔。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裡,馬耳他進入了黃金時代,藝術、建築蓬勃發展,馬耳他社會也獲得了整體上的改善[2]。17世紀中期,騎士團是加勒比海上一些島嶼事實上 (de facto) 的持有者,而馬耳他也是眾多曾殖民美洲的國家中最小的一個。

騎士團在1770年左右後開始衰退,其勢力在1792年的法國大革命更是遭到重挫。1798年,拿破崙一世率領法國軍隊攻占馬耳他並驅逐了騎士團,成立法屬馬耳他,但遭到馬耳他人反抗英語Siege of Malta (1798–1800)。1800年,馬耳他島成為英國保護國。根據《亞眠和約》,馬耳他本應於1802年歸還給騎士團,但英國政府卻繼續統治馬耳他島,並在1814年《巴黎條約》簽訂後正式將其納為英國殖民地。

16世紀

初期

1522年羅德島大圍攻後,醫院騎士團就被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驅逐出羅得島。在歐洲流浪了7年後,西西里王國國王查理五世於1530年將馬耳他、戈佐島和北非的黎波里以永恆封地的形式賜予眾騎士[3]。作為交換,騎士團每年將進貢一隻馬耳他獵鷹英語Tribute of the Maltese Falcon,這些獵鷹將在諸靈節獻給西西里國王的代表——西西里總督英語List of viceroys of Sicily[4]

騎士團在比爾古安頓下來,並將之定為首都。他們重建了原稱Castrum Maris的古堡,並將之命名為聖安吉洛堡英語Fort Saint Angelo,大幅提升了馬耳他島的防禦。除此之外,他們也建造了許多新的建築物。不久後,騎士團開始鑄[1]

醫院騎士團採取行動對付以巴巴裏海盜為主的穆斯林。雖然騎士團的艦隊規模很小,但這卻加劇了奧斯曼帝國對於騎士團重新在島上定居的不滿。1551年7月,奧斯曼軍隊試圖攻占聖安吉洛堡英語Fort Saint Angelo姆迪納,但由於守軍人數太多而在數天後改為入侵戈佐島英語Invasion of Gozo (1551)。他們航行至的黎波里並於8月占領了英語Siege of Tripoli (1551)該座城市。在遭受數次襲擊後,騎士團嘗試着恢復戈佐島的人口並強化格蘭德港的防禦。騎士團建造了含聖埃爾莫要塞聖邁克爾堡英語Fort Saint Michael在內的數個堡壘,並在聖邁克爾堡附近建立了名為森格萊阿的城鎮。

1551年到1556年之間,馬耳他遭龍捲風英語Valletta, Malta tornado襲擊,騎士團至少有4個槳帆船被破壞,並且有約600人死亡。這是馬耳他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也是有史以來造成最多人死亡的龍捲風之一[5]

1553年,查理五世獻議賜予醫院騎士團現代突尼西亞馬赫迪耶,將之作為騎士團的第三塊領地,但騎士團以維護成本太高為由拒絕了這項獻議。於是,查理五世命令西西里總督胡安·德·維加英語Juan de Vega摧毀馬赫迪耶以防止穆斯林將之占據[6]。胡安燒毀了馬赫迪耶,並禁止將小麥出口到馬耳他以作為騎士團拒絕國王獻議的報復。作為對策,森格爾大團長英語Claude de la Sengle把工程師Vincenzo Vogo帶到馬耳他並讓他改良所有磨坊,成功避免了饑荒的發生[7]

圍城及後續

1565年,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派遣4萬大軍進攻馬耳他,以將之作為再一次侵略歐洲的基地,而當時馬耳他的守軍只有700名騎士和8000個士兵[3]

戰鬥初期,戰況和當年羅得島大圍攻一樣慘烈。許多城市被毀,騎士團也有一半的成員遭到殺害。8月18日,騎士團的處境越來越絕望,不斷減少的成員讓他們無法再繼續維持那麼長的防線。即便如此,大團長英語医院骑士团大团长列表讓·德·瓦萊特還是拒絕了當地委員會放棄比爾古森格萊阿並撤退到聖安吉洛堡英語Fort St. Angelo的提議。

西西里總督也未派遣援軍。這相信是因為腓力二世下的命令不夠明確而讓總督猶豫是否要犧牲自己的領地來幫助騎士團[來源請求]。要是戰敗的話,那不勒斯西西里島將完全暴露在奧斯曼帝國眼皮底下;而留在讓·德·瓦萊特那裡的獨子也讓他無法對這場戰爭坐視不管。無論如何,總督始終沒有派遣援軍。

 
2005年在聖埃爾莫要塞重現的騎士團軍事訓練。

6月16日,奧斯曼帝國發動大型攻擊。守方用盡全力抵擋了土耳其軍隊的進攻,甚至連傷員也被派上戰場。即使土耳其軍隊成功攻下了聖埃爾莫堡,守方的防禦依然堅固。馬耳他守軍日以繼夜地修補了防禦缺口,攻下馬耳他更是變得難上加難。進入夏季後,許多駐紮在擁擠地區的奧斯曼士兵紛紛染病。糧彈開始緊缺,久攻不下的馬耳他也讓土耳其士兵的士氣不斷下降。6月23日,奧斯曼艦隊的海軍上將德拉古特戰死對奧斯曼軍隊而言更是個沉重的打擊。土耳其的另外兩個指揮官皮里帕夏英語Piyale Pasha穆斯塔法·帕夏更是犯下多次失誤:只使用了一次龐大的土耳其艦隊、不與非洲海岸聯繫、沒有攔截西西里的增援部隊。

9月1日,土耳其軍隊發動最後一次進攻。士氣低落、進攻乏力的土耳其軍隊使得被圍困的守軍受到極大的鼓舞。與此同時,土耳其軍隊收到了來自西西里的援軍抵達梅利哈灣的消息。在沒注意到援軍人數其實很少的情況下,土耳其軍隊於9月8日開始撤退。馬耳他之圍可能是最後一次由騎士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戰役[8]

 
聖安吉洛堡英語Fort Saint Angelo

奧斯曼帝國撤軍後,醫院騎士團只剩600名可用兵力。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奧斯曼帝國的軍力曾高達4萬人,只有1萬5千人最終回到了君士坦丁堡瓦萊塔大團長宮的聖殿(Throne Room)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大廳掛着由Matteo Perez d'Aleccio英語Matteo Perez d'Aleccio所繪的圍城壁畫,其中4幅於1576年至1581年完成油畫現存於格林尼治王后宮

圍城結束後,一座新城市瓦萊塔建成了。這座城市的名字是為了紀念那位抵禦了大圍攻的大團長。1571年,它成為了騎士團的總部,並且作為馬耳他的首都至今[9]

1574年,羅馬宗教裁判所在馬耳他成立,取代馬耳他原本由天主教巴勒莫總教區管理的宗教裁判所[10]

1581年,騎士團的修道院和大團長Jean de la Cassière英語Jean de la Cassière發生了衝突,並隨即升級為叛亂,Jean de la Cassière被押入聖安吉洛堡的大牢而馬蘇林·羅姆加斯英語Mathurin Romegas被選為新任大團長。額我略十三世派遣使者加斯帕雷·維斯孔蒂英語Gaspare Visconti來調停這場糾紛,而Jean de la Cassière和羅姆加斯則被傳喚到羅馬以解釋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抵達羅馬不到一個星期,羅姆加斯便去世了,Jean de la Cassière也恢復了其大團長的身份。不過,他在不久後也去世了,從而為這起糾紛畫下句點。1582年1月,Hugues Loubenx de Verdalle英語Hugues Loubenx de Verdalle獲選為新一任大團長[11][12]

17世紀

主要項目

 
比爾基卡拉魏格納克特高架渠英語Wignacourt Aqueduct

1615年,輸送丁利拉巴特的水源至首都瓦萊塔的魏格納克特高架渠英語Wignacourt Aqueduct完工。這個高架渠持續運作至20世紀初,其大部分至今依然保存完好[13]

17世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促使騎士團改良了馬耳他的防禦工事。戈佐島上的奇塔代拉大部分都是在1599年至1622年期間重新修建的。分別於約1630年和約1640年開始興建的弗洛里亞納防線英語Floriana Lines聖瑪格麗特防線英語Santa Margherita Lines也強化了格蘭德港的防禦力量。不久後,環繞聖瑪格麗特防線的瓦爾佩加防線英語Cottonera Lines開始動工。由於資金不足,聖瑪格麗特防線和瓦爾佩加防線曾經停工了好一段時間才完工。17世紀末,用作保護格蘭德港入口里卡索利堡英語Fort Ricasoli開始動工。與此同時,聖埃爾莫堡和聖安吉洛堡也獲得了提升。

 
魏格納克特塔英語Wignacourt Tower,是馬耳他現存最古老的瞭望塔。

儘管港口地區的防禦力量獲得了顯著提升,不過其餘的海岸線多數都未設防。1605年,戈佐島上的Garzes塔英語Garzes Tower開始動工。接下來的數年內, 阿羅夫·德·魏格納克特英語Alof de Wignacourt建設了魏格納克特塔英語Wignacourt Tower來進一步提升海岸線的防禦。大團長喬凡尼·保羅·拉斯卡里斯英語Giovanni Paolo Lascaris在位之時,數座小塔英語Lascaris towers開始動工。之後繼位的馬汀·德·雷丁英語Martin de Redin同樣也興建了一系列類似的小塔英語De Redin towers。最後一個海岸樓塔是1667年尼克拉斯·科東納英語Nicolas Cotoner在位期間興建的Isopu塔英語Isopu Tower[14]

1693年西西里地震摧毀了馬耳他不少建築物,馬耳他前首都姆迪納受災情況尤為嚴重。諾曼時期興建的聖保祿主教座堂嚴重受損,不久後便被拆除。1697年,建設在聖保祿主教座堂原址的巴洛克式大教堂開始動工[15]

17世紀至18世紀初,騎士團的海軍實力達到巔峰。騎士團參與了數次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海戰,如1644年9月28日行動英語action of 28 September 16441656年達達尼爾之戰英語Battle of the Dardanelles (1656)私掠成為了馬耳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一直到18世紀初為止[16]

殖民

 
聖巴泰勒米徽章裡頭的馬耳他十字

騎士團在美洲也曾擁有殖民地英語Hospitaller colonization of the Americas。1651年5月21日,騎士團從剛解散不久的法國美洲島嶼公司英語Compagnie des Îles de l'Amérique手中購得加勒比海上的四個島嶼:聖巴泰勒米聖基茨島聖克羅伊島聖馬丁島。這些島嶼由費利佩·德·普昂西英語Phillippe de Longvilliers de Poincy管理,一直到他去世為止。1665年,這4座島嶼被賣給法國西印度公司,象徵着地中海以外的騎士團勢力正式終結[17]

18世紀

世紀初至平托統治時期

 
1719年奧斯曼艦隊和騎士團海軍之間發生的海戰。

1714開始,馬耳他和戈佐島的海岸周圍建設了約52個炮台與堡壘以及數個壕溝[18]。18世紀的大型防禦工事還包括於1749年動工、位於戈佐島上的錢伯瑞堡英語Fort Chambray以及於1792年動工、位於馬薩姆克塞特的蒂涅堡英語Fort Tigné

在整個18世紀,巴洛克式建築風靡馬耳他。這與兩位來自葡萄牙的大團長安東尼奧·曼努埃爾·維列納英語António Manoel de Vilhena曼努埃爾·平托·豐塞卡英語Manuel Pinto da Fonseca有很大的關係。維列納統治時期,姆迪納的建築被重新改造為巴洛克風格[19]。除此之外,馬諾埃爾堡英語Fort Manoel馬諾埃爾劇院英語Manoel Theatre也是維列納在位期間修建的巴洛克式建築。弗洛里亞納防線和瓦萊塔周圍的弗洛里亞納鎮也開始發展,並被大團長授予Borgo Vilhena的稱號。1741年至1773年的平托統治時期,巴洛克式建築繼續蓬勃發展,這個時代典型的建築物有卡斯蒂利亞騎士旅館英語Auberge de Castille瓦萊塔海濱英語Valletta Waterfront[20]

 
1750年的格蘭德港

1749年發生了奴隸起義英語Conspiracy of the Slaves,土耳其奴隸計劃刺殺平托,但因計謀敗露而失敗。

1753年,平托宣示騎士團對馬耳他的主權,並與卡洛斯三世統治的西西里王國發生爭執。1754年11月26日,雙方關係才恢復正常。西西里王國不再擁有對馬耳他群島的控制權,醫院騎士團治下的馬耳他正式成為一個主權國家[21]

衰退

18世紀的最後三十年內,騎士團的勢力不斷衰退。這裡頭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平托隨意揮霍的行為耗盡了騎士團的財力,更導致騎士團破產。除此之外,馬耳他人也漸漸地對騎士團產生了敵意。

1775年,Francisco Ximenes de Texada英語Francisco Ximenes de Texada在位期間發生了司鐸起義英語Rising of the Priests。叛軍占領了聖埃爾莫堡和聖詹姆斯,但這場起義迅速被鎮壓,叛軍首領更遭到處決、囚禁或是流放[22]

1792年,法國大革命導致騎士團在法國的財產被沒收,進一步加劇騎士團本已嚴峻的財政狀況。1798年6月,拿破崙登陸馬耳他,騎士團在幾乎未作任何抵抗的情況下就投降了[23]。隨後,法屬馬耳他英語French occupation of Malta成立,一直到1800年被獲得英國幫助的馬耳他革命分子驅逐英語Siege of Malta (1798–1800)為止,而馬耳他則成為了英國的保護國。雖然根據亞眠和約,英國必須將馬耳他歸還給騎士團,但英國並沒有遵守這項約定。當新上任的大團長喬瓦尼·巴蒂斯塔·蒙蒂尼英語Giovanni Battista Tommasi要求英國民事專員英語List of Civil Commissioners of Malta亞歷山大·波爾英語Alexander Ball歸還大團長宮時,波爾在1803年3月2日的回信中表示英國有權繼續在該島駐軍,而大團長宮則因為已有英國公務員使用而無法歸還。

1813年,馬耳他成為英國殖民地,一直到1964年獨立為止。騎士團在歐洲變為一個鬆散的組織,並在19世紀除轉向從事人道和宗教事務。1834年,當時已被稱為馬爾他騎士團的醫院騎士團在羅馬馬爾他宮設立總部,並保留至今。

參考資料

  1. ^ 1.0 1.1 Coinage of the Knights in Malta. Central Bank of Malta. [2018-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2. ^ The culture of Malta throughout the millenia. malta.com. [2018-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Malta History. Jimdiamondmd.com. [2008-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4). 
  4. ^ Malta History 1000 AD–present. Carnaval.com. [2008-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4). 
  5. ^ British & European Tornado Extremes. The Tornado and Storm Research Organisation. [2014-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8). 
  6. ^ Houtsma, M. Th. E. J. Brill's first encyclopaedia of Islam : 1913 – 1936 5. 萊頓: BRILL. 1993: 122. ISBN 9789004097919. 
  7. ^ Abela, Joe. Claude de la Sengle (1494 - 1557). Senglea Local Council. [2014-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8. ^ Ottoman Siege of Malta, 1565. World History at KMLA. [2007-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8). 
  9. ^ Sciberras, Sandro. A. The Early Years of the Order of St John in Malta (PDF). St Benedict College. [2015-03-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14). 
  10. ^ Sciberras, Sandro. D. The Roman Inquisition in Malta (PDF). St Benedict College. [2015-03-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14). 
  11. ^ Dandria, David. An eventful year for the Order of St John in Malta. Times of Malta英語Times of Malta. 2011-06-19 [2014-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2. ^ Dandria, David. 1581 affair ended by death, diplomacy. Times of Malta英語Times of Malta. 2011-06-26 [2014-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3. ^ Ellul, Michael. Wignacourt aqueduct. Times of Malta英語Times of Malta. 2007-02-03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14. ^ Debono, Charles. Coastal Towers. Mellieha.com.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0). 
  15. ^ Mdina Cathedral. Sacred Destinations.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3). 
  16. ^ Sciberras, Sandro. B. The Order’s Naval Establishments (PDF). St Benedict College. [2015-03-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4-30). 
  17. ^ Allen, David F. Web page by Malta Historical Society. The Social and Religious World of a Knight of Malta in the Caribbean, c. 1632-1660. Libraries and Culture. 1990, 25 (2): 147–157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18. ^ Spiteri, Stephen C. ARX - Hospitaller Coastal Batteries. militaryarchitecture.com. 2014-09-12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2). 
  19. ^ Sciberras, Sandro. C. Some of the Order’s Projects in Malta (PDF). St Benedict College. [2015-03-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13). 
  20. ^ Auberge de Castille.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2018-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5). 
  21. ^ Zammit, Vincent. Il-Gran Mastri - Ġabra ta' Tagħrif dwar l-Istorja ta' Malta fi Żmienhom - It-Tieni Volum 1680-1798. 瓦萊塔, 馬耳他: Valletta Publishing & Promotion Co. Ltd. 1992: 405–406. 
  22. ^ Maltese Rebellion 1775. World History at KMLA.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9). 
  23. ^ Sciberras, Sandro. E. The Decline of the Order of St John In the 18th Century (PDF). St Benedict College. [2015-03-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