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森堡廣場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4月12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4月12日) |
盧森堡廣場(法語:Place du Luxembourg;荷蘭語:Luxemburgplein)是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區的一個廣場。[1]。當地歐盟官員和記者常俗稱其為"Place Lux"或 "Plux"。
地點 | 比利時 布魯塞爾 |
---|---|
街區 | 利奧波德區 |
座標 | 50°50′21″N 04°22′21″E / 50.83917°N 4.37250°E |
建造 | |
竣工 | 約1861年 |
設計
廣場上主要是寬闊的人行道,周圍有大量的餐廳和酒吧,以及一些銀行和零售店,服務於大多位於附近的歐洲議會、其他歐洲聯盟機構、以及相關機構的雇員和議員[2]。
在廣場的中心,是19世紀英國出生的比利時著名實業家約翰·科克爾的雕像,是列日省瑟蘭市政廳外雕像的複製品。科克爾的人物斜靠在一個鐵砧上,周圍環繞着當時的各種工匠:玻璃匠、機修工、煉鐵工人和礦工。在雕像上刻有科克爾的座右銘:「工作和智力」[1]。
歷史
盧森堡廣場是利奧波德區的中心特徵。該區是比利時獨立後最初幾十年開發的區域,是19世紀首都最負盛名的住宅區。該區設計於19世紀30年代,但原設計並未包括火車站。1854年,新建了利奧波德區車站(布魯塞爾盧森堡站),建築師Antoine Trappeniers 受委託,規劃通往車站大樓的大型公共廣場。盧森堡大街當時處於萌芽狀態,終點就是盧森堡廣場。廣場是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的。它被設計成儘可能對稱。施工主要是在1855年至1861年之間。由於靠近車站,廣場很受商人以及餐館和咖啡館老闆的歡迎。阿爾隆街轉角的一所房子,一度曾是1884年至1894年的比利時首相奧古斯特·貝爾納特的住所[3]。
在該廣場存在的大部分時間內,都以車站為中心特色。然而,隨着利奧波德空間(Espace Leopold,現在是歐洲議會的所在地)的興建,從1989年開始,廣場發生了顯著變化。由於許多法律和政治爭論,設計頻繁改變,但最終以前的露天火車站的軌道被現在在議會外面看到的石板覆蓋。車站建築本身的大部分在2004年被拆除,並在地下重建,只留下中央入口,現在用作信息辦公室。到2008年,歐洲議會大樓已經完工。[3]
議會的建設和火車站重新設計的許多方面,一直受到居民協會和文化遺產促進者的批評。有些人認為,對於該地區而言,該建築群的尺度太大了,這些努力並不足以融入整體的新古典主義環境。雖然對建築設計的獨創性和專業性有許多好評,但是設計也會面臨批評:太大、太冷、太遙遠[4]。
近年來,盧森堡廣場已經成為下班後夜生活活動的熱點,主要是在周四和周五晚上。這個廣場俗稱為「Plux」。周四晚上狂歡者們留在街上的垃圾已經刺激到當地居民,布魯塞爾的政治家們已經威脅要關閉派對[5]。
廣場東側的雕像正後方是廣場的主要建築。原利奧波德區車站入口(現在地下的布魯塞爾-盧森堡站,入口已東移)是一座保護建築,已被歐洲議會和比利時當局接管,作為聯合信息辦公室和博物館。[1] 它現在是議會的「信息點」。
該建築是議會的利奧波德空間(布魯塞爾議會大樓建築群)的一部分,[1]兩座新樓位於廣場的兩側。整個議會大廈建築群主宰着廣場的東部視圖,議會的保羅-亨利·斯巴克大樓的穹頂,反映車站立面頂部的時鐘–形成從廣場看議會的受歡迎的構圖。舊車站大樓開放的每一側都直接通往沿着議會全長的歐洲議會步行街(Esplanade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未來
根據布魯塞爾歐洲區的分區重建規劃,盧森堡廣場將成為三個主要步行廣場之一,每個廣場都注重不同的主題。盧森堡廣場由於靠近議會,將會關注公民。[6] 還有計劃準備清理出阿爾隆街和特里爾街之間的空間,開闢一個新的廣場,[6] 有可能作為盧森堡廣場的延伸,形成一個類似公共空間的寬闊的林蔭大道[7]。布魯塞爾交通管理局STIB 臨時計劃修建一條地鐵延伸線,在廣場的盧森堡車站設站。[8] 2011年規劃中宣布伊克塞爾市與EP 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試圖減少狂歡之夜狂歡者留下的「爛攤子」, 當地政府認為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2]。
- 廣場地圖
AXA | ~Rue d'Arlon | Fortis | Ralph's Bar | Le Pullman | The Grapevine | Coco | Quarter Leopold | Le London | Exki | ~Rue de Treves | EP |
Tout Bon | |||||||||||
~Rue Luxembourg | |||||||||||
NER | |||||||||||
Shop'n go | |||||||||||
Marie Haps | Swiss representation | EPPA SA | Ketje | Fat Boy's | The Beer Factory |
參考
- ^ 1.0 1.1 1.2 1.3 Demey, Thierry. Brussels, capital of Europe. S. Strange (trans.). Brussels: Badeaux. 2007: 423–5. ISBN 2-9600414-2-9.
- ^ 2.0 2.1 Banks, Martin. EU parliament targeted in clean-up campaign. The Parliament.com. [201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0).
- ^ 3.0 3.1 Demey, Thierry. Brussels, capital of Europe. S. Strange (trans.). Brussels: Badeaux. 2007: 49–57. ISBN 2-9600414-2-9.
- ^ Demey, Thierry. Brussels, capital of Europe. S. Strange (trans.). Brussels: Badeaux. 2007: 377–378. ISBN 2-9600414-2-9.
- ^ Keating, Dave. Not the place to be. European Voice. 13 June 2013 [10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 ^ 6.0 6.1 Clerbaux, Bruno. The European Quarter today: Assessment and prospects (PDF). European Council of Spatial Planners. [2007-12-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8-04-09).
- ^ Bruxelles et l'UE prépare un grand lifting pour la rue de la Loi. RTL. 2007-09-05 [2008-08-23].[永久失效連結]
- ^ STIB 2020 Plan: Étendre le réseau de manière à mieux couvrir la demande (pdf) (PDF). 2004 [2019-04-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4-13)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