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橋站 (中國鐵路)
雙橋站,位於北京市朝陽區三間房地區雙橋路東柳西里甲1號,是京哈鐵路和京承鐵路的車站,北京鐵路樞紐內雙沙鐵路、豐雙鐵路起點站,距北京站12公里,是北京鐵路樞紐東部輔助編組站。等級為一等站。該站不辦理客運。
位置 | 中國 北京市朝陽區三間房地區 雙橋路東柳西里甲1號 | ||||
---|---|---|---|---|---|
地理座標 | 39°53′53.83″N 116°33′54.25″E / 39.8982861°N 116.5650694°E | ||||
車站類別 | 編組站 | ||||
擁有者 |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豐臺西站 | ||||
營運者 | 中國鐵路 | ||||
途經路線 | 京哈鐵路、京承鐵路 雙沙鐵路、豐雙鐵路 | ||||
車站構造 | |||||
站體類型 | 地面車站 | ||||
其他資訊 | |||||
使用狀態 | 運營中 | ||||
車站編號 | 11333[1] | ||||
電報碼 | SQP[2][3] | ||||
拼音碼 | SQI | ||||
車站等級 | 一等站 | ||||
歷史 | |||||
始建日期 | 1901年 | ||||
|
簡介
雙橋站建於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4][5]。是通州支線一個中間站,因站北側北雙橋村而得名。1900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占領北京。1901年英軍占領北京期間,為適應戰爭需要及加強對北京的控制,將關內外鐵路北京端的終點從馬家堡站展長至永定門再經東便門至東交民巷外國使館區附近的正陽門,同時修建了自東便門通向漕糧倉儲重鎮通州運河西岸長23公里的通州支線,該線從正陽門起向東經東便門至雙橋村進入通州,是關內外鐵路的支線。1902年8月24日,通州支線由中國收回國有[4]。
雙橋站建站初期,僅辦理通過,無客貨運業務。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日本修建京古線時,重建雙橋站站舍,站線增至兩股半道,擴建為中間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北京樞紐總布置圖中,將雙橋站規劃為北京樞紐東部地區輔助編組站[4][5]。1956年,北京東南環線百子灣站與雙橋站接通,雙橋站站線擴建為三股半道。1958年部分土石方完成後停工。1965年增建一股線。1973年增鋪六、七道兩股卸車線[4]。1975年,為了配合通坨線開通,雙橋站擴建,作為過渡措施[4][5]。1976年,雙橋編組站施工設計完成。1979年11月24日,雙橋站全部遷到新站。1983年1月21日,雙橋站直屬北京鐵路分局,1983年3月1日定為三等站[4]。1975年到1984年,雙橋編組站工程分批完工投入使用[4][5]。1979年北京鐵路樞紐又擴建,雙橋站自1984年後繼續擴建,至1988年建成126條股道的車站[5]。1985年12月15日,電氣化在雙橋站通電試車成功。1987年底,雙橋站擴建為二級三場輔助編組站,累計完成投資1.7億元人民幣。1988年4月1日,雙橋站被定為二等站[4]。
雙橋站是雙豐線、星雙線、京承線、京哈線的匯集點。截至1990年代中期,車站上行場有8股線,下行場有7股線,調車場有17股線,設自動化駝峰1座,有3台調車機擔當編解取送調車作業。1990年代中期,全年日均出入車3536.2輛,日均編組29.4列,日均解體27.7列。日均裝車13輛,日均卸車41輛。日接發貨車91.5對、旅客列車39對。1995年出入車135.6萬輛,載客15.1萬人次,發送貨物38.5萬噸,年收入1912萬元人民幣[4]。
下轄車站
雙橋站位於豐雙線、星雙線、京承線、京哈線的匯集點,管轄大紅門站、百子灣站、廣安門站、北京東站、通州站、李營站、小紅門站及喬莊東站。
鄰近車站
參考文獻
-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車站代碼》(GB/T10302-2010)
- ^ 鐵道部電子計算技術中心, 鐵道部運輸局. 铁路车站站名代码表:TMIS使用.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8: 37. ISBN 9787113030995.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铁路电报站名略号(2012).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2: 8. CSBN 15113·3468.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朝阳区志第七编交通邮电. 北京朝陽. 2009-11-09 [2017-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5.0 5.1 5.2 5.3 5.4 北京志·市政卷·铁路运输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4. ISBN 7-200-05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