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鄉級行政區列表
台州市行政區劃圖 |
---|
截至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台州市共下轄130個鄉級行政區(不含除大洋街道以外的類似鄉級單位)。台州市下轄有9個縣級行政區:椒江區、黃巖區、路橋區、臨海市、溫嶺市、玉環市、三門縣、天台縣、仙居縣。台州市下轄的鄉級行政區中,有45個街道辦事處(含臨海經濟開發區下轄的大洋街道)、61個鎮和24個鄉。
台州的基層行政區劃歷史可追溯到唐朝。至於目前的鄉鎮,可追溯到光緒年間。此後到民國十九年(1930年),當時的村、里改為鄉、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文化大革命前,台州各縣被劃分為區、鄉、村三級區劃,後又不斷變動。1992年後,台州各轄區實行撤區擴鎮並鄉,逐漸形成如今的台州市鄉級行政區劃。最近一次設立新的鄉級行政區劃是在2020年,椒江區對鄉級行政區划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
歷史
台州境域在周朝時為甌越地。漢惠帝三年(前192年),朝廷封搖為東海王,這是台州首次確立行政區域。之後,伴隨朝廷的更替,台州的行政區域先後經歷了回浦縣、章安縣、臨海縣、臨海郡、台州、台州路、台州府、特區、行政督察區、台州專區、台州地區的沿革[1]。1994年8月22日,國務院同意台州撤地設市,設立台州市[2]。
唐朝時,農村地區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另在縣城置坊。宋朝則實行鄉、都、保三級,南宋後期保復里。元代先實行鄉、社、里三級,後改為鄉、都、圖三級。明初實行里甲制,仍是鄉、都、圖(即為里)三級,每110戶歸為一里,丁糧多者十戶為長,余百戶分十甲;縣城置若干都。清朝乾隆後實行保甲制,10戶1牌,10牌1甲,10甲1保,若干保組成1鄉。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城鄉地方自治章程》頒布,人口5萬設鎮,不滿5萬設鄉。宣統二年(1910年),籌備實行地方自治制度,縣以下設鄉、鎮,為自治單位。該制度至民國初年(1912年)開始實施,但民國三年(1914年)便取消自治制度,而鄉鎮依舊。民國十七年實行村里制,縣下劃區,基層設村、里,集鎮為村,在鄉為里。民國十九年,改村、里為鄉、鎮。二十四年,鄉鎮以下開始推行保甲制。初以十戶為甲,十甲為保;後轄數不等。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台州總計266鄉(鎮)、4006保、44212甲。[3]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廢除保甲制,建立區、鄉(鎮)、村三級基層區劃。1956年,農業生產合作社在農村普遍建立,鄉(鎮)村制改為鄉(鎮)社制。1958年9月實施「政社合一」,鄉(鎮)改人民公社。同年10月以後,撤區建大公社,鄉改為生產大隊,村改為生產隊。1959年2月起,生產大隊改為管理區。1961年9月復區分社,以鄉建社。1984年實行政社分設,恢復鄉(鎮)、村建制,撤銷人民公社。1992年及之後,台州各轄區實行撤區擴鎮並鄉。再後來,各地又陸續設立新的鄉鎮,進行零星的行政區劃調整。如在2000年,玉環縣(今玉環市)撤銷城關鎮(現玉城街道)、坎門鎮(現坎門街道)、陳嶼鎮(現大麥嶼街道),合併設立珠港鎮。[3]最近一次較大幅度的調整是在2020年,椒江區撤銷三甲街道,在原三甲街道範圍內,以洪家場浦為界設立新的三甲街道、海虹街道。[4]。
現存列表
本列表不列出類似鄉級單位,但玉環經濟開發區(下轄2個社區)和臨海經濟開發區(下轄大洋街道)除外。
本列表中,「名稱」和「區劃代碼」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的「2018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其中「區劃代碼」取前九位[5]。「面積」、「下級區劃數」和「人口」數據來自《2018年台州統計年鑑》的《十八:鄉鎮經濟社會基本情況(2017年)》[6],數據年份為2017年,單位分別是平方千米(原單位是公頃,根據100公頃=1平方千米換算而來)和人。「建制時間」和「名稱來源」若無特別註明來源,均參考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浙江省卷·下》[7]。
列表中的縣市部分,「下級區劃數」僅包括下一層,而不包含更下層的區劃,如「台州市」一級僅列出縣級區劃的數量。「面積」數據來自《2018年台州統計年鑑》的《一:綜合》[8],數據年份為2017年,單位分別是平方千米。人口數為各鄉鎮的人口數相加之和。
圖例:
名稱 | 名稱來源 | 下級區劃數 | 區劃代碼 | 面積(平方千米) | 人口 | 圖片 |
---|---|---|---|---|---|---|
台州市 | 以境內天台山而得名[9] | 9 | 331000000 | 9411 | 6035314 | |
椒江區 | 靈江下游靠近出海口一段稱為椒江,貫穿全境[9][10] | 9 | 331002000 | 274 | 542771 | |
海門街道 | 地處椒江口,江北江南兩座山遙相呼應、狀如大門 | 16 | 331002001 | 22.09 | 86181 | |
白雲街道 | 境內有白雲山 | 14 | 331002002 | 14.17 | 75117 | |
葭沚街道 | 「葭」指水邊蘆葦,「沚」為水邊窪地。轄區由椒江沖積而成,曾地勢較低、長滿蘆葦[11] | 42 | 331002003 | 39.22 | 79487 | |
洪家街道 | 唐時瀕海,有鴻鳥聚棲,稱為鴻家;後洪姓遷入,並成為大姓,遂改名[12] | 37 | 331002004 | 28.85 | 51598 | |
三甲街道 | 街道駐地在三甲自然鎮[13] | 43 | 331002005 | 37.57 | 62508 | |
下陳街道 | 境內有下陳村[14] | 41 | 331002006 | 23.78 | 42859 | |
前所街道 | 明朝為防禦倭寇在前所等地修築城牆,建衛立所,又因地處台州前沿要地,故名前所[15] | 34 | 331002007 | 29.18 | 53933 | |
章安街道 | 東漢章和元年設章安縣 | 40 | 331002008 | 62.66 | 87159 | |
大陳鎮 | 來自大陳島,有兩種說法:一是該島原與大陸相連,後地殼「沉陷」,與陸地分離,而「沉」、「陳」同音;二是陳姓船老大是第一個發現該島的人,後人為紀念他取名大陳[16] | 6 | 331002101 | 17.63 | 3929 | |
黃巖區 | 境內西部有黃岩山,山頂有黃褐色巨石[9] | 19 | 331003000 | 988 | 613402 | |
東城街道 | 地處城區東部 | 10 | 331003001 | 17.44 | 62614 | |
南城街道 | 地處城區南郊 | 16 | 331003002 | 19.27 | 24833 | |
西城街道 | 地處城區西部 | 22 | 331003003 | 19.67 | 67372 | |
北城街道 | 地處城區北郊 | 25 | 331003004 | 33.11 | 37532 | |
新前街道 | 為新界、前洋兩鄉合併而來,各取首字 | 26 | 331003005 | 47.45 | 45026 | |
澄江街道 | 地處黃巖區郊區澄江(永寧江)兩岸平原[17] | 24 | 331003006 | 34.73 | 33069 | |
江口街道 | 轄區內有江口村,其位於永寧江和靈江的匯合處[18] | 31 | 331003007 | 31.22 | 35483 | |
高橋街道 | 境內有「高橋頭」[19] | 22 | 331003008 | 19.9 | 24156 | |
寧溪鎮 | 舊時黃岩溪上游洪水咆哮,到此方寧[20] | 36 | 331003101 | 89.12 | 34527 | |
北洋鎮 | 鎮內有北洋村[21] | 31 | 331003102 | 112.54 | 33544 | |
頭陀鎮 | 因古時頭陀橋得名 | 36 | 331003103 | 58.41 | 37391 | |
院橋鎮 | 清光緒《黃巖縣志》記載:「柏岙橋在縣南25公里,俗呼院橋」[22] | 68 | 331003107 | 79.8 | 73742 | |
沙埠鎮 | 境內有沙埠山 | 24 | 331003108 | 44.07 | 24459 | |
嶼頭鄉 | 轄區內嶼頭村在一塊嶼的前頭[23] | 22 | 331003200 | 98.88 | 14021 | |
上鄭鄉 | 境內有上鄭村,在溪流上方,古時鄭姓居此[24] | 18 | 331003201 | 93.82 | 12623 | |
富山鄉 | 地處山區,糧食豐富,森林茂盛 | 16 | 331003202 | 53.86 | 11828 | |
茅畲鄉 | 北宋時期牟氏遷居於此,燒茅墾荒 | 14 | 331003203 | 30.32 | 13693 | |
上垟鄉 | 鄉人民政府駐上垟村 | 18 | 331003204 | 64.44 | 17620 | |
平田鄉 | 轄區有平田村,古時此村無田,後在山下開墾出平坦耕地[25] | 16 | 331003205 | 40.33 | 9869 | |
路橋區 | 地處平原水網地帶,路路有橋[9] | 11 | 331004000 | 274 | 458064 | |
路南街道 | 地處城區南部 | 25 | 331004001 | 17.1 | 32850 | |
路橋街道 | 同路橋區名稱來歷 | 14 | 331004002 | 9.3 | 57247 | |
路北街道 | 地處城區北部 | 21 | 331004003 | 11.27 | 25586 | |
螺洋街道 | 古稱「蘆陽」、「羅川」,取諧音得名 | 21 | 331004004 | 20.29 | 26261 | |
桐嶼街道 | 駐地兩嶼對峙,因山有桐樹得名「桐嶼」 | 27 | 331004005 | 33.11 | 37592 | |
峰江街道 | 境內有白峰河 | 30 | 331004006 | 27.09 | 45315 | |
新橋鎮 | 境內有宋代橋梁「新橋」、「下新橋」 | 17 | 331004103 | 13.8 | 28224 | |
橫街鎮 | 境內有橫街 | 20 | 331004104 | 14.93 | 28786 | |
金清鎮 | 境內有金清港 | 65 | 331004106 | 81.4 | 107501 | |
蓬街鎮 | 境內有竿蓬街 | 47 | 331004107 | 45.2 | 68702 | |
溫嶺市 | 轄區西部有溫嶠嶺,另稱溫嶺[9] | 16 | 331081000 | 836 | 1220090 | |
太平街道 | 古時原為太平縣治所在 | 19 | 331081001 | 30.7 | 118288 | |
城東街道 | 地處市區東部 | 44 | 331081002 | 42.6 | 54280 | |
城西街道 | 地處市區西部 | 21 | 331081003 | 19.7 | 30253 | |
城北街道 | 地處市區北部 | 16 | 331081004 | 12.6 | 20386 | |
橫峰街道 | 境內有橫峰山 | 27 | 331081005 | 16.3 | 33494 | |
澤國鎮 | 境內河網密布,為水鄉澤國 | 74 | 331081100 | 63.28 | 128557 | |
大溪鎮 | 因清朝時大溪莊得名 | 99 | 331081101 | 129.5 | 132820 | |
松門鎮 | 境內有松門山 | 61 | 331081102 | 82.7 | 93625 | |
箬橫鎮 | 境內有箬橫橋 | 99 | 331081103 | 117.9 | 147274 | |
新河鎮 | 轄區在明朝初時建城開河,俗稱「新河」 | 86 | 331081104 | 71.4 | 122332 | |
石塘鎮 | 境內有石塘山 | 59 | 331081105 | 28.2 | 69087 | |
濱海鎮 | 地處濱海平原 | 60 | 331081106 | 61.7 | 75674 | |
溫嶠鎮 | 鎮人民政府駐地靠近溫嶠嶺 | 45 | 331081107 | 77.5 | 63566 | |
城南鎮 | 地處市區南部 | 76 | 331081108 | 109.1 | 75301 | |
石橋頭鎮 | 境內有石橋[26] | 27 | 331081109 | 28.4 | 29013 | |
塢根鎮 | 境內有塢根山[27] | 18 | 331081110 | 34.7 | 26140 | |
臨海市 | 海潮上溯靈江到臨海山(現白馬山)為止[9];一說,因瀕臨東海[7]:2009 | 19 | 331082000 | 2171 | 1203580 | |
古城街道 | 轄區內有台州府城牆 | 21 | 331082001 | 81 | 123031 | |
大洋街道[註 1] | 轄區內有大洋社區 | 24 | 331082002 | 42 | 59023 | |
江南街道 | 街道辦事處駐地位於靈江南部 | 37 | 331082003 | 87 | 28989 | |
大田街道 | 相傳轄區南面有過一塊大達七畝的田地[28] | 38 | 331082004 | 65 | 41411 | |
邵家渡街道 | 轄區內有邵家渡村,相傳三門邵姓遷居上匯地方,擺渡為業,後發展成村[29] | 44 | 331082005 | 88 | 42805 | |
汛橋鎮 | 轄區內有汛橋村,村內有古拱橋,潮汛從靈江漲入橋[30] | 31 | 331082100 | 53 | 19907 | |
東塍鎮 | 地處大田平原東部,地勢略高,形似田塍 | 63 | 331082101 | 165 | 65655 | |
匯溪鎮 | 為兩溪匯合處 | 34 | 331082103 | 57 | 21379 | |
小芝鎮 | 轄區內有狀似靈芝的小芝山[31] | 30 | 331082104 | 90 | 36488 | |
河頭鎮 | 轄區地處孔家溪(現已消失)與另一條小溪的匯合處[32] | 54 | 331082105 | 100 | 44381 | |
白水洋鎮 | 該鎮坐落於大雷山東部,而該山東部亦有白水山[33] | 122 | 331082106 | 217 | 104607 | |
括蒼鎮 | 境內有括蒼山 | 47 | 331082107 | 156 | 46625 | |
永豐鎮 | 永安、始豐兩溪匯於轄區內 | 78 | 331082108 | 156.1 | 62224 | |
尤溪鎮 | 轄區溪邊多柚木,諧音得名 | 39 | 331082109 | 136 | 25658 | |
湧泉鎮 | 境內延恩寺舊稱「湧泉」 | 39 | 331082110 | 112 | 55114 | |
沿江鎮 | 轄區沿靈江流域 | 46 | 331082111 | 88.16 | 49806 | |
杜橋鎮 | 舊名杜瀆、塗下橋,各取一字 | 123 | 331082112 | 186 | 219621 | |
上盤鎮 | 地處轄區河流上游,河流盤旋曲折 | 42 | 331082113 | 99 | 58609 | |
桃渚鎮 | 轄區內有桃渚城 | 80 | 331082114 | 129 | 98247 | |
玉環市 | 史書《海島奇觀》記載「晨霧繞島,形狀如環;上有流水,潔白如玉」[34][註 2] | 12 | 331083000 | 378 | 433863 | |
玉城街道 | 轄區為玉環市中心 | 61 | 331083001 | 72.3 | 105578 | |
坎門街道 | 東山頭北面有一條明顯的山坎[35] | 6 | 331083002 | 25.8 | 67854 | |
大麥嶼街道 | 境內一山嶼「點浮如麥」,稱為「大麥嶼」[36] | 48 | 331083003 | 77.64 | 56476 | |
清港鎮 | 境內同善塘河舊名清港,因水清得名[37] | 40 | 331083101 | 54.21 | 51386 | |
楚門鎮 | 轄區古時原為海洋,兩山形成海中峽門;元朝築塘圍墾後,有楚樹(牡荊)叢生[38] | 28 | 331083102 | 35.43 | 52840 | |
干江鎮 | 古時境內有一條橫港,年久淤塞,導致水流乾涸,故名「乾港」,後稱為「干江」[39] | 19 | 331083103 | 29.96 | 21703 | |
沙門鎮 | 境內有沙門村,村門口有大量海沙 | 23 | 331083105 | 49.54 | 25884 | |
蘆浦鎮 | 由蘆岙、井頭、深浦三鄉合併而來,從蘆岙、深浦兩名中各取一字[40] | 16 | 331083106 | 19.46 | 18181 | |
龍溪鎮 | 由龍巖鄉和密溪鄉合併而來,各取一字 | 20 | 331083107 | 24.15 | 18660 | |
雞山鄉 | 鄉人民政府駐雞山島,該島因形似雞冠,原名雞冠山[41] | 6 | 331083201 | 10.51 | 7632 | |
海山鄉 | 轄區由海島組成,多山 | 9 | 331083202 | 26.08 | 7669 | |
玉環經濟開發區 | 略 | 2 | 331083400 | 85[註 3] | 未知 | |
三門縣 | 源於三門灣,其東北部的三門山形似三門[9][43] | 10 | 331022000 | 1072 | 446604 | |
海遊街道 | 東晉興寧元年(363年),曇猷禪師自海上游至此[44] | 40 | 331022001 | 82.05 | 74566 | |
海潤街道 | 不明[註 4] | 25 | 331022002 | 91.87 | 23285 | |
沙柳街道 | 昔日盛長柳樹和櫸柳(即楓楊)[45] | 34 | 331022003 | 46.6 | 17587 | |
珠岙鎮 | 境內有珠岙村,處於珠山旁的山岙中[46] | 79 | 331022102 | 83.41 | 44498 | |
亭旁鎮 | 楊、包兩家住在當地的亭山旁[47] | 106 | 331022103 | 133.19 | 58630 | |
健跳鎮 | 該地古時為屯兵之處,含將健兵勇、活躍蹦跳之意[48] | 71 | 331022105 | 172.02 | 68985 | |
橫渡鎮 | 古時轄區南北有舟船往來橫渡 | 22 | 331022106 | 113.7 | 23287 | |
浦壩港鎮 | 來自浦壩港。該港原稱鋪壩江,後者得名於港中段有一處沙崗,形似水下堤壩,附近設「鋪壩渡」,後演變為現名。[註 5] | 93 | 331022107 | 253.2 | 107181 | |
花橋鎮 | 宋代襄王李及唐回鄉後捐資建橋,上雕花石裝飾,名為「花橋」[49] | 34 | 331022108 | 83.05 | 26948 | |
蛇蟠鄉 | 轄區為海島,其狀如大小兩蛇蟠蟄 | 6 | 331022205 | 23.21 | 1637 | |
天台縣 | 以境內天台山而得名[9] | 15 | 331023000 | 1426 | 601965 | |
赤城街道 | 城北有赤城山 | 31 | 331023001 | 79.39 | 97643 | |
始豐街道 | 境內有始豐溪 | 51 | 331023002 | 57 | 49920 | |
福溪街道 | 境內有幸福水庫和始豐溪,各取一字 | 40 | 331023003 | 82.37 | 45061 | |
白鶴鎮 | 境內有建於北宋時期的白鶴殿[50] | 83 | 331023101 | 144.34 | 66496 | |
石樑鎮 | 境內有石樑瀑布 | 31 | 331023102 | 170.2 | 16062 | |
街頭鎮 | 因是縣城西盡頭的街市而得名 | 45 | 331023104 | 142.73 | 39129 | |
平橋鎮 | 境內始豐、王里兩溪溪流平緩,溪上架橋 | 116 | 331023105 | 176.92 | 112534 | |
坦頭鎮 | 境內有縣東部最大的集鎮坦頭[51] | 61 | 331023106 | 81.86 | 46278 | |
三合鎮 | 當地居住的三姓之間時有紛爭,後三家冰釋前嫌,和睦相處 | 31 | 331023107 | 59.22 | 41903 | |
洪疇鎮 | 轄區南北有兩溪對流,舊時洪水季節,附近村莊都在被淹的範疇之內[52] | 21 | 331023108 | 37.58 | 21942 | |
三州鄉 | 地處台州、金華(婺州)、紹興(越州)三州接壤處 | 17 | 331023200 | 44.5 | 9784 | |
龍溪鄉 | 境內有溪流,名為龍溪 | 12 | 331023203 | 75.9 | 8028 | |
雷峰鄉 | 境內有大雷山 | 17 | 331023204 | 82.6 | 16228 | |
南屏鄉 | 地處天台南沿,沿山與臨海市交界,猶如天台南面的屏風 | 19 | 331023207 | 52.85 | 14665 | |
泳溪鄉 | 境內泳溪貫穿全境 | 22 | 331023209 | 70.18 | 16292 | |
仙居縣 | 相傳北宋時人王溫被神仙點化,全家連同雞犬一起升天成仙(即「雞犬升天」),宋真宗根據傳說和此事下詔改縣名[9] | 20 | 331024000 | 1992 | 514975 | |
安洲街道 | 境內有安洲山 | 17 | 331024001 | 46.55 | 32386 | |
南峰街道 | 境內有南峰山 | 11 | 331024002 | 38.83 | 38951 | |
福應街道 | 境內有福應山 | 26 | 331024003 | 113.89 | 56445 | |
橫溪鎮 | 古時永安溪流經境內 | 42 | 331024101 | 202.99 | 51764 | |
埠頭鎮 | 古時永安溪床寬闊,木船上溯可達,此為一船埠頭[53] | 20 | 331024102 | 69.66 | 20109 | |
白塔鎮 | 古時境內有白塔 | 41 | 331024103 | 107.02 | 44014 | |
田市鎮 | 境內有田市村,古時村西有面積達30畝的田地,稱為「雲田」[註 6];村內設有集市,稱為田市[54] | 29 | 331024104 | 92.58 | 29417 | |
官路鎮 | 境內有官路橋 | 21 | 331024105 | 79.99 | 23068 | |
下各鎮 | 明朝刑部尚書應大猷在此建「廈閣樓」,後訛傳為「下各」 | 37 | 331024106 | 89.5 | 52904 | |
朱溪鎮 | 轄區溪流內有紅色奇石 | 30 | 331024107 | 182.52 | 32069 | |
安嶺鄉 | 地處永安溪上游,崇山峻岭,多山洪,人民祈求安寧 | 16 | 331024200 | 48.65 | 11921 | |
溪港鄉 | 原溪口鄉和雙港鄉合併而成,各取一字 | 9 | 331024201 | 62.74 | 8460 | |
湫山鄉 | 轄區有湫山村,村內隔溪石筍壁立,驟雨後飛泉從空而下,為「湫山」[55] | 17 | 331024202 | 130.08 | 16308 | |
淡竹鄉 | 環境清幽,盛產毛竹 | 13 | 331024203 | 210.78 | 13444 | |
皤灘鄉 | 地處河谷平原,灘石泛白,始稱「白灘」,後更名「皤灘」 | 11 | 331024204 | 68.22 | 16238 | |
上張鄉 | 轄區有上張村,該村祖居張姓,地處南溪上游[56] | 12 | 331024205 | 102.84 | 13722 | |
步路鄉 | 地處峽谷之口,是步行至縣城的必經之路 | 16 | 331024206 | 72.86 | 15516 | |
廣度鄉 | 轄區內有廣度寺[57] | 13 | 331024207 | 79.36 | 9585 | |
大戰鄉 | 明初農民起義領袖方國珍弟方國瑛與明將朱亮祖曾大戰於此[57] | 13 | 331024209 | 59.05 | 16002 | |
雙廟鄉 | 轄區內回龍廟建有兩殿 | 9 | 331024210 | 60.91 | 12652 |
注釋
參考來源
- ^ 台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卷01政区 第一章沿革. 台州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2019-07-25]. ISBN 97871010732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 ^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政發[1994]131號文件:《關於撤銷台州地區設立地級台州市的通知》
- ^ 3.0 3.1 台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卷01政区 第二章行政区域 第一节区划. 台州市志 (北京: 中華書局). [2019-07-25]. ISBN 97871010732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8).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jiaojiang2020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2018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台州市. www.stats.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 ^ 台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台州調查隊. 十八、乡镇经济社会基本情况(2017年). 2018年台州統計年鑑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8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9).
- ^ 7.0 7.1 尚清, 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浙江省卷.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5.3: 1819-2040. ISBN 978-7-5087-4991-4.
- ^ 台州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台州調查隊. 一、综合. 2018年台州統計年鑑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8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楊能勇. 一张图带你认识台州:九县市区地名由来,你知道几个?. 中國台州網-台州日報. 2015-06-23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 ^ 千禧读书会 椒江地名的来历与故事. 台州日報. 2017-02-24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 ^ 彭連生. 葭沚:昔日繁华寻旧梦. 台州日報. 2013-12-27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8).
- ^ 洪家街道简介. 浙江政務服務網.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
- ^ 浙江省椒江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三甲镇概况. 椒江市地名志. 1987-11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椒江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下陈镇概况. 椒江市地名志. 1987-11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椒江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前所镇概况. 椒江市地名志. 1987-11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椒江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大陈镇概况. 椒江市地名志. 1987-11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黃巖縣地名辦公室. 澄江区 屿下人民公社(文、图、录、表). 黃巖縣地名志. 1984-12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黃巖縣地名辦公室. 江口人民公社(文、图、录、表). 黃巖縣地名志. 1984-12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黃巖縣地名辦公室. 高桥头人民公社(文、图、录、表). 黃巖縣地名志. 1984-12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黃巖縣地名辦公室. 宁溪区 宁溪人民公社(文、图、录、表). 黃巖縣地名志. 1984-12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黃巖縣地名辦公室. 北洋人民公社(文、图、录、表). 黃巖縣地名志. 1984-12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黃巖縣地名辦公室. 院桥人民公社(文、图、录、表). 黃巖縣地名志. 1984-12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黃巖縣地名辦公室. 屿头人民公社(文、图、录、表). 黃巖縣地名志. 1984-12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黃巖縣地名辦公室. 上郑人民公社(文、图、录、表). 黃巖縣地名志. 1984-12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黃巖縣地名辦公室. 平田人民公社(文、图、录、表). 黃巖縣地名志. 1984-12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溫嶺縣地名辦公室. 石桥头镇(图、文). 浙江省溫嶺縣地名志. 1988-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溫嶺縣地名辦公室. 坞根乡(图、文). 浙江省溫嶺縣地名志. 1988-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臨海市地名辦公室. 大田镇(图、文). 浙江省臨海市地名志.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臨海市地名辦公室. 邵家渡乡(图、文). 浙江省臨海市地名志.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臨海市地名辦公室. 汛桥乡(图、文). 浙江省臨海市地名志.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臨海市地名辦公室. 小芝乡(图、文). 浙江省臨海市地名志.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 ^ 臨海市地名辦公室. 河头镇(图、文). 浙江省臨海市地名志.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臨海市地名辦公室. 白水洋镇(图、文). 浙江省臨海市地名志.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鄭智穎. 状如环,美如玉. 台州日報. 2015-09-30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3).
- ^ 浙江省玉環縣地名辦公室. 坎门镇. 玉環縣地名志. 1986-05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玉環縣地名辦公室. 大麦屿港. 玉環縣地名志. 1986-05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玉環縣地名辦公室. 清港镇. 玉環縣地名志. 1986-05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謝舊我. 魅力古镇·诗意楚门 —— 来自“浙江十大经典江南小镇”之一的崭新印象. 今日玉環. 2010-04-23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4).
- ^ 浙江省玉環縣地名辦公室. 干江镇. 玉環縣地名志. 1986-05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玉環縣地名辦公室. 芦浦乡. 玉環縣地名志. 1986-05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玉環縣地名辦公室. 鸡山乡. 玉環縣地名志. 1986-05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洪燕茹. 玉环新城板块加速建设 迈向“环漩门湾时代”. 台州商報. 2015-09-24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2).
- ^ 浙江地名简志.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12. ISBN 7-213-00189-2.
- ^ 44.0 44.1 44.2 林學富 姚苗苗. 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三门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三门10镇4乡调整为6镇1乡3街道 25日,三门县召开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实施大会 本报第一时间为读者详解调整方案. 台州晚報. 2013-11-26 [2019-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 ^ 三門縣地名委員會. 沙柳乡(概况、地名条目、图). 浙江省三門縣地名志. 1986-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三門縣地名委員會. 珠岙镇(概况、地名条目、图). 浙江省三門縣地名志. 1986-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三門縣地名委員會. 亭旁乡(概况、地名条目、图). 浙江省三門縣地名志. 1986-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三門縣地名委員會. 健跳镇(概况、地名条目、图). 浙江省三門縣地名志. 1986-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三門縣地名委員會. 花桥乡(概况、地名条目、图). 浙江省三門縣地名志. 1986-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4).
- ^ 浙江省天台縣地名辦公室. 白鹤镇(图、概况、地名). 浙江省天台縣地名志. 1987-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天台縣地名辦公室. 坦头镇(图、概况、地名). 浙江省天台縣地名志. 1987-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天台縣地名辦公室. 洪求乡(图、概况、地名). 浙江省天台縣地名志. 1987-07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仙居縣地名委員會. 埠头人民公社(概况、图、地名). 仙居縣地名志. 1983-09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仙居縣地名委員會. 田市人民公社(概况、图、地名). 仙居縣地名志. 1983-09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仙居縣地名委員會. 湫山人民公社(概况、图、地名). 仙居縣地名志. 1983-09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浙江省仙居縣地名委員會. 上张人民公社(概况、图、地名). 仙居縣地名志. 1983-09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
- ^ 57.0 57.1 浙江省仙居縣地名委員會. 上张人民公社(概况、图、地名). 仙居縣地名志. 1983-09 [2019-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