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復 (法學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家、教育家

呂復(1878年3月25日—1955年6月8日)[1],字健秋,直隸保安州(今河北省涿鹿縣)人。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學家、教育家。[2][3][4]

呂復
個人資料
字健秋
出生1878年3月25日
逝世1955年6月8日(1955歲—06—08)(77歲)
籍貫直隸保安州

生平

1903年,中式光緒癸卯恩科順天鄉試第220名舉人[5],1905年留學日本[6],先入經緯學校,後入明治大學預科,其後入本科法科。留學期間在東京參加中國同盟會,並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任編譯。1911年歸國。[7][2][3][4]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當選順直省議會議員,1913年又當選民元國會眾議院議員。1914年國會遭到解散後,他赴日本。1916年3月歸國,到上海任《新中華》雜誌與《新中國報》記者。後來民元國會第一次恢復,他繼續任眾議院議員。1917年9月,他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兼大元帥府秘書,護法國會議員。1919年,他擔任非常國會議員。1921年10月,通過李大釗介紹,到北京中國大學教《社會學原理》,後來兼任該校校務主任。1922年,民元國會第二次恢復時,他繼續任眾議院議員。1925年,他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長。1925年3月至1925年8月,他任京師圖書館館長。此後,他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1928年,他兼任河北省法商學院院長。1928年,他任燕京大學政教系教授,教《中國法制史》、《中國憲法》等課程。1933年,他任察哈爾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1934年被免職。[2][3][4]

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廣州中山大學重慶中央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教授。1942年,他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他返回北平,一直到行憲後仍繼續任立法委員,並出任北平中國大學校長。[2][3][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選為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並先後任察哈爾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第一屆政協副主席,曾任民革中央委員。[2][3][4]

1955年6月8日,在北京病逝。 [2][3][4]

參考文獻

  1. ^ 「呂復先生,河北省涿鹿縣人,生於一八七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早年留學日本,於一九〇六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辛亥革命宣傳運動,並於一九一七年隨孫中山先生入粵護法:歷任大學教授、院長,副校長等職務多年。解放後曾任察哈爾省暨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全黨團結委員會委員兼河北省分部籌備委員會委員,於一九五五年六月六日(?)逝世,享年七十六歲。爰立碑紀念。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委員會。一九五五年六月十七日」。《八寶山革命公墓碑文錄》,改革出版社,1990年03月第1版,第25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吕复,中国国家图书馆,于2012-4-6查阅. [201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0). 
  3. ^ 3.0 3.1 3.2 3.3 3.4 3.5 吕复,华夏经纬网,2003-10-08. [201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0). 
  4. ^ 4.0 4.1 4.2 4.3 4.4 4.5 周棉.中国留学生大辞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012-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0). 
  5. ^ 「呂復,年二十五歲,直隸保安州廩生」。《光緒癸卯恩科順天鄉試同年全錄》
  6. ^ 《中國留學生大辭典》作1904年赴日本留學
  7. ^ 華夏經緯網作1907年歸國。《中國留學生大辭典》作「1905年畢業歸國,曾在某鐵路局辦理華洋文牘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