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寺 (青島)

建於山東青島的日本佛寺,現已不存

善導寺中國青島市內一座曾經存在的日本佛教淨土宗寺院,其原址位於今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黃台路42號,建於1930年。1947年曾改為忠烈祠,1956年改為幼兒園。現已不存。

善導寺
已改建為忠烈祠的善導寺,左側為善導大師雕像亭,右側為佛堂,1947年11月1日
基本資訊
位置青島市黃台路42號
座標36°04′37.2″N 120°19′53.3″E / 36.077000°N 120.331472°E / 36.077000; 120.331472
宗教日本佛教
宗派淨土宗
本尊阿彌陀佛
山號新終南山
建築詳情
開山時間1930年
廢寺時間1946年
地圖
地圖

歷史

淨土宗知恩院青島別院開設於1927年[1],1930年在黃台路修建「新終南山善導寺」,同年9月[2](一說12月[3])建成,建築師小山良樹設計,木舟組承建[3]。該寺住持為本原義岳,1939年有250名檀家日語檀家制度(供養寺院的固定信徒)[2]。由於日本佛教歷來與政治關係緊密,日本佛教界也一度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支持者,通過「從軍布教」、為日軍及其傀儡政權武裝舉行「慰靈祭」等活動為日軍侵華服務[1]。善導寺曾舉行1939年12月10日「二階堂部隊陣亡將士慰靈祭」等儀式[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日本僑民全部被遣返,善導寺地產物品經青島市政府責令,於1946年初由漢傳佛教湛山寺接收,改名為昭忠寺。1945年12月,青島市政府曾計劃將青島神社改為忠烈祠,但因市民非議[4](一說因財政困難[5]),於1947年3月改為將善導寺勘定為忠烈祠址,並成立青島市忠烈祠籌建委員會,改建耗資13930萬元,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同年8月完工,9月3日抗戰勝利日舉行抗日英烈入祠典禮,入祠內政部頒布的烈士64人。1948年3月11日,內政部又函准173名烈士入祀忠烈祠。同年4月5日入祠青島市籍烈士85名,並舉行春祭、招待烈士遺族。1948年10月20日及1949年3月29日,青島市政府兩次為抗戰烈士舉行祭禮[5]

1956年,此處改為海軍青島基地幼兒園[6],曾改名為北海艦隊後勤部幼兒園[7],現名北部戰區海軍保障部幼兒園。原寺院已不存。

建築

善導寺位於貯水山南麓、黃台路中段北側,鄰近小鮑島日僑聚居區,黃台路兩側也多為日僑住宅。寺院由佛堂、附屬樓房與雕像亭組成,規模僅次於西本願寺。佛堂位於地塊西北角的台基上,坐北朝南,為日本傳統木結構建築樣式,屋頂高聳,外觀較樸素。佛堂前方坡地整理成兩段台地和三段樓梯,通過對稱布局與地勢凸顯佛堂威嚴。雕像亭位於佛堂右前方,為六角攢尖頂亭,亭中設須彌座,座上為2米多高的善導大師像。附屬樓房位於佛堂東側,與佛堂相連,為僧人生活用房,有客廳、宿舍、澡塘等。[2][3]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1.0 1.1 王向遠.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 北京: 崑崙出版社. 2015. ISBN 978-7-80239-210-6. 
  2. ^ 2.0 2.1 2.2 2.3 李雪皎. 日本佛教在青岛的“海外开教” (碩士論文). 中國海洋大學. 2011. 
  3. ^ 3.0 3.1 3.2 金山. 《青岛近代建筑 1922-1937》.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608-6665-9. 
  4. ^ 青島市市北區史志辦 (編). 第三篇 城区建设与管理,第二章 城区建设. 《青岛市市北区志》.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7 [2024-04-08]. ISBN 978-7-5034-984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8). 
  5. ^ 5.0 5.1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三篇 优待抚恤,第三章 烈士褒扬. 《青岛市志·民政志》.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6 [2024-04-08]. ISBN 7-5000-575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9). 
  6. ^ 青島市市北區史志辦 (編). 第十四篇 教育,第二章 基础教育. 《青岛市市北区志》.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7 [2024-04-08]. ISBN 978-7-5034-984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8). 
  7. ^ 市北區教育局. 2017-2018学年度市北区2-3岁婴幼儿社区公益早教招生工作方案. 青報網. 2017-05-15 [2022-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6). 

Template:青島市日本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