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前身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一師,係國民革命軍北伐後整編國防軍,由國民革命軍司令部警衛第一、二、三團整編而成。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 | |
---|---|
存在時期 | 1930-1956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民國 |
效忠於 |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
部門 | 中華民國陸軍 |
種類 | 軍級 |
規模 | 5個師:第十一師,第十四師,第四十三師,第五十二師,第五十九師(1932) |
參與戰役 | |
指揮官 | |
著名指揮官 | 陳誠、胡璉、高魁元 |
歷史沿革
1928年12月以北伐戰爭中收編的北洋系閩軍改編的第十七軍與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第一、第二、第三等3個團以及第3師第九團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1師。師長曹萬順,後由副師長陳誠繼任。
民國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戰中,因協力友軍於8月15日攻克濟南,以戰果輝煌,擴編成軍,故擢長為第十八軍。任陳誠為軍長,轄第11師及獨立旅。與夏斗寅第13師編為1個縱隊,擔任穿插任務。9月初,由濟南轉徐州,經歸德、周家口疾趨汴、鄭,於石象鎮激戰十餘日,卒將西北軍擊潰,攻佔鄭州,獲賞百萬元。回師武漢,負綏靖鄂南、湘北。1931年1月13日,錢大鈞的第十四師編入第十八軍,錢大鈞調任武漢要塞司令部司令,由陳誠任軍長兼第十四師師長。第十四師前身為1930年3月在武漢成立的教導第三師,師長錢大鈞;1930年11月28日,教導第三師改稱第十四師,該師在鄂北廣水、花園及湖南岳陽、雲溪附近與紅軍作戰。
1931年春,防區擴至平漢南段及九江以西地區。1931年夏又由九江經南昌入贛東,參加勦共,進攻贛南興國、寧都等縣蘇區。「九一八事變」後,主力集結吉安、泰和一帶擴充編制整訓,並成立幹部研習所,調訓幹部,先後將第43師、第59師、第52師撥隸該軍,計轄5個師10個旅30個團。1932年春,「一·二八事變」爆發,紅軍進攻贛州,該軍奉命星夜馳援。繼之固守安樂、宜黃、攻克廣昌。
1931年10月由第11、第14師獨立旅重新組建的第52師,1933年10月改稱第98師。
1933年8月由第11師第32旅及師直屬隊一部擴編組建第67師。
1934年春,陳誠辭去軍長兼職,羅卓英繼任軍長,劉紹先任副軍長。下轄:
作為第一批調整師,第11、14、67師各裝備漢造步槍4,000支、捷克式輕機槍324挺、卅節重機槍72挺、新寧造迫擊炮24門,均於1936年5月全部調補完畢。第98師作為第三批調整師。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該軍駐守粵漢路沿線。8月4日,奉命準備參加保定方面的平漢路北段作戰。8月7日開始鐵路輸送。8月11日先頭一部已過鄭州。後奉命改為參加淞滬會戰。由隴海鐵路、津浦鐵路轉赴上海,8月22日各部陸續抵達:第11師進駐大場,第14師開駐蘇州、常熟、福山間的吳福線國防工事,第67師開駐無錫蘇州一線,第98師從武漢水運赴江灣,軍部駐無錫。隸屬第三戰區第15集團軍(陳誠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任副總司令兼該軍軍長)第16軍團。此時,第十八軍序列: 淞滬會戰期間第18軍團以上主官姓名表
緒戰羅店、寶山、頗著功勳。1937年10月,該軍第94師轉隸第7集團軍直屬。10月17日第14師改隸第五十四軍。淞滬會戰,該軍損失慘重:
- 第67師第201旅旅長蔡炳炎、副旅長兼第402團團長李維藩陣亡
- 第98師第583團團長路景榮、中校團附李馨遠陣亡
- 第11師參謀主任彭戰存、第31旅旅長王嚴、第66團團長曹金輪、代理團長韓應斌、中校代團附謝錦華負傷
- 第14師第83團團長高魁元、王敬忠、代理團長潘裕昆負傷
- 第67師第398團團長傅錫章、曹振鐸負傷
- 第98師第587團團長侯思明、第588團團長向敏思等負傷。
- 第11師12個步兵營營長傷亡18人。第98師第583團姚子青營、第11師第65團雷漢池營分別在寶山、徐宅全營殉國。
爾後在贛、鄂邊境,瑞昌、武寧間與敵激戰甚久,迭挫敵鋒。1938年5月,副軍長兼第67師師長黃維升任第18軍軍長。1938年6月,改轄第11、16、60師參加武漢會戰。第67師脫離建制。第16師,師長何平,前身為湘軍一部,1937年3月改編為調整師編制。該師在淞滬會戰時表現出色。第60師,師長陳沛,最早為粵軍第4軍一部,曾參加一二八淞滬會戰。淞滬戰役中曾歸第18軍指揮參加羅店西南戰鬥。因在1938年3月的溧陽金雞嶺戰鬥中表現出色,被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授予「光榮的六十師」獎旗一面。6月,第16、第60師參加反攻馬當戰鬥,第60師180旅會同第49軍105師313旅於28日收復香山,兩師被軍委會獎賞2萬元。7月,參加湖口、彭澤守備(第16師)及反攻作戰。7月9日,第11師31旅在湖口、彭澤之間的楊家山擊退日軍第106師團步兵第145聯隊及波田支隊台灣步兵第2聯隊各一部的反撲,擊斃第145聯隊第2大隊長福島橘馬少佐,俘虜日軍兩名。9月,參加瑞武路麒麟峰等戰鬥。9月25日,第60師第360團克復麒麟峰,團長楊家騮在親率敢死隊衝鋒時英勇犧牲。11月,第16師、第60師先後脫離第18軍建制。武漢會戰中第11師傷亡失蹤2,072人,第16師傷亡失蹤4,108人,第60師傷亡失蹤4,280人。第60師被第九戰區第一兵團總司令薛岳授予「無敵軍」獎旗一面。12月,彭善升任第18軍副軍長仍兼第11師師長。部隊調湘南永州新田等地整補。
1939年1月,新編第23師改隸第18軍建制(師長盛逢堯,1938年10月由原第5師改稱)。第18軍列入第一期戰區直轄整訓部隊序列進行整訓。3月,第43師改隸第18軍建制。第43師,師長金德洋,1930年12月由第47師139旅擴編成立,1931年11月被納入土木系。1939年5月彭善升任軍長,葉佩高升任第11師師長。6月,新編第23師與第五十四軍第18師對調,第43師與第八十七軍第199師對調,第18軍改轄第11、第18、第199師。第18軍軍部及第18、第199師被列入第二期軍委會直轄整訓部隊。第18師,師長羅廣文,1928年9月由國民革命軍第2軍(湘軍譚延闓部)和獨立第5師合編組建。1938年7月後被納入土木系序列。第199師,師長羅樹甲,1938年1月由湖南4個保安團組建。
1939年7月,溯江入川,主力控置重慶、萬縣,一部分防黔東。1940年夏,參加棗宜會戰,達3個月之久,全軍傷亡7,344名,第199師第595團團長章紫雲英勇犧牲。戰後因傷亡慘重,11月列入第四期軍委會直轄整訓部隊,軍部及第199師駐萬縣、第11師調駐梁山、第18師調駐忠縣進行整訓並擔任川東總預備隊。1941年9月,為策應第二次長沙會戰,第六戰區向宜昌日軍發起反攻。10月,第18軍奉令加入第六戰區江防軍戰鬥序列,向三斗坪、南津關、秭歸一線推進。11日,陳誠令第11師接替第55師任務,從3100高地向鎮鏡山及宜昌市區北側進出,協同第2軍第76師消滅宜昌城內殘敵。旋因全線停止攻擊,該軍未能加入戰鬥。戰後,第18軍接替第94軍防務駐防石牌、三斗坪一線。12月,被選定為攻擊軍(第二批)。1942年10月,與第59軍、第94軍被選定為第六戰區突擊作戰部隊,配屬炮兵、工兵各一營。1943年1月,第199師與暫編第9軍暫編第34師對調。暫編第34師,師長朱奇、吳嘯亞(2月繼任),1940年10月由浙江人民抗敵軍第3縱隊改編成立。浙贛會戰後該師隨軍調第六戰區整理。1943年5月,參加鄂西會戰,固守石牌要塞,血戰兩旬,敵終未逞。1945年夏,敵猛犯湘西,該軍奉命馳援,於邵陽、新化之間,予敵致命打擊,或湘西空前大捷。戰後回駐沅陵,繼續整訓。9月,暫編第34師改隸第三十二軍,第九十四軍55師調歸第18軍建制。11月,參加常德會戰,官兵傷亡失蹤1,615人。戰後駐澧縣、臨澧、公安。1945年2月,第55師番號撤銷,部隊編入第八十七軍第118師,第118師調歸第18軍建制。第55師副師長戴朴升任第118師師長。1945年2月,列入美械軍36個師計劃。4月18日前軍部及第11師駐桃源、鄭家驛,第18師擔任益陽、馬跡塘間守備,第118師擔任漢壽、牛鼻灘、常德間守備。4月參加湘西會戰,參戰33,284人,傷亡3,089人。此時第18軍戰鬥序列
- 軍長胡璉
- 副軍長王嚴 張世光
- 參謀長蕭銳
- 少將附員高魁元
- 軍直屬:工兵營、通信營、人力輸送團、特務連、野戰醫院(戰前軍炮兵營改隸第100軍,奉撥的軍、師炮兵營均未到達)
- 第11師師長楊伯濤 副師長王元直 參謀長吳廷璽
- 第31團團長尹鍾岳
- 第32團團長張滌瑕
- 第33團團長李樹蘭 副團長張慕賢
- 第18師師長覃道善 副師長林映東 參謀長李孟銳
- 第52團團長李熙文
- 第53團團長尹俊
- 第54團團長李維勛
- 第118師師長戴朴
- 第352團楊國傑
- 第353團團長佘坤 副團長孟述美
- 第354團團長黃建三
抗日戰爭勝利後,進出長沙、岳陽地區,北趨武漢地區駐防,隸屬武漢警備總司令部,位於湖北武昌。鎮攝外圍,積極整訓。1946年遵國軍整編方案實施第二期計畫,改編為陸軍整編第十一師。胡璉任師長,蕭銳任參謀長。原轄第11、第18、第118師依次改編為整編第11、整編第18、整編第118旅。1948年以整編第18旅為骨幹,重建在被殲滅的整編第3師,並與整編第11師共同組成整編第18軍,胡璉兼任整編軍長。1948年9月恢復原軍師番號。楊伯濤任軍長,王元直任副軍長,吳庭璽任參謀長。1948年12月15日徐蚌會戰第二階段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殲滅。1949年2月,該軍殘部在江西重建第18軍,隸屬於第2編練司令部。高魁元任軍長。
1954年7月,國軍整編,改軍團制,遵政府命令,改為中華民國陸軍第七軍。1956年5月1日,第七軍司令部番號取消。
第十八軍(海燕部隊)在國軍五大主力中為建軍最早、歷史最長的一支勁旅,民國三十九年九月於金門改編轄十一師、一一八師。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一日該二師番號改為十七、十九師,其核心骨幹為第十一師,即後來著名的陸軍步兵第一一七師(海鵬部隊)。經歷數次整編,至民國八十七年精實案成為聯兵旅第一一七旅,民國九十四年精進案併編入陸軍機步第二九八旅(2013年改銜第三三三旅,承接第三三三師番號及隊徽[1])。一一八師則為第一一九旅(虎軍部隊),精進案改為金東守備隊(駐金門金沙)[2];2014年4月1日,與金防部金西守備隊併編為金門守備大隊[3][4]。民國一百一十年元月,因應灘岸防衛需求,由國軍南區專長訓練中心奉命復編步兵第一一七旅(駐高雄鳳山)。
參加戰役及重要記事
1930年(民國十九年)9月初,由濟南轉往徐州。10月5日晚,克復鄭州,獲獎百萬元。中原大戰後駐地武漢,防區為鄂南、湘北、平漢路南段及九江以西,參與剿共、閩變諸役。第五次圍剿收功後辦理贛南區紅軍投降善後事宜。
對日抗戰時期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為抗日大計,部隊東移,就國家總體防衛位置,改換裝備由剿共編制改為國防編制。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6月兩廣事變,由浙贛邊境直趨廣州。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參加上海附近戰鬥,所部第九十八師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團3營在少校營長姚子青率領下死守寶山,全員殉國。上海轉進後與敵周旋於常熟、無錫,南京陷落後軍主力於徽州寧國。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敵犯武漢,武漢棄守後主力集結於長沙。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7月入川以鞏固陪都。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夏參戰宜昌。蘇援到來,第十八軍與第七十四軍競爭軍委會攻擊軍編制失利。 1941年(民國三十年)冬重出西陵峽。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春固守石牌,冬參加常德會戰,突入敵後於澧水襲擊敵後方補給線。常德會戰後駐防澧縣、臨澧、公安。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冬所部第十一師換裝全副美械。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春參加湘西會戰,8月日本投降,開至長沙受降日第20軍。10月中趨武漢任警備。
國共內戰時期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5月改編為陸軍整編第十一師。8月北上徐州集結剿共,與劉伯承5個縱隊激戰於馮家沙窩、章鳳集一帶,擊潰解放軍第7、8、9縱隊及一個獨立旅。冬參加宿北戰役與陳毅部激戰,此役胡璉因師部遭共軍葉飛部突然襲擊,即令第18旅不顧友鄰安危,回撤保護師部,致使整編第六十九師全軍覆沒,師長戴之奇自戕。國防部申斥「此次整11師撤退,未能適時通報,以致影響整編第69師蒙受到重大損失」(《綏靖第一年重要戰役提要》)。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進入曲阜、兗州整訓。魯中會戰始追剿陳毅部,4月22日攻佔白馬關打開陳毅老巢沂蒙山區大門。6月進攻南麻,陳毅粟裕集結5個縱隊於7月17日合圍,至7月21日陳毅圍攻失敗撤離,該軍獲賞5億。9月22日,陳毅粟裕再次集結5個縱隊將整11師(欠1個整編旅)包圍於曹縣之土山集,圍攻2日未下,24日撤圍而去。11月圍剿劉伯承於大別山。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3月初洛陽被圍求援,該師奉命西進,增援洛陽;6月中,東進救援開封,然宋時輪指揮華野10縱20小時急行軍180裡,於17日上午9時抵達並直接進攻胡兵團部所在地上蔡,胡下令本已迫近開封的整編第11師主力3個整編旅立即回撤以救援兵團部,功敗垂成。7月初,北上參加豫東戰役,胡軍長親率輕裝八個團兼程北進,粟裕部向魯西避讓,黃百韜兵團轉危為安。9月恢復原軍師番號。11月以原十八軍為基幹編成「第十二兵團」東進參加徐蚌會戰,因橫跨三省救援黃伯韜第七兵團不及。
1948年11月22日,黃百韜兵團於碾莊覆滅,第十二兵團於雙堆集被圍。12月15日突圍,只有時任副司令官之胡璉成功率部8,000餘人突圍(第十八軍僅2,000餘人)[5]。年底軍部再設於南京毘廬寺,各師分別於浙江、江西徵兵編訓。一說胡副司令長官當時乘坦克隻身突圍,此8千餘兵力實為18軍第49師,該師11月22日因奉第18軍軍長楊伯濤命令,已直接經羅集向湖溝前進,與李延年兵團匯合,該師因未隨兵團前往雙堆集,遂幸未遭包圍。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5月解放軍南渡。隨後胡璉赴江西重建,在方天鼎力支下,短短半年,部隊邊打、邊退、邊訓練,撤至潮汕時,已號稱擁兵10萬[5][6]。第十八軍由贛南閩西撤至汕頭集結。10月初海運金門。10月24日,解放軍進攻金門,第十八軍消滅解放軍9千餘人、俘虜6千餘人,即「古寧頭大捷」。
1950年(民國三十九年)7月26、27日大二膽之戰(大二膽戰役)全殲登陸解放軍。11月,第十八軍由金門調返台灣,駐防基隆至宜蘭一帶。 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10月10日,軍屬第七十五師配合反共救國軍突擊南日島,至10月14日撤退。 1953年(民國四十二年)11月,進入台灣楊梅,基地訓練。 1954年(民國四十三年)3月完成基地訓練,先後調防澎湖、金門、馬祖各外島。 1956年(民國四十五年)5月,撤銷「軍司令部」。
獲獎紀錄
第十八軍逸事
四大公開
第十八軍素為國軍勁旅,軍風開明廉潔,素有四大公開之作風,所謂四大公開為:
- 人事公開
- 經濟公開
- 意見公開
- 賞罰公開[註 1]
土木系
土木系,亦稱陳誠系,為國民革命軍大陸時期軍方派系,核心人物是陳誠。第十八軍素為常勝勁旅自視甚高,於友軍面前輒昂視闊步,視若無睹,對戰力較差者則呼之為「豆腐部隊」、「油渣部隊」,如有人問輒厲聲對曰「老子十八軍」、「老子十一師」。因十一合之為「土」、十八合之為「木」,故外界有以「土木系」喻指自陳誠為首之軍方派系。
據《郭汝瑰回憶錄》對「土木系」的名字的解讀為以十八軍幹部為班底,以陸大十一期為橫向連結,控制國防部核心部門的派系:
1945年2月,我回國後,陳誠要我擔任軍政部軍務署的副署長(軍務司擴大為署,署長方天)。我3月就任以後,就一直在國民黨的高級司令部工作。
陳誠當上軍政部部長以後,有人說軍政部變成了土木系。「土」即「十一」,「木」即「十八」,意為軍政部被陸大十一期和十八軍的舊人所壟斷。我不是「土」【按:郭汝瑰為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期】而有「木」(十八軍的幹部),並與陸大十一期的同學很合得來。方天為了沖淡「土木系」「土」的色彩,就薦舉我當軍務署副署長。陳誠那裡當然也很順利通過了。
第一快速縱隊從1946年9月組建至1947年1月4日在魯南戰役被殲滅,三任司令官石祖黃、車蕃如、鄒震岳均為陸大十一期。
胡璉的《古寧頭泛述》中可見一斑,所謂干誠社的陳誠和四大金剛中在該文章中都有提及。當時的陳誠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署長,羅卓英、林蔚、郭懺除本兼之職外任副署長,林蔚尚兼任代理參謀總長,郭懺扔任聯勤司令,剩下一個不是副署長的周至柔則是空軍司令。
土木系將領主要出身於第十八軍第十一師,包括在人際關係上接近陳誠之將領。這是陳誠起家部隊,在戰力上號稱不吃空缺,加上適度接受下屬意見,因此戰力自中國抗日戰爭以前就有一定名聲,在抗戰中多次與日軍惡戰的戰果使得土木系部隊名號打響,到抗戰結束後被視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
中國抗日戰爭後,國民政府軍中央軍被分為三大軍事集團:土木系(陳誠系)、胡宗南系、湯恩伯系(被稱為「陳胡湯」)。土木系因首腦陳誠為蔣中正所寵信,歷任軍政要職,復以該部戰功彪炳、屢建奇功,素被視為驍兵悍將。但實際上「陳胡湯」之外,中央軍黃埔嫡系還有原屬於何應欽派系的杜聿明、廖耀湘、邱清泉的第五軍系、顧祝同派系(如黃百韜的第二十五軍)、駐印軍孫立人系等等。
被納歸於土木系之將領包括:
- 國外軍校
- 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一期(1932年4月至1935年4月)
- 四大金剛
- 十三太保
- 主要帶兵將領
歸入土木系的軍、師:
-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49,55,93師
-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青年軍202,203,204師
- 國民革命軍第九軍:青年軍201,205,206師
- 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10,83,85師
-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11,18,199師
- 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一軍:青年軍208,209師
-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四軍:14,50,198師
- 國民革命軍第五十四軍:63,198,8師
-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六軍:新編28,新編29,新編38師
-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六軍:13,185,193師
-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二軍:34、新13、新15旅
-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五軍:16,76師
-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82,98及暫編第6師
-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98,194,暫2師
- 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六軍:16,67,79師
- 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七軍:118,新編第23師
- 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軍:新21旅
- 中央軍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三軍:第94師(師長朱懷冰)、第10師(師長王勁修)
-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四軍:12,55,185師(武漢警備旅)
-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四軍:5,43,121師
-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七軍:第94師(師長朱懷冰)
-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九軍:92,99,199師
- 國民革命軍第九十九軍:60,92,99師
- 暫編第二軍:暫1,暫2師
- 暫編第九軍:第185師、第199師
- 青年軍第207師
- 整3師(第十軍):18旅、75旅
- 整10師(第十四軍):10,83,85旅
- 整11師(第十八軍):11,18,118旅
- 整14師(新六軍):第14旅、第207旅
- 整37師(第九十四軍):5,43,121旅
- 整50師(新一軍):50旅
- 整54師(第五十四軍):8,36,198旅
- 整66師(第六十六軍和八十六軍13師):13,185,199旅
- 整69師(第九十九軍和三十七軍60師):60,92,99旅
- 整72師(第七十二軍):34,新13,15旅
- 整75師(第七十五軍):6,76旅
- 整79師(第七十九軍):96,194,暫編2旅
- 整88師(第八十八軍和二十八軍62師):62、新21旅
石牌之戰
石牌形勢險要扼守長江入川門戶,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日軍沿江仰攻遭國民革命軍擊退,此役戰況慘烈被四川報界譽為「中國之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5月28日日軍開始攻擊,第三十二團第九連連長陣亡士兵傷亡殆盡,第三十一團右側友軍全面潰敗,後來潰兵湧入四方灣,日軍亦銜尾直追,此地如失則第十一師主陣地將被日軍楔入,第三十二團副團長李樹蘭臨危受命,僅能抽調預備隊一個班的援兵於30分鐘內增援防守,集合各單位散兵堵住此一缺口。5月29日全面激戰,第十一師數處陣地失陷,夜間江防軍、第十八軍、第十八師、第十三師皆後移,第十一師固守石牌要塞。5月30日清晨第十一師升中華民國國旗於龍鳳山頂,該日全日進入激戰,曾有三個小時戰場不聞槍聲,中日雙方都在拼刺刀,號稱為二次大戰最大的白刃戰。5月31日後戰鬥逐漸減弱,6月8日國民革命軍克宜都、枝江,日軍向東潰退,全線恢復戰前態勢,戰後於石牌西側四方山建公墓葬陣亡將士1萬5千名(此役第十八軍陣亡及失蹤者達2千餘人),惜1992年改建學校,墓園被毀棺木淪為柴薪。
十二兵團與金防部
第十二兵團於徐蚌覆滅(徐蚌會戰),國防部於1949年任命脫出之原第十二兵團副司令官胡璉為第二編練司令部司令官,轄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第十八軍、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七軍,除收容舊部外另於浙贛閩撥補兵員,並受前軍長、江西省政府主席方天之協助,仿唐朝府兵制以「一甲一兵」方式,每甲(十二戶)共推一丁入伍,另以清剿土共以補充兵員。第十二兵團司令部轉進金門,並改編為 「金門防衛司令部」,現編為 「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部隊名稱為「擎天部隊」。
海鵬部隊
徐蚌會戰後十二兵團重建於浙贛,胡璉對重整十二兵團訓辭: 「我們像是一隻大鵬鳥,現在是負傷了,但需要個休養時間。一旦傷勢好了,我們又要鵬程萬里,遠走高飛了。」
第十一師為十八軍之骨幹部隊,於福建三都澳海運台灣整訓後,復海運汕頭,約在此部對海運調動時期,「海鵬」二字為十一師之部隊番號代字。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8月1日第十一師番號改為第十七師為前瞻(重裝)師,1976年(民國六十五年)第十七師番號改為第一一七師駐地台南,至1998年(民國八十七年)精實案改為聯兵旅第一一七旅(守備旅),於2004年(民國九十三年)步兵旅任務整編及2005年(民國九十四年)併編取消「海鵬」部隊番號,部隊併入陸軍機械化步兵第二九八旅(今機步三三三旅)。2020年1月,因應灘岸防衛需求,由國軍南區專長訓練中心奉命復編步兵第一一七旅駐地高雄鳳山。
第一段:
“ |
so so do so do re me me re do so so la la so me, so fa re do re do do fa fa 巍 巍 海 鵬, 國 民 革 命 軍 之 精 英 , 武 漢 建 軍, 領 袖 親 編 成, 躍 馬 中 原 do do fa so la la la si lala so fa so la so do do si la so fa do 北 伐 抗 戰 著 英 名, 剿 匪 戡 亂 匪 喪 膽, 古 寧 浴 血 固 國 疆。 |
” |
第二段:
“ |
so so do so do re me me re so so la la so me so fa me do re 凜 凜 海 鵬, 三 民 主 義 為 信 仰, 領 袖 遺 訓, 記 胸膛 so so so so so la so so fa me re so re me do do 寶 島 秣 馬 厲 兵 反 共 為 國 前 鋒 |
” |
虎軍部隊
軍屬第一一八師於徐蚌會戰後重建,除收容潰軍舊部,另於浙贛徵兵,以李樹蘭為師長;武器部分中央政府已遷至廣州無力供應,經聯勤總司令告知昆明兵工廠存有部分輕武器,胡璉遂備專款及10餘架運輸機自雲南運補一批槍械迫砲,大都補充第一一八師。
第一一八師成軍後隨後掃蕩閩粵邊區土共,於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10月調往金門擔任前線主攻部隊,於林厝鑽牆鑿壁逐屋戰鬥建功,蔣總統特頒「虎」字榮譽旗,嗣後第一一八師部隊番號代字為「虎軍」即淵源於此。
1952年(民國四十一年)8月1日該師番號改為十九師,1976年(民國六十五年)第十九師番號改為第三一九師(重裝師)。1983年(民國七十二年)後該師常駐金門,不再於台灣、金門間輪調,故通常以駐地稱為金東師。
1999年(民國八十八年)3月1日精實案改為陸軍步兵第一一九旅(守備旅)仍原沿襲用「虎軍」為部隊番號代字。
2007年(民國九十六年)1月1日精進案改為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金東守備隊。
2014年(民國一〇三年)4月1日精粹案改為陸軍金門防衛指揮部金門守備大隊。
威武部隊
威武部隊分別於1931年(民國二十年)及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兩度編入第十八軍建制,該部隊原為黃埔教導第三師,編入時番號為第十四師,1954年(民國四十三年)後之番號為預六師,1973年(民國六十五年)番號改為第二〇六師駐地新竹關西(學六師),2009年(民國九十八年)番號改為十六師,2001年(民國九十年)1月因應精實案,師部改編為「十六師指揮機構」,所轄的六一六旅駐地桃園楊梅改編成聯兵旅一一六旅、六一七旅駐地新竹關西改編成聯兵旅一〇六旅、六一八旅駐地苗栗頭份改編成聯兵旅一一八旅。2004年(民國九十三年)4月因應精進案,第一一八旅裁撤、第一一六旅移駐斗煥坪並改編為後備九〇二旅、一〇六旅改編為後備九〇三旅。2006年(民國九十五年)7月,第九〇二旅併入第九〇三旅、駐地不變。2007年(民國九十六年),「十六師指揮機構」裁撤。2013年(民國一〇二年)元旦,後備第九〇三旅回歸陸軍、恢復「二〇六」旅番號及「威武部隊」代名,轄關西及斗煥坪新訓中心。
該部隊編為關西東預備師後,另肩負新兵訓練中心任務。關於台灣的新兵訓練中心流傳於役男間有所謂「血濺關東橋、魂斷車籠埔、淚灑金六結、歡樂滿仁武」(前3個營區何者血濺、魂斷、淚灑說法不一,但歡樂滿仁武為共識)的說法,第二〇六師新兵訓練中心即俗稱的關東橋新訓中心。
- 威武部隊歌
“ |
我們是國民革命的先鋒 我們是百戰百勝的英雄 五次圍勦 連戰皆捷 黃獅渡役大獲成功 西安事變赴國難 永懷偉大總統 蔣公 抗日戰爭顯威名 勦匪抗戰爭光榮 團結安全 注重績效 大智 大仁 大勇 發揚黃埔傳統精神 反共復國 促進大同 |
” |
- 威武士官隊歌(克難歌)
“ |
沒有跨不過的海洋 沒有鑿不通的山崗 天下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任何困難都不在我們心上 我們有信心 我們有信仰 團結再團結 團結就是力量 奮鬥再奮鬥 奮鬥就有希望 沒有衝不過的難關 沒有掃不平的戰場 我們沒有打不敗的敵人 只要勇往直前 萬惡共匪 一定滅亡 |
” |
李光前將軍廟
李光前團長是金門戰役(古寧頭大捷)陣亡者中官階最高者(十九軍十四師四十二團中校代團長),據說後來發生諸如夜間無人時卻有部隊操練聲之靈異事件,經地方人士起乩問神後遂於民國四十二年立碑紀念,六十年建廟祭祀。
李光前團長殉職時官階中校殉職後追贈為上校,該廟自始即為「將軍廟」雖合民間固有之將軍信仰,然實有名實不符之憾。後因金門縣政府官員許啟明稱受李光前團長托夢,經多方奔走特追晉為少將以符地方民情。
李光前殉職時任職之四十二團係隸屬於十九軍十四師,該師係胡璉於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重組十二兵團時自十八軍撥出納入新成立之十九軍素為十八軍舊部,以此淵源李光前金門殉職事蹟仍納入國防部出版之《十八軍軍史》中。
頻征路
民國38年金門戰役,軍屬118師353團政戰幹事官郭頻征少校於傳達命令至林厝東北之第三營頭部中彈陣亡,今北投政治作戰學校內之頻征路即由此而來,另「李光前將軍廟」郭少校亦在奉祀之列。
胡璉狡如狐
民國35年-37年十八軍轉戰中原戰場,於魯西章鳳集、南麻、大義集三戰皆捷,於中原戰場擔任救援隊,僅民國36年間即在魯皖蘇豫間移動296次。
毛澤東忌憚胡璉,曾親筆給諸多前線部隊如下指示:「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8][9]
語錄
「辦法爾等自有,誓死不離戰場便是;戰是生機,退是死路。」 民國十九年被圍石廂鎮,陳誠對告急部將答語
「不稱功不畏難」 陳誠所頒訓辭
「多向部隊走,少上軍部來」 陳誠訓勉部屬語
「失策於與辭修將軍決戰於廣昌」 周恩來答江西失敗之由
「勝利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石牌保衛戰前陳誠打電話關切胡璉,胡璉之答語。
十八軍軍史
十八軍軍史於民國三十四年胡璉軍長任內於武漢編印出版,記載時間至抗戰勝利止。另於民國六十五年有《陸軍第十八軍軍史續》。胡璉曾囑十八軍末代軍長劉鼎漢續編十八軍軍史,八十五年初劉將軍約談舊部開始續編軍史,並與史政編譯局合作編撰。
新編之《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軍史》於民國八十七年六月三十日出版,係國軍一系列部隊沿革史之第一本,主要由十八軍老人分別撰寫非由專業史家執筆,雖為官方正式出版但非嚴謹史學著作。然當事者逐漸凋零之際此書自有留第一手資料之功。
書中除記述軍史及相關圖表外,評述、檢討亦佔相當篇幅,另附歷任(共十一位)軍長傳略,另李樹蘭將軍(一一八師師長)傳以附錄方式列於書末以維體例。較為遺憾者書中除歷任軍長及軍其照片外其餘照片竟皆闕如。
引用資料方面除軍方(台灣)各項資料外,另有參用中(共)方資料。並直陳《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中記載華東野戰軍一縱三師九團「在曹家集附近殲滅整編第十一師師屬工兵營」恰與事實相反。另對徐蚌戰役中突圍失敗遭俘之兵團司令黃維,軍長楊伯濤、吳紹周、覃道善,師長王元直、尹鐘獄等將領僅以『下落不明』四字帶過,又如前軍長羅廣文在川投共亦稱『行蹤不明』忌於直言遭俘、叛變為一明顯之缺失。[來源請求]
第十八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 軍長
- 夏超1926.10.07--1926.10.20
- 李寶章1927.04--1927.04
- 楊傑1927.08--1927.09
- 陶鈞1927.12--1928.11
- 鹿鍾麟1927.08--1929.1
- 曹萬順(1928年12月~1929年8月)北洋陸軍第四鎮隨營學堂 韓柳墅講武堂
- 陳誠〔1929年8月~1933年10月〕(保定軍校第八期砲科,抗日鄂西石牌戰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 羅卓英〔1933年10月~1938年6月〕(保定軍校第八期,抗日鄱陽湖掃蕩戰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 黃維〔1938年6月~1939年5月29日〕(黃埔一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畢業)
- 彭善 ( 1939年5月30日~1941年1月31日)(黃埔一期)
- 方天(1941年2月1日~1943年10月20日)(黃埔二期、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一期,抗日鄂西石牌戰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 羅廣文(1943年10月21日~1944年8月7日)(日本士官學校第三十期砲科,抗日鄂西石牌戰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 胡璉(1944年8月8日~1948年8月15日)(黃埔四期、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一期,抗日鄂西石牌戰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 楊伯濤(1948年8月16日~1948年12月15日代理軍長)(黃埔七期、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四期)
- 胡璉(1948年12月15日~1949年4月1日兼)
- 高魁元(1949年4月7日~1951年1月15日)(黃埔四期,於國防部部長任內功績卓著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 尹俊(第七軍軍長1952年1月16日~1954.7代理軍長,1954.7~1955年3月10日)(黃埔七期)
- 劉鼎漢(1955年3月10日~1956年3月(黃埔七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
- 第二十三路軍〔1930年8月~〕
- 江西勦匪右翼集團軍總司令(1931年12月)
- 北路勦匪第三路總司令部:1933年2月
- 浙閩皖贛勦匪總司令部(1935年7月)
- 國民革命軍第十五集團軍〔1937年12月〕
-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集團軍(1938年6月)
- 第九戰區(1939年1月)
- 軍事委員會兼受重慶衛戍總部指揮(1939年6月)
- 長江上游江防司令部(1940年9月)
- 長江江防總司令部(1942年10月)
- 武漢警備總司令部(1946年5月)
- 第三兵團(1948年1月)
- 第十二兵團(1948年9月)
- 金門防衛司令部(1950年9月)
- 陸軍總司令部(1952年8月)
- 第11師〔1930年8月~ 〕。1939年6月撥隸第八十七軍。1940年9月從第八十七軍調歸本軍。1952年變更番號為第17師。
- 第十八軍獨立旅〔1930年8月~ 〕
- 第14師(1931年2月):原教導第三師。1937年底第14師擴編成第五十四軍。1949年1月撥隸本軍。
- 第52師(1931年10月):為1931年10月由第14師所轄之攻城旅與第十八軍獨立旅合編。後撥出成立第五軍。
- 第43師:後撥出成立第五軍。1938年撥歸本軍。1939年6月撥隸第八十七軍。1949年8月交警第四旅改編的第43師撥入。
- 第59師(1932年8月):後撥出成立第五軍。
- 第67師:為第11師擴編。1939年擴編第三十七軍。1939年6月撥隸第八十六軍。
- 第94師:為第14師擴編。1936年1月該師番號撤銷。
- 第98師:係已撥第五軍之第52師奉命歸還軍建制後,改編而成。1935年7月第98師撥出。
- 第60師:1938年6月撥入。
- 新編第23師:1939年1於撥入。1939年6月撥隸第八十七軍。
- 第199師:1938年1月湖南保安第一、三、十、十三團4個團組建。師長羅樹甲。隸屬第八十七軍。1939年2月撥入本軍。1942年擴編為第六十六軍。
- 第18師:1939年6月由第五十四軍撥入。1948年8月撥隸整編第三師。
- 第118師:1940年9月撥隸第八十七軍。1945年4月歸還本軍。1952年變更番號為第19師
- 暫34師:1942年從暫九軍撥入該軍。1843年9月,暫34師撥隸第三十二軍
- 第55師:1938年2月在武昌整補,第55師轉隸第五十四軍。1938年4月組建第九十四軍,第55師撥入。1943年9月從第九十四軍撥入本軍。1945年4月撤編。
- 整編第3旅:1948年1月播隸。
- 整編第75旅:新成立,1948年1月撥隸。1948年8月撥隸整編第三師。
- 整編第49旅:1948年8月撥入。1949年1月撥隸第八十八軍。
- 第13師:1949年8月撥隸第十九軍。
注釋
參考文獻
引用
- ^ 陸軍機械化步兵298旅更銜333旅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廖銘瑞,青年日報,中華民國國防部青年日報社,2013-7-2
- ^ 中華民國陸軍 >>陸軍之光 >>忠誠之風虎軍部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駐軍縮編 金門併為2守備大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陳守國,金門,中央通訊社,2014年3月31日
- ^ 金門守備大隊編成 奠基精巧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陳守國,金門,中央通訊社,2014年4月17日
- ^ 5.0 5.1 汪朝光、王奇生、金以林著,《天下得失:蔣介石的人生》,香港:中和出版,2012年9月,第72頁
- ^ 國防部軍務局史政處編,《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軍史》,台北:國防部軍務局史政處,1998年,第339頁
- ^ 國防部軍務局史政處編譯局 1998,第.頁.
- ^ 粟裕与胡琏的战场争锋. 黨史頻道-人民網. [2022-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8).
- ^ 国民党军之狐——胡琏. 團結出版社: 102. 2015年1月1日 [2022年5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年5月1日) –透過Google Books.
來源
- 書籍
- 國防部軍務局史政處編譯局.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十八軍軍史》 初版. 臺灣臺北: 國防部軍務局史政處. : 共466頁 [199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3) (中文(臺灣))民國八十七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