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婦女在生產過後休息調養身心的習俗,在中國傳統時間約一個月,故稱為坐月子。粵語坐月臺語做月內客家話做月中原官話坐月子或稱作月子日語產後之肥立産後の肥立ちさんごのひだち),韓語稱為三七삼칠三七,即21日),印度稱為jaappa,拉丁美洲國家稱為la cuarentena即四十天的意思(英文單詞「quarantine」的辭源)。依各地民情風俗不同,也有四十天、兩個月和一百天的差別。坐月子實際上是一種特別的對產婦的護理和照顧方式。

習俗

華人

在廣東及附近的一些地區,產婦坐月子到了第12天之後(由嬰兒出生當天起計12天),親友才可以探望產婦及嬰兒,該天稱為「十二朝」。廣東人也在該天開始派發薑醋。而有些家庭會根據其家鄉的習慣舉行儀式,如拜祭祖先

某些地區流行"頭三胎靠婆家"的習俗, 意指頭三胎要由婆家準備所有坐月子需要的物品及開銷。

日本

韓國

除了請月嫂進進行一對一的照護,在家進行產後調理外,也可前往「產後調理院」,但費用高昂。

越南

在越南只有華人,以及一些跟中國跨界的種族,需要坐月子,此習俗為當地華裔獨有,本土越族京族以及南島民族,無此習俗[來源請求]

其他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婦女,生完孩子便起來做事。由男性代替坐月子的習俗。[1]

飲食

批評

現代醫學認為,中國傳統觀念中的坐月子並非全部合理,如「不吃鹽」實際上會加重身體脫水。因為鹽分會隨著排尿而自然代謝,不吃鹽容易導致體內電解質與滲透壓不平衡,而引發脫水現象。另酒精理論上有可能會通過母乳影響嬰兒的正常發育[2][3][4][不可靠的醫學來源?]

參考文獻

  1. ^ 太平廣記》卷四八三引尉遲樞的《南楚新聞》記載:「南方有獠婦,生子便起。其夫臥床褥,飲食皆如乳婦。」《馬可·波羅遊記》:「傣族婦女產子,洗後裹以襁褓,產婦立起工作,產婦之夫則抱子臥床四十日」;《黔記》卷二:郎慈苗在咸寧州,其俗更異,婦人產子,必夫守房,不逾門戶,彌月乃出。產婦則出入耕作,措飯食,以供夫乳兒,日無暇刻。」
  2. ^ 坐月子调养二十个错误. [2011-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03). 
  3. ^ 产后进补别被老方法“害”了. 2011-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4). 
  4. ^ 科学松鼠会:破除坐月子的流言和陋习. [2011-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4).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