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寺 (廣州)
23°7′29″N 113°15′46″E / 23.12472°N 113.26278°E
大佛寺大殿 | |
---|---|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廣州市越秀區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朝 |
編號 | 5-12 |
認定時間 | 2008年11月18日 |
歷史
大佛寺始建於南漢年間。當時的南漢開國高祖劉龑信奉佛教而又喜好建築宮殿,因此在廣州城區的東南西北四角各興建了七座佛寺,以對應天上二十八宿之數。這二十八座佛寺被稱為「南漢二十八寺」。[1]現今的大佛寺的前身就是當時的二十八寺里的新藏寺,當時位於廣州城的西南角。宋代時,新藏寺同二十八寺中的其它寺廟一道逐漸荒廢。元朝時擴建為福田庵。[1]
明代初期朱元璋在位時,福田庵得以擴建。擴建時更名為龍藏寺。龍藏寺的規模很大,往南直到現今北京路麗都酒家附近(當時的南城腳),往北達到現在北京路與西湖路的交界(當時的枕拱北樓)。明朝末期,佛教式微,大佛寺也香火不濟,後來改建為巡按御史公署。[1]
清朝順治七年,平南王尚可喜攻陷廣州,大肆屠城。作為巡按御史公署的大佛寺也毀於火災。然而據說尚可喜晚年常常感到「不祥之兆」,遂採用手下謀士的建議,皈依佛教,興建佛寺,以還屠城罪孽。後來安南王莫敬耀偕同其子莫元清都統使上京朝覲,路經廣州時,尚可喜設宴招待。席間真修和尚請求安南王資助木材。安南王一口承諾,捐助了大量優質的楠木。同時平南王尚可喜自捐王俸,重修寺廟。重修工程於康熙二年(1663年])動工,新寺廟在次年落成。[1]大殿高、深、寬各30米,供奉三尊銅鑄佛像,分別為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佛,各尊佛像高約6米、重10噸,故名大佛寺。
康熙六年(1667年),尚可喜之子成為駙馬,同固倫公主一起回廣州省親。當時尚可喜迎請了第五世班禪喇嘛及四十多位藏傳佛教高僧來到廣州,舉辦「無遮大會」,持續四十九天[2]。
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向全國佛門降諭旨,整頓沙門。而廣州知府選擇在大佛寺宣讀諭旨,並在大佛寺建了「宣諭亭」。這時的大佛寺達到其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占地超過三萬平方米。住寺僧人眾多,香火旺盛。乾隆年間擴建,成為廣州五大叢林之一。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到廣州查禁鴉片時,在大佛寺內設立「收繳菸土菸槍總局」。
民國十年(1921年),六榕寺、海幢寺、大佛寺和光孝寺的住持與陳隸簡、梁季寬、湯瑛等鑑於當時社會「世風日下,物慾橫流」,功利主義盛行而社會道德水準降低,於是聯合三十多人在大佛寺內成立「廣州佛教閱經社」,借弘揚佛法來影響社會[1]。孫中山為此贈閱經社以「闡揚三密」匾。1922年,時任廣州市長的孫科將大佛寺大殿附近空地沒收充公並拍賣,以籌措北伐所需的軍餉。1924年,又計劃將全寺充公拍賣。當時的大佛寺住持敬勝和尚連同閱經社的名人出面向廣東省政府請願。陳濟棠到寺院調查後,認為大佛寺歷史悠久,有文物價值,遂努力將大佛寺基本架構(大殿、毗盧殿、禪堂、庫房、方丈堂、僧舍、齋堂等等)保留下來。1926年周恩來在此舉辦高級培訓班,為北伐培養軍政人才。[2]
抗日戰爭期間,寺中的僧人大都離開,只留下三個人看守。廣州淪陷後,日偽政府的郵電部門占用了大佛寺部分地方,以堆放電信器材。抗戰結束後,原來寺中的僧人陸續回到大佛寺。[1]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佛寺也被借用舉辦郵電員工訓練班和郵電工人子弟學校。這時的大佛寺僧眾稀少,香火零落。1956年,郵電工人子弟學校遷出,越秀區教育局占用大佛寺大堂作為惠新西街小學的課堂。[1]
在文化大革命中,因紅衛兵按當局的意思「破四舊」而將三尊佛像及觀音菩薩像「清出」大佛寺,肢解後送到西村南岸五金廠倉庫,準備冶煉。後來因周恩來批示得到保留。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因外交需要,六榕寺是其中一個景點,廣州市革命委員會便將被肢解的銅像找出來,焊接復原後移供到了六榕寺。1982年再由政府出資修復原狀,到1984年大雄寶殿落成後遷移進去,並由信徒捐資貼金。今天供奉在大佛寺的三尊大像,是仿照原型重新鑄造。[1]1986年對外開放,1993年8月9日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9月成立廣東省第一家開放的佛教圖書館,目前正對大佛寺進行擴建[3]。
大佛寺圖書館
大佛寺圖書館是一家向社會開放的現代化圖書館,成立於2000年9月。圖書館選址在寺院東側,初建時占地面積為664平方米,後來移至新址後,超過1200平方米。2003年,大佛寺圖書館成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佛教分館」。2008年,圖書館遷移到一處討還回來的舊時寺院用地上。全館收錄各類佛教書籍及其他書籍超過一萬八千種十五萬本[4],包括《大正藏大藏經》、《乾隆大藏經》、《頻伽大藏經》、《洪武大藏經》等經典[5]。館內不僅設有互聯網絡,還設有視聽室,具備視聽、念佛、坐禪等功能。大佛寺圖書館也會定期開展講經說法、弘法利生的活動,被譽為「繁華都市中的一方淨土」[6]。
現狀
- 參見:廣州被清拆史蹟列表
大佛寺正處於擴建之中。擴建工程預計在2010年10月完成。擴建前的大佛寺占地面積大約為6000平方米,擴建後計劃達到1.5萬平方米。[3]然而,擴建時所要拆除的西湖路騎樓和惠新東街的洋樓都是甚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因此有呼籲儘量保留這些建築[7][8]。不過到了2014年3月其中5棟就正式宣布拆除。到2018年7月14日,剩餘騎樓亦被清拆。
到大佛寺參觀不需付費。即使在擴建工程完成後,也將繼續免費。[3]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法訊》編輯部,千年滄桑 聖跡猶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 2.1 廣州大佛寺[永久失效連結]
- ^ 3.0 3.1 3.2 广州大佛寺改建有望年内拆迁完. [201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广州大佛寺图书馆向市民开放. 中國佛學網. 2008-06-03 [201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2).
- ^ 溫金玉. 大佛寺图书馆. 廣東省佛教協會. 2007-11-21 [201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01).
- ^ 劉向明. 广州大佛寺佛教文化建设侧记. 中華宗教文化交流網. 2010-01-07 [2011-02-05].[永久失效連結]
- ^ 廣東:擴建大佛寺拆老洋樓業主專家呼籲保留[永久失效連結]
- ^ 西湖路骑楼过半数要拆. [201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