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蒙古族鄉

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下辖乡

大堡蒙古族鄉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下轄的一個民族鄉[1]

大堡蒙古族鄉
民族鄉
坐標:40°32′51″N 124°14′46″E / 40.54746°N 124.24606°E / 40.54746; 124.24606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鳳城市
村級區劃單位數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21 06 82 200
電話區號+86 

名稱由來

因駐地大堡而得名。堡為聚落通名,大為形容詞,大堡是聚落較大之意。清朝蒙古族八旗兵奉命從北京等地移此駐防,蒙古族人口增多,加之其他民族先後遷入人口激增,形成一定規模的人口部落,得名大堡並一直延續至今。

政區沿革

1919年設大堡村,屬鳳城縣東路二區管轄,1923年改稱東大堡村,1938年設大堡村(鄉鎮級建制),轄大堡、三官、紀家、達子、閆家、愛河、龍鳳、小堡、管家9個屯。

1945年10月中共改設大堡區轄9個村。1946年10月國民革命軍設大堡鄉,轄8個保。

1947年6月中共恢復大堡區,轄下堡、三官、紀家、達子、閆家、愛河、龍鳳、小堡、管家、李家、康新、吳家12個村。

1950年10月撤銷大堡區改稱第四區,四區與二區(草河)合併設立第五區,將二區平安、保衛、黃嶺子、山東溝4個村劃入第五區,共轄16個村。

1956年2月將十區(石城區)併入五區設大堡區,轄大堡、黎明、愛路、愛河、草河、和平(閆家和黃嶺)、康家、武裝、石城、邊溝、廟陽聯合,合作(鐵佛)大興14個鄉。

1958年3月大堡區撤銷將大堡、黎明、愛路、康家、武裝5個鄉合併設立大堡區,其餘並為草河鄉、愛河鄉、石城鄉、廟陽鄉、大窪鄉。

1958年9月將大堡、草河、愛河鄉合併成立大堡人民公社,轄保家、台山、武裝、黎明、紀家、三官、大堡、閆家、關家溝、愛路、保林、龍鳳、康家、鞦韆嶺、平安、保衛、黃嶺子、山東溝、管家、愛河等20個生產大隊。

1961年將管家、保衛、平安、黃嶺子、鞦韆嶺、山東溝、愛河7個大隊劃出成立草河人民公社,康家大隊劃入石城人民公社。大堡人民公社只轄大堡、閆家、龍鳳、保林、愛路、三官、黎明、紀家、武裝、台山、保家、關家溝12個生產大隊。

1983年9月撤銷大堡人民公社改設大堡鄉。

1984年5月撤銷大堡鄉設立大堡滿族蒙古族鄉。

1985年5月撤銷大堡滿族蒙古族鄉改設大堡蒙古族鎮。

2002年3月4日撤銷大堡蒙古族鎮改設大堡鎮。

2003年10月撤銷武裝村、台山村合併設立武裝村,撤銷紀家村、三官村合併設立三官村,撤銷保林村、龍鳳村合併設立保林村,撤銷閆家村、關家村合併設立閆家村,原轄12個村合併設立8個村。

2007年2月8日經省政府批准設立大堡蒙古族鄉,設大堡居民委員會1個居委會,轄保家、黎明、三官、愛路、保林、大堡、閆家8個村,112個村民組。

自然地理

大堡蒙古族鄉屬遼東山區丘陵地帶,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東部為山區,西部、南部多丘陵,中南部地勢平坦,有少量窪地。主要山脈有老黑山、大輩山,最高點為老黑山,海拔589.3m。主要河流有八道河、愛河,流向均為由北向南,流段總長為40公里,兩大河系下游形成小面積平原,水源充裕,適宜種植水稻。大堡蒙古族鄉政府所在地西北6公里處三官村西康家溝八道河東岸設有龍灣水文站,該站址建於1956年7月,主要觀測八道河的河流、水位、降雨量、冰情等。

礦產資源有硫化鐵、石墨、石灰石、灰礦等。

大堡蒙古族鄉全年無霜期150-155天,年均降水量1086毫米,多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自然災害有水災、風災、冰雹、旱災等。

適宜種植的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水稻、煙草、花生、西瓜等。

人口面積

大堡蒙古族鄉總面積26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63642畝,水田面積為10047畝。

全鄉總戶數7367戶,在籍人口23964人,其中農業人口22510人,非農業人口145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25

大堡蒙古族鄉是一個蒙古族人口較多的民族鄉,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5.6%,蒙古族姓氏有陳、韓、白、鄂、吳、康、戴、胡、石、蘇等姓氏。其他民族還有滿族、漢族、朝鮮族、回族、錫伯族、壯族、黎族、達斡爾族等民族。

名勝古蹟

境內大堡村北山村民組古城址是漢代古城址,地表有漢代和遼代磚瓦,附近有漢代古墓,《中國歷史地圖集》將西漢武次縣城標註在此城址。有考古專家認為遼代賀州城亦為此城址。

境內有新石器晚期至青銅時代遺址魯家溝西山遺址(位於武裝村魯家溝西山)1處、高句麗墓葬遺址胡家堡遺址(位於愛路村胡家堡影壁山南坡下高台地上)1處,證明從新石器時代便為人類在此生活,形成聚落。

行政區劃

大堡蒙古族鄉下轄以下村級行政區劃單位[2]

大堡村、​保家村、​武裝村、​黎明村、​三官村、​愛路村、​保林村和閆家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