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袪
孔子袪(496年—546年),會稽山陰人[1][2],南北朝南梁官員與儒者。
孔子袪少年清貧好學,耕種砍柴也會隨身帶備書本,有空就閱讀。他勤苦自勵,於是明白經學,尤其明瞭古文、《尚書》。最初擔任長沙嗣王蕭淵業的侍郎,兼國子助教,講授《尚書》四十遍,聽講者經常達數百人[1][2]。中書舍人賀琛奉詔編寫《梁官》,啟用他為中書省學士協助撰錄,書成後獲任命兼任司文侍郎,但他不就任。之後他兼任主客郎、舍人,仍然為學士,累遷湘東王國侍郎、常侍、員外散騎侍郎,又擔任雲麾將軍廬江公的記室參軍,轉兼中書通事舍人,很快再轉為步兵校尉,仍然任職舍人[3][4]。梁武帝撰寫《五經講疏》及《孔子正言》,專門命令孔子袪閱覽羣書考證。事成完畢後,下詔他與右衛朱異、左丞賀琛在士林館每天取得經書,累遷通直正員郎,繼續擔任舍人。中大同元年(546年)他在任內去世,虛歲五十一,著有《尚書義》二十卷,《集注尚書》三十卷,續朱異《集注周易》一百卷,續何承天《集禮論》一百五十卷[5][6]。
引用
- ^ 1.0 1.1 《梁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二》:孔子袪,會稽山陰人。少孤貧好學,耕耘樵採,常懷書自隨,投閑則誦讀。勤苦自勵,遂通經術,尤明《古文尚書》。初爲長沙嗣王侍郎,兼國子助教,講《尚書》四十遍,聽者常數百人。
- ^ 2.0 2.1 《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孔子袪,會稽山陰人也。少孤貧好學,耕耘樵採,常懷書自隨,役閑則誦讀,勤苦自勵,遂通經術。尤明古文尚書,為兼國子助教,講尚書四十遍,聽者常數百人。
- ^ 《梁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二》:中書舍人賀琛受敕撰《梁官》,啓子袪爲西省學士,助撰錄。書成,兼司文侍郎,不就。久之兼主客郎、舍人,學士如故。累遷湘東王國侍郎、常侍、員外散騎侍郎,又雲麾廬江公記室參軍,轉兼中書通事舍人。尋遷步兵校尉,舍人如故。
- ^ 《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為西省學士,助賀琛撰錄,書成,兼司文侍郎,不就。累遷兼中書通事舍人,加步兵校尉。
- ^ 《梁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二》:高祖撰《五經講疏》及《孔子正言》,專使子袪檢閱羣書,以爲義證。事竟,敕子袪與右衛朱異、左丞賀琛於士林館遞日執經。累遷通直正員郎,舍人如故。中大同元年,卒官,時年五十一。子袪凡著《尚書義》二十卷,《集注尚書》三十卷,續朱異《集注周易》一百卷,續何承天《集禮論》一百五十卷。
- ^ 《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六十一》:梁武帝撰五經講疏及孔子正言,專使子袪檢閱群書以為義證。事竟,敕子袪與右衛朱異、左丞賀琛於士林館遞日執經。後加通直正員郎,卒官。子袪凡著尚書義二十卷,集注尚書三十卷,續朱異集注周易一百卷,續何承天集禮論一百五十卷。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