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黃土丘陵
寧南黃土丘陵是指寧夏南部的一片丘陵區域,位於麻黃山北,青龍山、羅山、煙筒山、香山之南,是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包括葫蘆河流域、清水河流域。該地區面積16081平方公里,海拔1700-2100米,地質災害多發,農業生產力低下。氣候屬於中溫帶半乾旱半濕潤分區,植被覆蓋中乾草原的面積較大,也有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1]該丘陵區年均氣溫5-8℃,降水量300-500mm。每年6月-9月的降水占其中的大部分,暴雨在這時常常出現,尤其是7-8月。[2]
地質地貌
寧南黃土丘陵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秦祁褶皺帶的一部分,其構造運動多為大面積間歇抬升,溝壑眾多。切割深度常在100米以上。其地面主要為黃土,在河谷、溝谷底部亦有露泥岩、礫岩、砂岩。它與隴中黃土丘陵一起是整個黃土高原上侵蝕程度最深的地區,其侵蝕地貌的形成主要依靠水流和重力。區內侵蝕模數常在10000噸/平方公里以上,少數地區超過30000噸/平方公里。溝間地的侵蝕模數往往低於溝谷,而其中的泥沙多來自溝谷。[3]寧南黃土丘陵的坡度多為7-35度,滑坡經常發生。68.4%的坡耕地角度在7度以上。下坡的土壤不僅有雨水濺蝕,還有徑流侵蝕,故而侵蝕程度更重。[2]
該丘陵區地貌的主流是梁地(高原上出現的一種四周平坦的地貌)和峁(頂部渾圓、坡陡的土丘)。而彭陽縣境內亦有少量塬地,該地貌呈台狀,水流沖刷而成[3]。葫蘆河流域黃土堆積的基礎是第三系紅岩丘陵,有不少堰塞湖,是由滑坡體阻塞河道而形成[1]。地形北高南低,發源地海拔1950米以上,梁峁為主的地形夾雜少量河谷川地。由於葫蘆河支流眾多,整個流域被切割得支離破碎[4]。而清水河流域黃土自中新世開始堆積,其底部是遠古的丘陵、山地、台地、準平原。[1]
土壤、水資源與植被
寧南黃土丘陵區的黃土有時可達百米以上,其黃土顆粒主要是直徑0.01-0.05mm的粗粉砂。這種黃土土質疏鬆,有明顯垂直節理,土壤團聚力、膠結力均不能改抵抗該地區強有力的侵蝕和衝擊[2]。丘陵區的地下水礦化度大多大於3g/L,不宜飲用,也不宜用於農業灌溉[5]。而丘陵區東部的「南部古脊梁」和牛首山一代的含水岩組主要為下古生界、震旦亞界灰岩,其中所含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水質較好,但埋藏很深[6]。黃土丘陵區水土流失的情況十分嚴重,彭陽縣、固原縣中北部、西吉縣和隆德縣中西部、海原縣和同心縣中部皆為水土流失區[7]。
除了天然的草被,丘陵區的主要人工植被有杏樹、檸條、沙棘、苜蓿,多數種植在坡地上。為了防止水土流失,政府推行了退耕還林(草)政策。在這些人工植被的種植區,種苜蓿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而土壤表層的有機質含量則是種沙棘的最高。黃綿土是丘陵區土質的主要成分,對它來說有機質是一種較好的膠結劑。[8]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寧夏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 寧夏百科全書. 銀川市: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8. 頁30.
- ^ 2.0 2.1 2.2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幹旱地區研究委員會. 乾旱區資源與環境 第7卷 第3、4期. 頁90.
- ^ 3.0 3.1 羅樞運等著. 黃土高原自然條件研究. 西安市: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8.07. 頁39-40.
- ^ 張丕遠主編. 中國歷史氣候變化. 濟南市: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6. 頁179.
- ^ 中國科學院黃土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水資源組地下水研究組編. 黃土高原地區地下水資源合理利用. 北京市:學苑出版社, 1990.10. 頁44
- ^ 中國地質調查局編. 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論文集 第1集. 北京市:地質出版社, 2003. 頁10.
- ^ 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編. 中國區域發展戰略與工程科技諮詢研究. 北京市: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 頁219.
- ^ 楊永輝,趙世偉,劉娜娜,吳金水,蘇靜,徐潔.寧南黃土丘陵區不同植被措施的土壤水分特徵[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6,(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