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號驅逐艦 (DD-599)
巴頓號驅逐艦(英語:USS Barton,舷號:DD-599),是美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一艘本森級驅逐艦,其艦名取自曾短期擔任蒸汽工程局局長的約翰·肯尼迪·巴頓海軍少將。巴頓號僅有不到6個月的服役生涯,期間其參加了聖克魯斯群島戰役等數場大規模海戰。1942年11月13日,巴頓號在第一次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被天津風號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沉。
巴頓 USS Barton (DD-599) | |
---|---|
概觀 | |
艦種 | 驅逐艦 |
艦名出處 | 約翰·肯尼迪·巴頓 |
艦級 | 本森級驅逐艦 |
製造廠 | 福爾河造船廠 |
動工 | 1941年5月20日 |
下水 | 1942年1月31日 |
服役 | 1942年5月29日 |
結局 | 1942年11月13日在第一次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被日本海軍天津風號驅逐艦擊沉 |
榮譽及獎項 | 4枚戰鬥之星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1,620噸 |
滿載排水量 | 2,474噸 |
全長 | 348英尺2英寸(106.12公尺) |
全寬 | 36英尺1英寸(11.00公尺) |
吃水 | 11英尺9英寸(3.58公尺) |
鍋爐 | 4座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鍋爐 |
動力 | 2座伯利恆鋼鐵蒸汽渦輪發動機,2軸推進 |
功率 | 50,000匹軸馬力(37,000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37.5節(69.5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6,500海里(12,000公里) @ 12節(22公里每小時) |
乘員 | 平時:208人 戰時:276人 |
射控裝置 | Mark 37火控系統 |
偵搜系統 | SC雷達 |
武器裝備 |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炮 1座四聯裝28毫米75倍徑高射機炮 5座單裝厄利孔20毫米機炮 1座五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6座深水炸彈投射器(K炮) 來源:[1][2][3] |
巴頓號由少將的孫女芭芭拉·德昂·巴頓冠名,於1941年5月20日在馬塞諸塞州昆西的福爾河造船廠鋪設龍骨,隨後於1942年1月31日下水。5月29日,該艦正式服役,交由道格拉斯·哈羅德·福克斯少校指揮[4]。
設計與裝備
早期本森級驅逐艦的船體與辛姆斯級驅逐艦相似,但尺寸的提升使得該艦可額外負載50至60噸。為避免局部受損導致全艦癱瘓,本森級配備了兩套鍋爐與煙囪系統,為該級明顯特徵。由於2,100噸新型驅逐艦弗萊徹級產量不及預期,隨着戰爭的臨近,本森級於1940年12月再次投產,巴頓號即屬於該批覆產艦船。該艦建造時解決了部分早期班森級驅逐艦反映出的問題,拆除了後魚雷發射管和3號主炮塔並裝備了1座四聯裝28毫米75倍徑高射機炮。[1][2][5]
服役歷史
1942年6月18日,巴頓號抵達羅德島州紐波特並於當地加入美國大西洋艦隊。隨後一段時間,她都在該區域執行護航與訓練任務。6月29日,她護送新銳戰列艦馬薩諸塞號前往漢普頓錨地,7月下旬又護送薩利納斯號油料補給船前往緬因州波特蘭。8月2日,巴頓號作為反潛船隻臨時加入紐約號戰列艦護航船隊前往紐約。任務完成後,她又護送納什維爾號輕巡洋艦自波士頓前往諾福克。8月23日,巴頓號與華盛頓號戰列艦[註 1]、尼古拉斯號驅逐艦及米德號驅逐艦一道駛離美國東岸,28日至30日,艦隊通過巴拿馬運河。9月12日,她順利抵達湯加塔布島[4]。
10月5日,巴頓號參加了美軍在布因、范錫等地的突襲行動。26日,她又參加了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並報告擊落7架敵機[6]。同日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被重創後,巴頓號成功接走了235名艦上人員[4]。29日,巴頓號在法布雷島(Fabre Island)附近成功救起了2架墜海運輸機上的17名倖存者[6][註 2]。
11月12日,在安全護送一支補給船隊抵達瓜達爾卡納爾島後,巴頓號受命加入丹尼爾·卡拉漢少將指揮的艦隊,與5艘巡洋艦和7艘驅逐艦一起迎擊群島附近偵查到的日軍艦隊[6]。上午7時許,正在海岸卸貨的運輸船遭到日軍6英寸岸防炮打擊,巴頓號與海倫娜號輕巡洋艦、肖號驅逐艦立即還擊,與海軍陸戰隊支援單位一起成功摧毀敵方火力點[4]。黃昏時分,巴頓號抵達其位於艦隊中心11點方向的戰鬥位置,先行修整等待日軍出現[6]。
夜幕降臨後,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開始出現熱帶氣旋引起的強風和降雨,導致正在相向而行的美日雙方都難以目視觀測對方動態。13日凌晨0時30分,美軍遠距離對海雷達開始追蹤到由2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註 3]組成的日方艦隊,但很快這些目標就因為大雨干擾而從雷達上消失了。1時10分,日軍艦隊駛入鐵底灣,準備炮擊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亨德森機場,直至此時,日軍仍然因能見度較差而沒有發現美軍[6]。
1時30分,日軍先鋒艦隊出現在距美軍編隊僅3,000碼(2,700公尺)的颮線處,雙方直到此時才通過目視觀測確認對方行蹤。此後的約10分鐘內,雙方都沒有開火,美軍艦隊繼續兵分三路深入日軍艦隊之中,巴頓號則在等待開火指令下達的過程中預先使用主炮和魚雷發射管瞄準日軍艦艇。1時48分,曉號驅逐艦的探照燈追蹤到亞特蘭大號巡洋艦,雙方立刻開火,第一次瓜達爾卡納爾海戰爆發。此時,巴頓號和蒙森號兩艘驅逐艦已經深入到日軍艦隊之中[6]。
戰鬥開始後,兩艦在躲避雙方戰艦撞擊的同時一邊向周圍日軍驅逐艦射擊一邊向西北方向突圍。巴頓號在混戰中向比叡號戰列艦發射了一輪魚雷,但友方海倫娜號輕巡洋艦[註 4]卻突然出現在艦艏前方。巴頓號立即緊急制動避免了碰撞,卻使得自身陷入引擎故障、無法移動的處境[6]。凌晨1時56分前後,日軍天津風號驅逐艦發射的2枚九三式魚雷分別命中巴頓號舯部的鍋爐室和引擎室,劇烈的爆炸將船隻撕裂為兩段,而這些殘骸也在數分鐘內沉沒。附近的弗萊徹號驅逐艦立刻前來救起少數倖存者,但很快該艦就被襲來的九三式魚雷逼退,撤退時還造成數名落水者受傷[4]。最終,巴頓號上共有151名船員和13名軍官在此次戰鬥中陣亡,42名倖存者被隨後趕來的波特蘭號救起,剩餘的26人則被瓜達爾卡納爾島派出的登陸艇救起[6]。
榮譽
戰役或行動 | 日期(包含期間各任務段) |
---|---|
布因-范錫-拓諾萊突襲 | 1942年10月5日 |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 1942年10月26日 |
第三次瓜達爾卡納爾島突襲 | 1942年11月12日至15日 |
瓜達爾卡納爾島攻防戰 | 1942年11月12日 |
為了紀念在第一次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陣亡的巴頓號艦長,1944年建造的一艘艾倫·M·桑拿級驅逐艦被命名為道格拉斯·H·福克斯號[8]。
注釋
- ^ 文獻原文為「Washington (BB-55)」,但華盛頓號實際舷號為BB-56,BB-55對應艦船為北卡羅來納號。
- ^ 部分文獻記載此次救援任務經過為:20日,一架自亨德森機場起飛的美國陸軍C-47運輸機因燃油耗盡墜海,28日,3架美國海軍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抵達現場救起6名機組成員和19名乘客,後因海況惡化無法起飛而呼叫水面支援。30日清晨,巴頓號抵達現場救起受困人員並協助水上飛機脫困,期間其中一架PBY與船體發生碰撞沉沒,但其機組成員後被順利救起[4]。兩份文獻在時間、人員數量、載具種類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別。
- ^ 一說2艘戰列艦、1艘輕巡洋艦、14艘驅逐艦[4]。
- ^ 一說艾倫·沃德號驅逐艦 (DD-483)[4]。
參考文獻
- ^ 1.0 1.1 Friedman 2004,第97-104頁.
- ^ 2.0 2.1 Benson and Gleaves-class armament in World War II.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3-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8) (英語).
- ^ Wilde 2003,第19-29頁.
-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Wilde 2003,第15-17頁.
- ^ Benson and Gleaves Classes.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 (英語).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DANFS). DD-599 Barton. DANFS Online. [2023-09-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30) (英語).
- ^ USS Barton DD 599 Service Stars.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0) (英語).
- ^ USS Douglas H. Fox DD 779 LCDR. FOX.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3-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5) (英語).
參考書籍
- Wilde, E. Andrew, Jr. The U.S.S. BARTON (DD-599) in World War II: Documents, Recollections and Photographs (PDF) Revised Edition 2003. Needham, Massachusetts: Privately publish. 2003 [2023-09-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8-08) (英語).
- Friedman, Norman. US Destroy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Revised Edition.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4. ISBN 1-55750-442-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