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粘體蟲
粘体科粘体虫属的刺胞动物
廣東粘體蟲(學名:Myxobolus kwangtungensis)為碘泡科碘泡蟲屬的一種動物,1998年由中國動物學家陳啟鎏發表於《中國動物志》[1],最初被歸入粘體蟲屬(Myxosoma),但該屬後來被視為碘泡蟲屬的異名。本種最早於1956年7月於廣東省南海縣九江鎮大正村的養殖魚池中被採集,1976年又於湖北省漢陽縣月湖農場的魚池中被採集,分別在胡鯰、鯪與鰱的膽囊、體表與鰓上發現。[2]:297。本種具有兩個短棒形的極囊,長約8.4微米,寬約3.8微米,兩極囊的頂端相互靠近[2]:293,極絲則盤繞7-9圈;孢子呈寬梨形,長約17微米,寬約11.9微米,厚約8.1微米。本種外形與同屬的Myxobolus acutum接近,惟後者的孢子形狀較接近圓形,且大小較小[2]:298。
廣東粘體蟲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刺胞動物門 Cnidaria |
綱: | 黏孢子蟲綱 Myxosporea |
目: | 雙殼目 Bivalvulida |
科: | 碘泡蟲科 Myxobolidae |
屬: | 碘泡蟲屬 Myxobolus |
種: | 廣東粘體蟲 M. kwangtungensis
|
二名法 | |
Myxobolus kwangtungensis (Chen, 1998)[1]
| |
異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