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尊三
張尊三(1845年—1918年),字安瀾,浙江省寧波鄞縣人,近代海產業先驅,有「魚翅大王」之稱。
張尊三 | |
---|---|
出生 | 1845年 中國浙江省寧波府鄞縣 |
逝世 | 1918年 中國浙江省寧波市 |
職業 | 商人 |
生平
公元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生於浙江寧波府鄞縣,幼有好學之名。
1870年7月,在日本北海道的萬順號任賬房。在任時廣泛考察日本風土人情和工商業行情,終決定於海產業發展。
張尊三經9年努力,於1879年(日本明治十二年),開辦德新海產號(後為裕源成號)。同年在上海開辦元記字號。為擺脫日本中間商等的控制和剝削,張尊三廣開進貨渠道,深入日本偏僻的北海道地區調查當地海產品和海產業。在與日本北海道當地漁民廣泛交談和接觸後,發現當地人丟棄鯊魚翅,堆積如山,遂教授當地漁民如何深加工鯊魚翅,變廢為寶,成為廣受歡迎的海產品,張也因此靠收購銷售魚翅逐步成為海產業的巨頭,並壟斷北海道當地相關產業。
三江公所
1902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成立同德堂三江公所,張尊三為公所董事。 「三江」指來自中國浙江、江蘇、江西之華僑。張後來成為在日華商董事。
榮譽與任職
由於張尊三在促進中日貿易和為日本發展對華海產事業等方面貢獻良多,得到中日兩國政府嘉獎。
1890年被當時的清政府加捐候選同知四品銜,1891年被清政府賜予鹽運使頭銜。民國時期任駐函館領事代理之職。
1916年(日本大正五年)5月25日,日本天皇授予敕定藍綬勳章,譯文如下:
大日本贈予中華民國國民張尊三褒章
張尊三風波本邦,寄居函館,當明治十二年獨立海產物輸出中國一業,興本邦人所委棄之鱒鰭等魚,鼓勵港民向中國輸出,致成要品;又將該輸出品選擇乾燥,改良裝置,警醒邦人,又當其任華商董事時,努力發展日中貿易各業至今,日見興盛,是其盡力以興公眾的利益,而成績昭著者也,用特贈與敕定藍綬褒章,以表其善行,明治十四年十二月七日。
傳奇
1918年(日本大正七年),為紀念北海道開道50周年,北海道廳長為了感謝張尊三對開發北海道海產事業的巨大貢獻,贈禮物銀杯。同年,張尊三在寧波逝世,日本政府特派官員專程來華弔奠。
張尊三逝世後,藍綬褒章在「文革」期間丟失,1986年,張的後人通過上海市僑辦向有關方面反映,中日友協名譽會長王震親自過問此事,由中國駐日使館與日本總理府賞勛局聯繫,並由張憲庭向日本總理府函請,要求複製褒章,日本政府對此十分重視,褒章由日本大藏造幣局複製完畢,複製後的藍綬褒章先送往日本函館中華會館展出5個月,展出期間,轟動了整個北海道,日本東京電視台、《讀賣新聞》、《北海道新聞》都作了報道。1986年11月13日,北海道大學水產學部教授大石圭一受託專程將褒章複製品及證書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