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皖城郡公)
家族
少年有大志,善於騎馬射箭,膂力過人。北周時,多次隨軍出征,位至柱國、京兆尹,封長壽縣公,食邑一千戶[5]。益州總管王謙等人起兵作亂。張威奉命以行軍總管身份,隨梁睿前去平叛。王謙得知梁睿軍由嘉陵江(西漢水)上游沿江而下,遂派遣開府李三王等鎮守通谷(通谷堡,在今甘肅狄道縣東北),梁睿派使張威擊破,擒數千人,進至開遠(今甘肅固原西南)、龍門(今四川廣元境)。接著張威又繞小路突襲開遠,益州刺史達奚惎逃往成都。張威繼續率中軍奮勇出擊成都,大敗王謙,達奚惎、乙弗虔開城投降。王謙在新都被俘斬,益州叛亂遂平。張威因功被提拔為上柱國、瀘州總管。後拜青州總管[6][7]。
張威「在青州頗事產業」,哄抬蘿蔔(蘆荻根)價格,「遣家奴於人間鬻蘆菔根」,受到文帝的譴責,被廢為平民。文帝至洛陽,張威奉命跟隨。文帝數落他幾句,再拜洛州刺史,不久轉相州刺史。卒於任上[8][9]。
家族
父親
- 張琛,西魏弘農太守
子女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 ^ 《隋書·卷二·帝紀第二》:辛亥,上柱國、皖城郡公張威卒。
- ^ 《北史·卷十一·隋本紀上第十一》:辛亥,上柱國、皖城公張威卒。
- ^ 《舊唐書·卷八十三·列傳第三十三》:張儉,雍州新豐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孫也。父植,車騎將軍、連城縣公。
-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一·列傳第三十六》:張儉,字師約,京兆新豐人。隋相州刺史、皖城郡公威孫。父植,車騎將軍、連城縣公。
- ^ 《隋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二十》:張威,不知何許人也。父琛,魏弘農太守。威少倜儻,有大志,善騎射,膂力過人。在周,數從征伐,位至柱國、京兆尹,封長壽縣公,邑千戶。
- ^ 《隋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二十》:王謙作亂,高祖以威為行軍總管,從元帥梁睿擊之。軍次通谷,謙守將李三王擁勁兵拒守。睿以威為先鋒。三王初閉壘不戰,威令人詈侮以激怒之,三王果出陣。威令壯士奮擊,三王軍潰,大兵繼至,於是擒斬四千餘人。進至開遠,謙將趙儼眾十萬,連營三十里。威鑿山通道,自西嶺攻其背,儼遂敗走。追至成都,與謙大戰,威將中軍。及謙平,進位上柱國,拜瀘州總管。
- ^ 《北史·卷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威少倜儻,有大志,善騎射,膂力過人。仕周,以軍功位柱國、京兆尹,封長壽縣公。王謙作亂,隋文帝以威為行軍總管,從梁睿擊之。軍次通谷,謙守將李三王拒守。睿以威為先鋒。三王閉壘不戰,威令人激怒之,三王果出陣。威令壯士奮擊,三王軍潰。大兵繼進至開遠,謙將趙儼眾十萬,連營三十里。威鑿山通道,攻其背,儼敗走,追至成都。及謙平,進位上柱國、瀘州總管。
- ^ 《隋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二十》:高祖受禪,歷幽、洛二州總管,改封晉熙郡公。尋拜河北道行台僕射,後督晉王軍府事。數年,拜青州總管,賜錢八十萬,米五百石,雜彩三百段。威在青州,頗治產業,遣家奴於民間鬻蘆菔根,其奴緣此侵擾百姓。上深加譴責,坐廢於家。後從上祠太山,至洛陽,上謂威曰:「自朕之有天下,每委公以重鎮,可謂推赤心矣。何乃不修名行,唯利是視?豈直孤負朕心,亦且累卿名德。」因問威曰:「公所執笏今安在?」威頓首曰:「臣負罪虧憲,無顏復執,謹藏於家。」上曰:「可持來。」威明日奉笏以見,上曰:「公雖不遵法度,功效實多,朕不忘之。今還公笏。」於是復拜洛州刺史,後封睆城郡公。尋轉相州刺史,卒官。有子植,大業中,至武賁郎將。
- ^ 《北史·卷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隋文帝受禪,拜幽、洛二州總管,改封晉熙郡公。尋拜河北道行台僕射,後督晉王軍府事。遷青州總管。在青州頗事產業,遣家奴於人間鬻蘆菔根,其奴緣此侵擾百姓。上深加譴責,坐廢於家。後從上祠太山,至洛陽,上責讓之,因問威所執笏安在。威頓首曰:「臣負罪,無顏復執,謹藏於家。」上曰:「可持來。」威明日奉笏以見,上曰:「公雖不遵法度,功效實多,今還公笏。」於是復拜洛州刺史。後改封皖城郡公,轉相州刺史。卒。
- ^ 10.0 10.1 胡戟,榮新江主編.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 621. ISBN 978-7-301-16079-4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