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割

围棋术语

手割(日文手割為解剖之意)為圍棋分析局勢的一種方法,為棋子效率的評估。

介紹

手割為日本江戶時代棋聖本因坊道策所創,改變了當時棋壇拘泥局部戰鬥的下法,藉由手割分析而使布局定石得以全局均衡發展,亦可由手割分析新創的定石變化是否較優;另可分析並進行棄子爭先,於收官時也可分析著手好壞。手割的創立被視為圍棋水準發展的第一次大躍進[參 1][參 2]

由於圍棋為雙方一來一往,所以可以藉由一次增加一黑一白,或是減少一黑一白,而達到其他已知的定石或兩分型態[註 1],並比較增減的棋子黑與白的好壞,此即為手割原理。例如去掉的黑子為單官[註 2],而去掉的白子雖然不好但多少有價值,去掉黑白後成為兩分型態,則我們可以說去掉前的型態白好;增減的棋子不必是剛好連續手順的棋子,可以是局部上手順無關的一黑一白。另外也可以只增減單色棋子,代表對手在此處手拔,但分析上較為困難。該增減何子因人而異,因此手割並非絕對,與棋力、經驗的累積有關[參 3]

舉例

                 
                 
                 
                 
                 
                 
                 
                 
                 

圖一。此圖黑用1以下二線扳擋黏,造成後手,白棋可以下到別的官子

                 
                 
                 
                 
                 
                 
                 
                 
                 

圖二。此時將手順去掉,只看最終畫面。

                 
                 
                 
                 
                 
                 
                 
                 
                 

圖三。回到圖一狀態,改由立下,白棋若是在2位擋住,則黑棋得到先手,雖然比起圖一扳稍損,但是獲得先手價值更大[註 3]

                 
                 
                 
                 
                 
                 
                 
                 
                 

圖四。若是白棋不願意落後手而不應黑1,此時黑可以用黑3跳入白陣,比單下在a拐還要好。

                 
                 
                 
                 
                 
                 
                 
                 
                 

圖五。圖四中,黑棋跳較好,不會下在此圖的黑3,被白4擋住。

                 
                 
                 
                 
                 
                 
                 
                 
                 

圖六。圖五不看手順,則會發現與圖二一模一樣,所以可以知道圖一的下法造成的圖二是不好的,因為黑棋單立下會有圖四中更好的選擇。此即為用手割分析棋步[註 4][參 4]

註釋

  1. ^ 雙方公平均分的情況。
  2. ^ 在日式規則中沒有用的棋。
  3. ^ 取決於實戰,但會下到扳擋黏的官子,別處通常會有差不多大小的官子。
  4. ^ 仍取決於實戰,若是手拔造成了雙先手之類更大的棋,則不該手拔。

引用

  1. ^ 日本棋院-囲碁の歴史-四世本因坊道策
  2. ^ 日本圍棋大系日語日本囲碁大系3-道策》吳清源寫的序。
  3. ^ 小林光一. 簡易手割判斷法. 中華民國: 理藝. 1993年. ISBN 978-9578642294. OCLC 816228332. 
  4. ^ 沙濟琯. 日本圍棋史話. 中華民國: 世界文物出版社. 1983年. OCLC 815874686.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