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寺 (北京)
承恩寺,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20號,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
承恩寺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北京市石景山區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至清 |
編號 | 6-298 |
認定時間 | 2006年 |
歷史
承恩寺位於模式口大街東段路北,西為龍王廟,東為關帝廟,山門與北京市第九中學的校門隔街相望。[1][2]相傳,承恩寺所在處早在唐朝武德年間便已有寺廟存在。[2]承恩寺始建於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正德八年(1513年)落成。建寺者是明朝司禮監大太監溫祥。該寺被明朝皇帝敕賜為「承恩禪林」,並題寺額,還「優免一應雜泛的差徭」,禁止在該寺附近興建房屋。自建寺以來,該寺不受香火、不做道場,不開廟。[1][2]
史料記載,明朝興建的承恩寺規模宏大,占地面積40餘畝。明朝大學士李東陽在《承恩寺記》中稱該寺「高塔前聳,崇崗後峙」。明朝王思任在《游西山諸名勝記》中,記載該寺住持是明光宗朱常洛的替身僧。清朝初年文人懷應聘在《游西山記》一文中稱,當時寺僧曾對他說:萬曆帝曾駐蹕該寺,寺內一直留有「龍座」等物,直到明朝滅亡才被該寺僧人銷毀「滅跡」。清朝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兩度修繕。清朝的禮親王將該寺作為家廟,清末醇親王等權貴多次住宿該寺。[1][2]
清朝《日下舊聞考》記載,該寺首任住持是僧錄司左覺義法師宗永。後來繼任住持的元空、聖安、法安等人皆是高僧,法安還曾任全國佛教領袖。[2]
《日下舊聞考》刊載的李東陽《承恩寺記略》如下(原碑已無存):[2]
承恩寺記略
都城之西山,自太行迤邐而來,二千餘里,迄於古碣石之地,以入於海。屏嶂嚴固,岩巒起伏,奇蹤巨麗,甲於天下。釋剎道觀,往往各得其勝。乃於金山之西、香山之南,有山名曰翠微,有新剎一區,額曰承恩。其地崇岡後峙,高塔前聳,長河抱其陽,平疇衍其周。論堪輿者以為風氣攸結,覽形勝者以為景物所會。而溷於氓居,踐於樵蘇,閟而不發者久矣。爰伐材於林,鑿石於山,傭夫於農隙,選工於善事,眾手交作,布地除壤,高庫稱位,三閱炎燠,甫以告成。予茲雖退老丘壑,未能扶衰力憊,攜筇躡屐,一往觀焉。茲山少所經歷,游不啻數十,至翠微之勝亦知之熟矣,故為之記。茲寺經始於正德五年庚子之春,落成於八年癸酉之秋,額名實上所賜,且命僧宗永為僧錄司左覺義,兼本寺住持。
正德十年立。李東陽撰。
《重修承恩寺碑》位於承恩寺大雄寶殿前,如今尚存,碑文如下:[2]
[碑陽]
重修承恩寺碑
粵稽洪荒之世,制度不興,混沌初開,教化未闡。況夫代遠年湮,事難備考。漢興以來,釋氏之說始入中華,李唐之代其教乃盛行矣。雖雲一切佛法本心自有要,非宏其蘭若,不足以肅觀瞻。非裝其法相,不足以昭虔敬。
乃磨石口舊有前明上方一座,自乾隆二十二年重修之後,又歷八十餘春秋,頗形傾圮。首領太監劉金慶目睹情形,爰倡義舉,並承禮親王菊泉主人慨捐多金,用完善果。於是構料鳩工,以新廟貌,計六十日,精舍告成,而殿宇遂以改觀焉。
伏以三昧真傳,原是空中有色,貞一精薀,本來色即是空。幸法輪之常轉,壽域咸登;望沙門之大開,波羅共上。蓋佛之在天下也,如水之在地中,惟信之深者,而後感之神焉。譬若掘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抑又聞之,凡祀國之大典也,以勞定國則祀之,法施於民則祀之。夫慈雲蔭世,上之可以護國,非以勞定國乎?寶筏渡人,下之可以警眾,非法施於民乎?繕修供奉,禮亦宜之。嗟夫!花雨微飄,識晨鐘之初響;香風偶動,聆暮鼓之乍敲。有不猛然驚醒者其誰也歟?爰命石工鐫以記之。
長白鍾泰撰文,長白科年敬書。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穀旦立。
[碑陰]
禮親王施錢壹千貳百吊,恒隆號施錢拾千吊,溫格惠施錢拾千,恆業廠,田泉(下缺)伍千,楊克敏施錢伍千,順興窯施錢伍千,□源德施銀貳兩。
廣山代化琉璃窯助大吻仙從走獸夯,萬和號施錢拾千,周興施錢拾千,瑞盛廠,張鳳(下缺)伍千,魏天賜施錢伍千,周貴施錢伍千,增升長施銀貳兩。
萬盛號施錢叄百千,義長牛施錢拾千,王成施錢拾千,德源廠,永聚布舖施錢伍千,韓孝貞施錢伍千,梁卿施錢伍千,王以佩施銀貳兩。
通和木廠施錢貳百千,天盛福施錢拾千,劉永德施錢拾千,義興廠,增升號施錢伍千,王玉福施錢伍千,張永和施錢伍千,吳永茂施銀貳兩。
景盛施錢壹百千,天隆當施錢拾千,張福元施錢拾千,公合廠,順天號施錢伍千,王玉祿施錢伍千,梁秉乾施錢伍千,信文瑛施銀貳兩。
於明施錢柒拾千,悅來廠施錢拾千,孫顯儒施錢拾千,廣源廠,廣德堂施錢伍千,楊芬施錢伍千,閆本慶施錢伍千,尚崇紀施銀貳兩。
青苗公施錢肆拾千,北永成莊施錢拾千,石進鳳施錢拾千,世亨廠,重興店施錢伍千,張繼善施錢伍千,閆惠施錢伍千,趙文成施銀貳兩。
王興中施錢叄拾玖千,萬順店施錢拾千,薛永祿施錢拾千,恆□和,順天興號施錢伍千,薛呈祥施錢伍千,閆槐施錢伍千,李文庫施銀貳兩。
張孟祥,□森和施錢拾千,高俊施錢拾千,源福號,天合廠施錢伍千,韓雲台施錢伍千,雙順窯施錢伍千,劉□財施銀貳兩。
□富有施錢壹百千,隆泰局施錢拾千,牛殿魁施錢拾千,永盛店,天昌合記施錢伍千,梁國棟施錢伍千,安□升施錢伍千,蔡進俊施銀貳兩。
張孟麟,義盛店施錢拾千,劉宗祿施錢拾千,永盛店等施錢陸拾千,東洪忝施錢伍千,岳瑤施錢伍千,岳光亨施錢伍千,李鳳施銀貳兩。
萬成店施錢叄拾千,嵩奎施錢拾千,李忠施錢拾千,祥魁施錢伍千,昌天槓房施錢伍千,順興窯施錢伍千,劉行信施錢伍千,李廷桂施銀貳兩。
鄭□施錢叄拾千,金雙福施錢拾千、恆興肉舖施錢玖千,邦驥施錢伍千,萬年簾舖施錢伍千,李成文施錢伍千,萬德當施錢伍千,李文炳施銀貳兩。
瑞和傢伙舖施錢叄拾千,張福元施錢拾千,李成貴施錢玖千,富琨施錢伍千,天興棚舖施錢伍千,王進寶施錢伍千,李生施銀貳兩。
祥福施錢叄拾千,郭懷俊施錢拾千,洪昌號施錢捌千,興儀局施錢伍千,天會堂施錢伍千,劉芳施錢伍千,萬盛店施錢伍千,李權施銀貳兩。
廣順窯施錢貳拾捌千,肖文亮施錢拾千,仲安和施錢捌千,安常泰施錢伍千,王添貴施錢伍千,張其偉施錢伍千,羅文瑞施錢伍千,田偉施銀貳兩。
王顯施錢貳拾捌千,春華樓施錢拾千,李呈順施錢柒千,公盛木舖施錢伍千,湯雙工施錢伍千,孫顯鳳施錢伍千,金廣福施錢伍千,蘇奉施銀貳兩。
興隆號施錢貳拾千,恆壽施錢拾千,李全秀施錢柒千,栗溫忠施錢伍千,重慶施錢伍千,柳宗施錢伍千,雙成窯施錢伍千,永盛號施銀壹兩伍錢。
廣智施錢貳拾千,楊其祥施錢拾千,白尚志施錢柒千,張富龍施錢伍千,鄧茂施錢伍千,柳殿魁施錢伍千,張繼宗施錢伍千,德源長施銀壹兩伍錢。
馬洪禮施錢貳拾千,柳丈祥施錢拾千,李廷訓施錢柒千,高治施錢伍千,劉柏如施錢伍千,王玉福施錢伍千,劉進寶施錢伍千,三盛魚舖施銀壹兩伍錢。
宋玉林施錢貳拾千,夏溫施錢拾千,四合公施錢陸千,高濯施錢伍千,楊世清施錢伍千,王玉祿施錢伍千,楊二合施錢伍千,王君施銀壹兩伍錢。
李玉焜施錢貳拾千,夏尚福施錢拾千,劉喜施錢陸千,高攀柱施錢伍千,王亮施錢伍千,王世寬施錢伍千,蔡慶喜施銀伍兩,穆俊儼施銀壹兩伍錢。
夏雯方施錢貳拾千,白玉瓚施錢拾千,張中明施錢陸千,王權施錢伍千,孫二格施錢伍千,□興金玉班施錢伍千,趙秀堂施銀伍兩。
北山園寢□等地施錢貳拾千,簫唯一施錢拾千,白守廉施錢陸千,高蟾社施錢伍千,復忝號施錢伍千,王德山施錢伍千,梁百福施銀伍兩。
南山園寢泉等地施錢拾陸千,馬□錦施錢拾千,安興施錢陸千,海潤施錢伍千,德勝局施錢伍千,廣盛義施錢伍千,苑懷玉施銀伍兩。
廣興號施錢拾陸千,平德窯施錢拾千,郭芝垣施錢陸千,□年施錢伍千,集興號施錢伍千,楊德雲施錢伍千,崔在祈施銀叄兩。
大椅子窯施錢拾伍千,吉順窯施錢拾千,許明施錢陸千,德福施錢伍千,聚盛號施錢伍千,韓孝貞施錢伍千,金榮慶施銀貳兩伍錢。
通盛窯施錢拾伍千,寶興窯施錢拾千,趙允懷施錢陸千,廣合施錢伍千,富有局施錢伍千,大和館施錢伍千,李全施銀貳兩。
劉建元施錢拾伍千,復興窯施錢拾千,鄧廣施白灰叄千觔,祿元施錢伍千,天成館施錢伍千,大成□舖施錢伍千,劉成貴施銀貳兩。
天興窯施錢拾伍千,天順窯施錢拾千,全順山施白灰叄千觔,濟明施錢伍千,南萬盛號施錢伍千,正元堂施錢伍千,陳進祥施銀貳兩。
人和當施錢拾伍千,義盛窯施錢拾千,順興山施白灰叄千觔,和靜施錢伍千,同豐局施錢伍千,柳藥舖施錢伍千,呂德玉施銀貳兩。
廣裕號施錢拾肆千,香椿樹窯施錢拾千,潘慶施錢伍千,舒丈施錢伍千,呂長慶施錢伍千,德勝窯施錢伍千,鄭長祿施銀貳兩。
天益號施錢拾千,李海福施錢拾千,廷衡施錢伍千,彭來福施錢伍千,盧玉雲施錢伍千,天德號施銀貳兩。
義源號施錢拾千,梁愷施錢拾千,德平施錢伍千,宋福興施錢伍千,龔茂泰施錢伍千,恆足□施銀貳兩。
住持僧本璽。監修僧清□。
《重修承恩寺碑文》原碑現已無存,碑文如下:[2]
重修承恩寺碑文
京城之西北有翠微山,綿亙數百里,層巒疊嶂,使人接應不暇。其間古剎精舍不一而足。山之隈有廟曰承恩寺,創自有明,蓋溫公所建也。二百餘年,多形傾圮,曾於道光癸卯年間修葺前殿、山門及後殿等,其他則欲修而未果。禮邸□□劉姓金慶者,其為人心地樸實,語言直爽,在本府歷事四世,多□匡正,又性好施與常勸人為善。至是複議重修,並於後殿之後添□數楹,遂移溫公供奉其中。蓋鳩工聚材,不數月而告成。金碧輝煌□林麓山光相掩映,洵足以壯觀瞻,稱盛舉也。余素慕劉公之慈□□,又樂其志之有成。喜為善人道也。於是乎記。
長白鍾年葆齋氏撰文,長白科年先甲氏篆蓋,蒙古廣智樂溪氏書。
道光三十年歲次庚戌(下缺)
《民國二十年僧案選》記載:「本廟(承恩寺)面積畝數,約十四畝有餘,又毗連餘地三十三畝。本廟房屋間數,一百二十五間。附屬土地畝數,平地山地二頃零七畝。又雲,慧志和尚自置民紅契地二頃十八畝……廟內神像有毗盧佛、釋迦佛、菩薩、韋馱、伽藍、天王、金剛、十八羅漢、天仙聖母、二郎神、關帝,泥質神像共二十七尊,銅質五十一尊,銅鐘二架,大鼓二面,鐵磬一口。藏經全部十分之四。」當時,模式口大街的半條街、村西的田義墓、隘口後面的塔院、高井村的翠雲庵,都是承恩寺的廟產,如今的北京市第九中學校園原也是承恩寺僧人的菜園。[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代將該寺改為石景山中學的校園。1990年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升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景山中學遷走後,2001年開始再度重修,但一直未對外開放。[1][2]2006年,承恩寺曾籌建石景山民俗博物館,面向社會徵集有關該寺的文獻資料和口頭傳說,但後來博物館一直未建成。[3]承恩寺暫被北京市石景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辦公室、北京市石景山區文物保護協會、石景山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用作辦公地點。[2]
建築
承恩寺坐北朝南,四周有院牆。格局為四進院落,呈「回」字型布局。主要建築有:[2]
承恩寺內有幾個奇觀: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历史上“三不之谜”北京石景山承恩寺,中国网,2011-10-17. [2015-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北京承恩寺,宝华寺,于2015-04-09查阅. [2015-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7).
- ^ 神秘古刹明年开放 承恩寺公开征集文献资料筹建博物馆,搜狐,2006-07-21. [2015-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