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牆
摩洛哥牆是摩洛哥在西撒哈拉土地上建立的一系列隔離牆,主要由砂石堆築,總長約2,700公里(1,700英里),分隔了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區(摩洛哥視其為西南部省份)和波利薩里奧陣線控制下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1]。
根據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MINURSO)與聯合國難民署提供的地圖[2],部分圍牆延伸到了國際承認的毛里塔尼亞領土境內[3]。
結構
圍牆綿延於西撒哈拉荒無人煙的荒漠中,以沙子與石頭築成,高約3米。周圍布有沙坑、圍欄和地雷。牆體附近的地雷區可能是世界上最長的連續地雷帶[4]。摩洛哥控制區的一邊,每隔一段距離建有兵營、碉堡和機場,有雷達監控牆外的動向。
後果
工事完成後,摩洛哥有效的控制了圍牆以西的區域,稱之為國家的「南方省區」。波利薩里奧陣線建立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控制了圍牆以東,稱之為「自由地帶」,但絕大多數地方氣候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負責隔離衝突雙方,並監督停火的執行。
建造
從1980年起,隨着控制區的推進,摩洛哥一共建了6道圍牆,分別是:
- 第一道牆(1980年8月-1982年6月)將「有價值的三角地帶」圍在牆內,包括阿尤恩城,斯馬拉城和布克拉的磷酸鹽礦。長約500km。
- 第二道牆(1983年12月-1984年1月)圍住了安瑪格拉綠洲地帶(西撒人陣主要控制區)。長約300km。
- 第三道牆(1984年4月-1984年5月)將西撒哈拉北部的城鎮吉迪里亞和豪扎圍在牆內。長約320km。
- 第四道牆(1984年12月-1985年1月)將西撒哈拉東北的城鎮馬赫拜斯和法爾西亞圍在牆內。長約380km。
- 第五道牆(1985年5月-9月)將蓋勒塔宰穆爾,比爾恩扎蘭和達赫拉圍在牆內。長約670km。
- 第六道牆(1987年2月-4月)將西撒哈拉南部的城鎮奧塞爾德,蒂奇拉和比爾甘杜斯圍在牆內。長約550km。
圖集
參考文獻
- ^ Dudouet, Véronique. Civil Resistance and Conflict Transformation: Transitions from armed to nonviolent struggle. Routledge. 2014-09-15: 39. ISBN 978-1-317-69778-7 (英語).
- ^ Refugees,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Western Sahara Atlas Map - June 2006 (PDF). UNHCR. [2020-04-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1-03) (英語).
- ^ MINURSO
- ^ McCoull, Chad. Country Profiles - Morocco and Western Sahara. Journal of Mine Action. [2017-01-10]. ISSN 2154-14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