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舞踴
日本舞踴(日語:日本舞踊,羅馬字:nihon buyou)是日本傳統表演藝術,類似今日的舞蹈與啞劇融合。舞踴是舞(舞,mai)和踴(踊り,odori)的合稱。
日本舞踴較早時期與神事及能樂等活動結合,在江戶時代(17世紀)獨立發展。日本舞踴分為「花柳流、藤間流、若柳流、西川流、坂東流」五大流派,不過雖然多是由專家獨自進行的,但主要是因為藝妓獨特的表現風格而連帶推廣出去。另有民俗舞,較著名的有盆踴、阿波舞等。
廣義
廣義上的日本舞踴包括舞、踴、振三種[1]。
舞
較為莊重、平靜的藝術形式,足部沒有太大的動作:[1]
- 宮廷祭祀
- 民間祭禮
- 歌、舞混合
- 戲劇
- 能樂(のうがく)
踴
輕快的藝術形式,身體動作比較明顯:
振
表現日常動作的藝術形式,戲劇性比較強,發展自江戶時代的歌舞伎和人形浄瑠璃。
- 室內舞
- 上方舞(かみがたまい)
- 舞台戲劇
- 歌舞伎舞踴(かぶきぶよう)
其他
狹義
狹義上的日本舞踴流派眾多。嘉永5年(1852年)時約有14個流派,大正時代急增,到戰後日本舞踴協會內已有120種流派[2]。其中以花柳流、藤間流、若柳流、西川流、坂東流這「五大流派」最為知名:
參考文獻
- 鈴木道子. 身ぶりのセクシズムが支える日本舞踊. 身ぶりと音楽. 民族音樂叢書 (東京書籍). 1990. ISBN 448775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