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熱梅希爾圍城戰

普熱梅希爾圍城戰(Siege of Przemyśl)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上的一場戰役[3],也是一次大戰中歷時最久的圍城戰,始於1914年9月16日,在10月11日時因奧匈帝國發動反攻而暫時解圍,但俄軍在11月9日捲土重來,直到1915年3月22日攻陷要塞。圍城戰一共持續了133天,但勝利的俄羅斯帝國也無法有效的鞏固勝果。

普熱梅希爾圍城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的一部分

1915年的普熱梅希爾要塞
日期1914年9月16日−1915年3月22日
地點
結果 第一階段:奧匈帝國勝利
第二階段:俄羅斯帝國勝利
參戰方
 奧匈帝國  俄羅斯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奧匈帝國 赫爾曼·庫斯曼內克英語Hermann Kusmanek von Burgneustädten
奧匈帝國 阿爾帕德·陶馬希德語Árpád Tamásy von Fogaras
奧匈帝國 斯維托札·博羅耶維奇
俄羅斯帝國 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英語Radko Dimitriev
俄羅斯帝國 安德烈·塞利凡諾夫英語Andrey Nikolayevich Selivanov
參戰單位
奧匈帝國 普熱梅希爾要塞守備隊
奧匈帝國 第3軍團英語3rd Army (Austria-Hungary)(增援)
俄羅斯帝國 第3軍團英語3rd Army (Russian Empire)
俄羅斯帝國 第11軍團英語11th Army (Russian Empire)(新編成)
兵力
138,000人:
93,000 正規軍
45,000 強徵民兵[1]
300,000人
傷亡與損失
137,000人
20,000人死亡
117,000人被俘(包含傷兵)[1]
115,000人(其中4萬人在第一波攻擊中傷亡)[2]
普熱梅希爾要塞示意圖
普熱梅希爾與周邊的堡壘群。

戰前態勢

普熱梅希爾(波蘭語Przemyśl,德語:Premissel烏克蘭語Peremyshl)是一座位於桑河畔的城市,也是奧匈帝國在加利西亞的重要據點,城周築有多道防線及要塞。在8月底至9月初的加利西亞戰役中,奧匈帝國先勝後敗,不得不收縮防線,以避免俄軍長驅直入,越過喀爾巴阡山並攻入匈牙利。儘管俄軍在東普魯士遭遇德軍痛擊,但在加利西亞不但擋下了奧匈軍的進攻,甚至攻入奧匈帝國境內150公里,佔領了半個加利西亞。

普熱梅希爾要塞英語Przemyśl Fortress早在1854年便展開修建,進度隨著奧匈帝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外交關係遞嬗而有所增減,在一次大戰爆發前夕,此處的駐軍只有5個步兵營,加上砲兵及工兵若干。俄軍在9月16日開始向要塞周邊發動攻擊,28日時已將要塞完全包圍,若是這座要塞陷落,俄軍將能突入喀爾巴阡山的隘口,或是向西威脅德國西里西亞的工業區。

奧匈帝國參謀總長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在撤退之際緊急下令加固普熱梅希爾的防禦工事,儘管新接掌奧匈軍第3軍團英語3rd Army (Austria-Hungary)斯維托札·博羅耶維奇步兵上將主張撤退以保存實力,但康拉德並不同意,仍要求從倫貝格一線撤下來的第3軍團殘部,連同堡壘守備隊、緊急徵集而來的壯丁,共計約12至15萬人繼續加強防禦,由要塞指揮官赫爾曼·庫斯曼內克英語Hermann Kusmanek von Burgneustädten中將、匈牙利第23師師長阿爾帕德·陶馬希·馮·弗格拉什德語Árpád Tamásy von Fogaras中將主持。他們在俄軍攻擊前迅速開挖了長達50公里的壕溝、鋪設總長1,000公里的鐵絲網,構築了7道強化防線。然而,奧匈帝國的守軍士氣低落,來自不同民族的軍民間互不信任[4],各種軍令甚至得用15種不同的語言發布,斯拉夫裔的官兵更有集體投降的潛在危險。

在俄軍方面,執行包圍行動的是俄軍第3軍團英語3rd Army (Russian Empire),原指揮官尼可萊·魯茨基英語Nikolai Ruzsky步兵上將已升任西北方面軍英語Northwestern Front (Russian Empire)總指揮,遺缺由原第8軍軍長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英語Radko Dimitriev中將接任,此人曾擔任保加利亞陸軍副總司令,戰前駐節於俄國,戰爭爆發後隨即加入俄軍。此外,實際負責前線作戰的指揮官則是相當資深的安德烈·塞利凡諾夫英語Andrey Nikolayevich Selivanov步兵上將。

戰鬥歷程

 
以普熱梅希爾圍城戰為主題的俄國海報,1915年。

第一階段

第一波攻堅戰在9月24日展開,德米特里耶夫不待增援的重型火砲與砲彈補給抵達,便下令發動攻擊,以避免博羅耶維奇持續增援。在為期3天的攻勢中,俄軍付出了傷亡40,000人的代價,但要塞仍屹立不搖。此時,北方的德軍在保羅·馮·興登堡指揮下,由西里西亞向維斯瓦河一線發動攻擊英語Battle of the Vistula River,意在奪取華沙,並減輕加利西亞奧匈軍的壓力;而博羅耶維奇的第3軍團主力也結束休整,即將前來救援普熱梅希爾的要塞守軍。10月11日,德米特里耶夫下令解除包圍,全體退回桑河東岸,以免遭到博羅耶維奇與要塞守軍的夾擊,圍城戰第一階段以俄軍無功而返告終。普熱梅希爾城內在圍城時已出現糧食短缺的危機,因此在暫時解圍後,奧匈軍便遷走了所有的居民,以緩解日益惡化的糧食問題。

第二階段

1914年10月底,德軍在維斯瓦河的攻勢失利,被迫退回西里西亞;博羅耶維奇的奧匈第3軍團也放棄了向桑河以東反攻的計畫。俄軍的第二波圍城戰於11月9日開始,由新編成的第11軍團英語11th Army (Russian Empire)擔任主攻,下轄有3個軍及獨立部隊。第11軍團的指揮官塞利凡諾夫一改德米特里耶夫的積極作風,轉而採取傳統的圍困手段,並以持續的砲擊削弱守軍的抵抗意志。雙方在1914年的冬季仍持續交火,但絕大多數的減員則來自凍傷與疾病;康拉德與博羅耶維奇曾多次試圖解救守軍,但皆功敗垂成。1915年2月,博羅耶維奇的救援行動再次以失敗收場,康拉德只得告知庫斯曼內克,增援部隊已經盡了全力,他們將不再繼續嘗試救援。

1915年3月13日,獲得新一波砲兵支援的俄軍再度發動強攻,成功突破了城市北面的防禦,庫斯曼內克緊急構築了一道臨時防線以阻滯俄軍推進,同時開始銷毀城內僅存的資源,以免遭到俄軍擄獲。19日,庫斯曼內克的突圍嘗試失敗;在別無選擇下,堡壘守軍於3月22日宣布投降,包括庫斯曼內克、陶馬希等9名將官、93位高階參謀、2,500位軍官及殘餘的117,000名官兵全都放下了武器。[5][6]

在圍城戰中,一些居民的紀錄幸運的保存了下來,一位名為約瑟夫·托曼(Josef Tomann)的醫師被徵召為軍醫,他在日記中指出:「醫院不斷招募十幾歲的少女擔任護士,宣稱她們可以得到每月120克朗的薪資與免費食物,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一回事,絕大多數的少女淪為了軍官甚至軍醫的禁臠,每天都有軍官染上梅毒等性病,這些可憐的女孩們對穿著光鮮制服、皮靴與鈕扣擦得油亮的豬玀們感到極為害怕......」;更多的紀錄則顯示了飢餓與疾病,尤其是霍亂的猖獗。一位家境小康的波蘭婦女海蓮娜·雅布隆斯卡(Helena Jablonska)於日記中寫道:「躲在地下室的猶太婦人們緊張的清理她們的家園,在1915年3月18日,猶太人匆忙的拆下了他們的商店招牌,這樣就沒人知道他們是做什麼的;他們總是靠著壓榨那些可憐的士兵致富,難怪都想逃跑!」。當俄國人在3月入城後,猶太人的命運只會更糟,她又寫道:「哥薩克在猶太教堂前守株待兔,用鞭子抽打他們;在如此絕望的情況下,有些猶太人躲在地窖裡,但哥薩克仍然會將他們搜出來......」。[7]

在兩次圍城期間,仍有不少郵件及明信片(大多是軍用郵件)透過航空方式從城內送出,前後一共有27次。其中一班飛機遭到俄軍逼迫降落,郵件沒收後轉送到聖彼得堡,通過審查後還是寄發了出去。熱氣球(有不少是無人氣球)[8]信鴿也是可行的通訊方式。[9]

 
由普熱梅希爾透過熱氣球送到維也納的明信片,1915年。

結果與戰後發展

 
紀念普熱梅希爾圍圍城戰的雕像,位於布達佩斯

普熱梅希爾陷落後,俄軍對喀爾巴阡山的進攻似乎已箭在弦上,但這種情況卻沒有發生;但對奧匈帝國而言,普熱梅希爾原先預設的駐軍最多是5萬人,但在圍城戰中卻投入了2.5倍的兵力,最終失去了超過11萬官兵,可說是遠超出預期的慘重損失。普熱梅希爾並未被俄國控制太久,1915年5月,德國與奧匈帝國發動了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重創了東線戰場上的俄軍,俄軍被迫執行戰略撤退,奧匈帝國也在1915年10月收復了普熱梅希爾,直到戰爭結束都未再丟失。然而,奧匈帝國從未由1914至1915年間的潰敗中恢復,除了在加利西亞,喀爾巴阡山的冬季作戰也造成了80萬人的傷亡(主要仍是凍傷與疾病,而非戰鬥),與倫貝格、普熱梅希爾等地的損失合計已超過百萬。[10]儘管俄軍的損失相當,但俄國的兵員相對充足,奧匈帝國則無法恢復戰力,他們在1915年起便須仰賴德國的協助,才能對抗俄軍。[11]

對俄軍而言,儘管奪下了普熱梅希爾,但他們在對克拉科夫,以及進軍喀爾巴阡山的企圖皆以失敗收場,徒留慘重的損失,在東線戰場上也出現了停滯。德國方面絕不樂見奧匈帝國繼續潰敗,德軍已在1914年12月佔領了羅茲英語Battle of Łódź (1914),為西里西亞取得戰略縱深後,注意力又再度轉回西線。但康拉德·馮·赫岑多夫以退出戰爭作為要脅,迫使德國參謀總長法肯漢因讓步,再從西線抽調兵力協助奧匈軍反攻,便是1915年的戈爾利采-塔爾努夫攻勢

參見


註腳

  1. ^ 1.0 1.1 Przemysl leltára [account of Przemyśl]. Budapest, Hungary: Huszadik század. April 1915 [2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24) (匈牙利語). 
  2. ^ Przemyslt teljesen felszabadítottuk [Przemyśl has been fully liberated]. Budapest, Hungary: Huszadik század. October 1914 [2 August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29) (匈牙利語). 
  3. ^ A War in Words, p.69, Svetlana Palmer & Sarah Wallis, Simon & Schuster 2003
  4. ^ A War in Words, p.70, Svetlana Palmer & Sarah Wallis, Simon & Schuster 2003
  5. ^ Rothenburg, G. The Army of Francis Joseph.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1976. p 185.
  6. ^ Rothenburg 1976,第185頁.
  7. ^ A War in Words, p87-88
  8. ^ Kupiec-Weglinski, Jerry. The Siege Of Przemysl 1914–15. Airpost Journal (Mineola, NY: American Air Mail Society). December 2009, 80 (12): 494–509. ISSN 0739-0939. 
  9. ^ PIGEON POST FROM PRZEMYSL.; " We Are Doing Very Well," Says Message to Vienna, New York Times, 1914-11-29: 2 [2019-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10. ^ Tucker, Spencer. "World War I: A Student Encyclopedia". ABC-CLIO Publishing. 2005. Page 349.
  11. ^ A War in Words, p.93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Written in Blood: The Battles for Fortress Przemysl in WWI by Graydon A. Tunstall, 2016,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