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惜辰
朱惜辰(1924年4月17日—1959年),原名錫辰,南通人。古琴演奏家,梅庵琴派第三代傳人。
朱惜辰 | |
---|---|
傳統音樂 | |
出生 | 朱錫辰 1924年4月17日 |
逝世 | 1959年 |
職業 | 古琴演奏家 |
音樂類型 | 中國傳統音樂 |
演奏樂器 | 古琴 |
代表作品 | 〈風雷引〉 〈搔首問天〉 〈秋江夜泊〉 〈挾仙遊〉 |
生平
朱惜辰,1924年4月17日生於南通縣。其父親朱永清經商為業。家中尚有一兄一妹,與他各差四歲。
就讀南通中學初中部期間,受到同學邵更世(字元復,即邵大蘇之子)影響對古琴產生興趣。後來向邵元復請教而開始學琴。
1942年7月畢業後,他覺得原名「錫辰」無任何意義,便改名為「惜辰」,取「愛惜光陰」之意。同年,從陳心園學琴,經過一年多便能掌握梅庵派的十首大小琴曲。
1943年秋天,朱惜辰至南京就讀國立中央大學文史系。他非常仰慕當時任教於中央大學的作家紀果庵,且嚮往其生活。隔年,眼見日本失勢,南京岌岌可危,他心想也許能靠著自學有所成就,便在3月輟學回家讀書和彈琴。
1947年2月,其兄朱惟辰派他去上海擔任記賬工作。同年底,徐立孫遷居上海,朱惜辰便在陳心園的介紹下從其學琴,琴藝因而大精。另外,朱惜辰也和當時上海的琴家衛仲樂、查阜西、張子謙等多位前輩交流,獲得指點。[1]
由於內戰不斷,1949年初,朱惜辰家結束在上海的業務,他也因此回到南通。
1950年起,朱惜辰幾經輾轉,先後到如東縣岔河小學、苴鎮德耀小學、如東縣初中、如東縣馬塘初中等校任教。儘管如此,他仍常在假日回到南通,與徐立孫、陳心園、劉嵩樵(劉赤城之父)等人相聚。
朱惜辰為人內向,由於政治運動不斷,他感到極大的壓力,因此總是閉門彈琴,鮮少表露內心的想法。1957年夏,整風、「反右」開始,朱惜辰雖沒被劃為「右派」,但由於他沉默寡言,不注重與同事間的交流思想,成為學校領導與同事批判的對象。1959年一天晚上,自沉於學校旁邊的池子中。當時在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發文聘請朱惜辰前往任教,調令已抵達學校,卻來不及送到他手上。
朱惜辰藏有一床元代朱致遠斲製的仲尼式古琴「一天秋」。此琴購自鄭懷農,曾為枯木禪師釋空塵所有。後經劉嵩樵之手,歸劉赤城所有。[2]
藝術成就
- 陳心園曾表示朱惜辰「在演奏技巧上能表達梅庵派之風格韻味」。[2]
- 徐立孫更多次讚美朱惜辰的琴藝,比方曾說:「就是因為我徒弟彈得比我好,所以我更要天天練!」。1953年,徐立孫曾向查阜西推薦讓朱惜辰參加《幽蘭》打譜活動,他表示:「朱惜辰已經得到了我的真傳,是梅庵派的理想傳人。他彈的〈搔首問天〉已勝過我了。」[2]
錄音
參考資料
- ^ 張, 子謙. 《操縵瑣記》. 中華書局. 2005. ISBN 9787101048513.
(1948年)二月二十四日 立孫、宗漢偕谷君朱君來訪,兩君皆立孫弟子,朱君指法甚好,互彈我「驚濤」琴至十餘曲之多。各琴亦試一二曲,相聚甚歡。興盡始去,已近午夜矣。
- ^ 2.0 2.1 2.2 2.3 嚴, 曉星. 《梅庵琴人傳》.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227–234. ISBN 9787101078961.
- ^ 顧梅羹. 《琴學備要》. 上海: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4: 517. ISBN 9787806674536.
- ^ 查, 阜西. 查, 克承; 黃, 旭東; 伊, 鴻書; 程, 源敏 , 編. 《查阜西琴學文萃》. 〈1958年的演出活動〉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5: 127.
- ^ 5.0 5.1 徐立孫、陳心園、朱惜辰, 《梅庵琴韻》, 香港: 雨果製作有限公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