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元(1912年—1979年),曾用名李振名、李振銘,順天府昌平州(今北京市懷柔區)前橋梓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大校

生平

1935年天津南開中學畢業後,考入北平師範大學。1936年2月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1937年七七事件後,隨平津流亡學生經天津至煙臺,輾轉到達山東濟南,組織派遣參加韓復榘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政訓處開設的政訓班。1937年9月被分派到陽信縣作民眾動員工作,1937年11月由李伯秋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1月參加了山東省委組織領導的「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1938年3月初山東省委派李冠元到「山東西區人民抗敵自衛團」任副主席。該自衛團約3,000人,主席張北華、政治部主任遠靜滄(北師大的同學)、副主任李文甫,組織部長葛陽齋,宣傳部長夏振秋,民運部長徐麟村,經理部長程重遠,參謀主任喬綬卿,聯絡主任張維之。4月6日道郎戰鬥中,自衛團政治部主任遠靜滄犧牲,日偽軍對津浦線控制更嚴,失去了和山東省委聯繫,自衛團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上級也不知道,李冠元自報奮勇,寫出宣傳提綱,4月底騎一輛自行車千里跋涉赴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中共長江局匯報請示自衛團的工作。[1]1938年11月初,中央派到山東工作的百餘名抗大幹部由張經武黎玉率領,途經泰西地區前往魯中山區去組建八路軍山東縱隊,張經武黎玉聽取了泰西特委、自衛團的匯報,留下了劉海濤、李冠元等8人在泰西工作。

1938年11月下旬,泰西各部隊齊聚大峰山區,整編為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6支隊,下轄4個團4,000餘人,李冠元任支隊政治部主任。1938年12月,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6支隊,轄3個團、1個獨立團、1個特務營,兵力近5,000人,劉海濤任司令員,老紅軍何光宇任副司令員,張北華任政治委員,李冠元任政治部主任,馬繼孔任參謀長,程重遠任後勤部長。並建立了軍政幹部學校,任仲夷任校長,馮樂進任學校政委。政治部組織科長周持衡[2]

1939年3月14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部、直屬隊、第686團等部3,000餘人,稱「八路軍東進支隊」到泰西。為了向紅軍主力老部隊學習,提高部隊的軍政素質,六支隊組織由政治部主任李冠元帶領的一批幹部組成的學習團到東進支隊參觀學習。一一五師對第六支隊第一次整編,派來了軍政幹部石新安劉漢郭華胡國鈞胡循武、磨力、劉繼星、高塔拉、何誠,還有醫務幹部劉福、潘業營、肖家枝(即王秀鵬)等。六支隊原司令員劉海濤調路東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工作,該部隊的創始人張北華接任司令員,泰西地委書記段君毅兼任政委,各團縮編為小團,精簡團部的三大處,撤銷各營。1939年5月11日六支隊第2團在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指揮下參加了陸房突圍戰鬥,第2團占據老僧台南山、黃土嶺一帶陣地,阻擊由肥城平陰兩路進攻的日軍,當晚六支隊2團奉命向西北方向突圍,越過屯頭,直奔平阿山區;六支隊司令部率第3團向東平縣榮花樹一帶轉移,未與日軍主力激戰。1939年6月上旬,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徐向前、政委朱瑞率領一個精幹機關入魯,路過泰西時指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楊勇部再次整編八路軍山東縱隊第6支隊,將小團改為營,營設政委及精幹的司政後機關,每營下轄4個連;該部隊的創始人張北華調走,段君毅不再兼任政委,副司令員何光宇升任司令員,一一五師敵工部長石新安接任政委,李冠元任政治部主任。

1939年8月,六支隊兼八路軍第一一五師魯西軍區第一(泰西)軍分區,李冠元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3]1939年底,該分區部隊包括六支隊近4,000人。為加強對這支隊伍的領導,一一五師派來紅軍幹部劉漢任政委,六支隊派劉繼星任副司令員,王少雲任政治處主任,杜子儉任組織股長。

1940年3月中旬魯西的八路軍整編,一一五師獨立旅恢復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番號,併兼魯西軍區

1940年7月2日,徐向前一行20多人,在分區政委李冠元帶領的護送隊的護送下,越過津浦鐵路,進入肥城境內,在泰西多次與日偽軍遭遇戰,7月7日夜進入平阿山區。1940年10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運河支隊整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教導第三旅,運河支隊四團改為教三旅九團,團長何光宇,政委劉漢;該團1943年調入湖西分區仍為9團,後隨該分區改稱六分區9團、十一分區9團、三分區9團,1945年11月23日編入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七縱隊第20旅第59團,1947年3月16日改稱[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第20旅第59團,1949年2月18日改為第十八軍第52師第155團,1969年12月改番號為第149師第446團,為軍、師的第一主力團。[5] 李冠元後任魯西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八路軍山東軍區第6師政治部主任等職。 抗戰勝利後,率部渡海赴東北,歷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2縱隊第1支隊政委、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10旅政委、東北軍政大學遼東分校副校長、大連坦克學校副政委、第四野戰軍政治部直屬政治處主任等職。1949年1月任曾澤生第六十軍起義後改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第150師政委。1949年9月在湖北,原第150師按營、連建制撥補第148師、第149師,王家善營口起義改編的解放軍第167師改稱第150師編入第五十軍,李冠元任新第150師政委。[6] 1950年10月,率第150師參加抗美援朝戰爭[7]1955年4月回國。1954年9月軍委電令組建黑龍江省軍區,任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59年7月任濟南軍區後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另說1959年11月至1965年11月在任)。1965年8月轉業任交通部廣州海運管理局黨委書記。

參考文獻

  1. ^ 程重遠:「泰西地區初創時期的鬥爭紀略」
  2. ^ 八路軍山東縱隊史編審委員會 編:《八路軍山東縱隊史》,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2月版,ISBN:9787209012652
  3. ^ 牛國新 主編:《歷史足跡-泰安地方黨史專題編研叢書》,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年04月版。
  4. ^ 段君毅:「泰西地區抗日根據地的開闢與發展」第6節,《泰安黨史資料》1988年第1期。
  5. ^ 肥城市委黨史徵集研究辦公室 賈安東:《山東縱隊第六支隊的創建與發展》,泰安地方黨史方志網,2016-04-13[失效連結]
  6. ^ 高戈里:《心路滄桑-從國民黨六十軍到共產黨五十軍》,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修訂版。
  7. ^ 劉聚波:《涅槃之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軍征戰紀實》,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7年12月版,ISBN:978750332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