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徵儀
生平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應天鄉試舉人[1],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2],初令弋陽,調清江,解戶南稅苦重費,乃立官解之法,盡革加派包匿諸弊。嘗築鍾家圈隄,護田萬餘頃。三十六年陞禮部主事,尋轉江西道御史,奉敕閱視山海、居庸兩關,再監大工,巡視皇城,四十三年巡按四川。又視長蘆鹽政,復改督順天學政。天啟三年坐內計,六年丙寅復起行人司司正,轉尚寶司司丞。天啟七年二月,削奪行人司正李徵儀,永不敘用,以首薦夏嘉遇也。崇禎時,屢薦不起,居林下十年,築精舍於焦子湖中,名「聞思庵」。所著有《鏡古錄》、《信書》等行世[3]。
家族
祖父李天植。父李熙英。
參考資料
- ^ 乾隆《廣德州志·卷二十九·選舉志》:萬厯二十五年丁酉科(舉人)……李徵儀 見進士
- ^ 《萬曆二十九年辛丑科進士登科錄》:李徵儀 貫直隸廣德州軍籍,州學增廣生,治《禮記》,字於來,行一,年二十六,四月初四日生。曾祖尚質 累贈禮科左給事中,祖天植 按察司僉事,父熙英,母步氏,永感下,弟徵代、徵傳,娶鄭氏。應天府鄉試第一百三十六名,會試第七十六名。
- ^ 乾隆《廣德州志·卷三十三·人物誌》:李徵儀,字於來,號涵初,天植孫。萬曆辛丑進士,授弋陽縣,調清江。賑饑建學,具有實政。又改官解南兌米,民尤稱便。擢禮部主事,轉江西道御史,疏言邇來山林實朝廷虛宿德耆彥如鄒元標、顧憲成、趙南星輩,直諫蒙譴,宜峻擢以備啟沃。閱視山海、居庸兩關兵馬,條上便宜數事,皆報可。時建三殿,運木集於通州,戶部尚書李三才盜買以營私第,疏劾之,李得譴去。殿門所用金磚、花斑石,解役賄內監,虛作廠收冒破銀五十餘萬,徵儀盡發其奸,置之法。中貴傳旨修禁苑台榭,煩費不貲,徵儀抗言曰:皇上富有四海,即以中人十家產奉清晏歡,亦無不可。然富家翁之治第,必先飭廳事,為子納婦,然後以其餘及耳目玩。今所急,應不在是。中貴諸人舌撟不下,徵儀曰:第奏御史李某云云可也。時三殿毀而未建,三王年長未婚,故徵儀言如是,語聞報罷。巡視長蘆、山東鹽政,督學畿輔,劾墨吏,置學田,絕干請,歷掌十三道印務,台綱肅然。推升大理寺左丞,未報可,而徵儀以爭枚卜拂衣徑歸。天啟癸亥內計,修怨者以察典錮之。掌院鄒元標大言李某一代正人,豈與某某伍,乃並劾罷,鄒後疏薦者皆落職去。丙寅復起行人司司正,甫入京,逆璫魏忠賢侄魏良卿謁勿納,三至三卻,璫怒,矯旨削籍,奪敕命。璫誅,以推升銜召就職,不應,但遣仆領所奪敕命而已。居林下十年,築精舍於焦子湖中,名聞思庵。直指使者按部曲,致禮敬,皆託疾罕面。郡山巉峭,履畝二十而稅,軍興加派,部據舊籍之誤,將與田等。徵儀具揭力辨,始免重役。郡儒童數千,取額甚隘,言於督學,寬其額。為都御史姜洪請諡,新鄒文莊祠,置祀田。所著有《鏡古錄》、《信書》等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