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唐朝檢校右僕射、兼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李晟等率關中唐軍,與行營兵馬副元帥渾瑊東西呼應,光復被朱泚占領的京城長安的作戰。

784年四月,李晟籌劃收復長安,奏請德宗批准,任京兆少尹張或為副使,諫議大夫鄭雲逵為行軍司馬,京兆府司錄李敬仲為節度判官。授予唐良臣河中節度使,令他保衛潼關,戴休顏為鄜坊節度使令他守奉天。李晟又建議朝廷在京城郊縣廣泛征賦,使軍隊糧草充裕。當時,神策軍家屬及李晟家百口都在長安,為穩定軍心,李晟流着淚鼓勵大家說,皇上都背井離鄉,我們怎能只顧自家。對於朱泚派來的說客,李晟立即處斬。由於李晟與士兵同甘共苦,用大義激勵士心,兵卒雖盛夏猶衣冬服,未授春衣也沒人離叛。他讓從叛軍大營逃來的將士控訴朱泚令人髮指的罪狀,以鼓勵士氣。

敵方元帥將姚令言等派間諜刺探李晟進軍長安日期,巡邏騎兵捉獲,李晟給他們飲酒、錢,放他們回去「努力固守,勿不忠於賊」。五月二十日,李晟率軍抵達通化門,向城內示威,敵不敢出。召集諸將商量攻城方案。大家主張先克外城,占據坊市,然後北攻宮闕。李晟說從叛軍聚集的苑北突破,擊其心腹,迫敵狼狽出逃,既可保住宮闕不受殘害,坊市不受侵擾,又能避免坊市狹窄,官軍不易擊敵。諸將都同意。李晟便告知渾瑊、鎮國節度使駱元光、商州節度使尚可孤等,約定期限進軍於長安城下。

五月二十五日夜,李晟從東橋移軍至光泰門外米倉村,兵臨京城。五月二十六日李晟正親臨挖壕築柵,朱泚驍將張庭芝、李希倩率軍大部人馬而至。李晟抓住天賜戰機,命令副元帥兵馬使吳詵等部奮力迎擊。當時,駱元光軍在陣地北部,兵力較少,敵軍合力攻打他。李晟當即派牙前將李演等率兵增援,中軍全力配合,李演等大破叛軍,乘勝進入光泰門,又大敗叛軍。夜臨,李晟收兵,沒被殲滅的叛軍入白華門。

五月二十七日,李晟又出兵。諸將建議等待渾瑊率領的西路軍趕到,夾攻殲敵。李晟力主乘勝追擊,乘敵無備,奪取長安,朱泚軍出戰,官軍再次獲勝,五月二十八日,李晟集結部將駱元光、尚可孤、兵馬使吳詵、王佖,都虞侯邢君牙、李演、史萬頃,神策將孟涉、康關俊,華州將郭審金、權文成,商州將彭元俊等,號令誓師後,在光泰門外展開官軍,又命王佖、李演率領騎兵,史萬頃帶步卒,直抵苑神牆村。李晟先派人夜裡打開苑牆二百餘步,這時叛軍已用樹木柵攔住,並從柵中刺射官軍。李晟下達縱賊先斬諸將的命令,史萬頃率兵先進,拔柵沖入,王佖等騎兵繼進,叛軍大潰,叛將段誠諫被俘,官軍大部人馬分頭齊進,喊殺聲如迅雷滾動。姚令言、張庭芝、李希倩等叛將還負隅頑抗。李晟命決勝軍使唐良臣、兵馬使趙光銑、楊萬榮、孟日華等步騎齊進,叛軍雖能拼湊防線,但經十餘合戰後,已不能支持。至白華門時,突然有數千名叛軍出現在官兵背後,李晟當即率百餘騎士回頭迎擊,叛軍懾於李晟威名而驚慌而潰,官軍追斬不可勝數。朱泚、姚令言、張庭藝率萬餘人西逃,李晟命兵馬使田子奇率騎兵追殲,其餘叛黨先後投降。官軍光復長安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