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唐經幢

31°0′28″N 121°14′14″E / 31.00778°N 121.23722°E / 31.00778; 121.23722

松江唐經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上海市松江區
分類石刻及其他
時代
編號3-179
認定時間1988年

松江唐經幢,又稱松江唐代陀羅尼經石幢,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松江區中山小學內[1],為上海市境內現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建成於公元859年,此後因年久失修加之風化等緣故而發生傾斜,1963年時被修復,1988年1月13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歷史

松江唐經幢是上海市境內最古老的地面文物[3],又稱松江唐代陀羅尼經石幢[1]。據幢身所刻文字記載,松江唐經幢始建於大中十三年(859年),為本地人李嵩為其已經過世的父母及二弟薦福而建,屬於墓幢類[1],相關記載最早見於至元嘉禾志[4]崇禎《松江府志》[5]則明確記載該經幢的建造時間為唐大中十三年(859年)[6]。但在當地依然流傳着關於這座經幢建造的多種傳說,有稱建造經幢的地方原來有個海眼經常泛水,泥石無法堵住,故改為建造經幢用以封印;也有民間傳說稱這座經幢是為了鎮壓當地的一隻黑魚精而建造[a][7]。近代時,該經幢只有土墩上的部分幢身及以上10級裸露,同時幢身因風化而多處開裂損毀,幢上勾欄部分完整的僅剩原有的八分之一[7]。經幢整體上也發生嚴重傾斜,最大偏距為23.93厘米。土墩內由於當時並未開掘,情況不明[8]

1959年,經幢的基部一度被從土內挖出,但當時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相關清理和修復工作[9]。1962年9月7日,松江唐經幢被以「唐陀羅尼經幢」之名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0],當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批專款對唐經幢進行修繕[7]。在維修所必經的拆卸過程中,幢頂凹穴內發現有「開元通寶」125枚,「乾元重寶」8枚,「五銖」2枚。接近底座幾層的邊緣縫隙中也發現有銅錢,其中「聖宋元寶」1枚,「崇寧通寶」2枚[6]。1964年11月,經幢的修復已全部完工[8]。維修過後的經幢高出地面1.6米[11]。1977年12月7日,松江唐經幢再次以「唐陀羅尼經幢」之名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松江唐經幢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外觀

松江唐經幢現存21層,除第十三層、第十六層和第十九層之外,其餘均為八角形[b]。自下而上各層的情況依次為[6]

  • 底座,直徑190厘米,高39厘米,側面刻有海水紋;
  • 第二層,直徑107厘米,高46厘米,上面刻有盤龍紋;
  • 第三層,直徑172厘米,高36.5厘米,側面刻有佛山佛像,上斜面刻有單瓣仰蓮;
  • 第四層,直徑92.5厘米,高37.45厘米,八面分別刻有一隻蹲獅;
  • 第五層,直徑166厘米,高40厘米,上斜面陰刻花草和牡丹,下斜面刻有蓮花瓣;
  • 第六層,直徑83.5厘米,高27厘米,每面均刻有壺門,壺門正中間刻着結跏而坐的菩薩;
  • 第七層,直徑159厘米,高29.5厘米,無花紋;
  • 第八層,直徑152厘米,高36.5厘米,每個角都立有望柱,每兩根望柱之間鐫刻有勾片紋石欄,正中間隆起安置幢身的淺槽,四周鐫刻有16朵寶裝蓮瓣花紋;
  • 第九層,直徑76厘米,高46厘米,上面刻有唐代時為該經幢建立而捐助的人的姓名及所捐物品、數量,其中有「裙」、「被」、「繡被子」、「巾長」、「黃衫子」、「嶂子」、「背子」、「褲」、「衫」、「績」、「手巾」、「絹」、「綢」、「綠斕」、「羅」、「水精珠」等。捐物名單共計137人,其中女性31人;銘記中捐物者當中有官職名稱的共有13人,擔任過的官職品階最高六品,最低九品;
  • 第十層,直徑76厘米,高177厘米,每面均刻有文字,每面10行,其中正西面為序,西北方向最後六行為建幢銘記,其餘面刻有經文,經文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9]
  • 第十一層,直徑120.5厘米,高34厘米,每個角的下端均雕刻有一個獅頭,每個獅頭各口銜一個環;
  • 第十二層,直徑89厘米,高27厘米,每面均突出一個球形弧面,上面刻有蓮花紋和如意紋;
  • 第十三層,直徑155厘米,高62厘米,外弧面刻有捲雲;
  • 第十四層,直徑60厘米,高57.5厘米,每面均刻有四大天王中的一位;
  • 第十五層,直徑157.5厘米,高36.5厘米,呈椽形,翼角向外伸出並翹起,角端被雕刻成如意的形狀;
  • 第十六層,直徑57厘米,高23.5厘米,外弧面刻有蟠龍;
  • 第十七層,直徑158厘米,高36厘米,雕刻有盛開狀的蓮花瓣;
  • 第十八層,上直徑為70厘米,下直徑為86厘米,高17.5厘米,是一個底座,沒有花紋;
  • 第十九層,直徑65厘米,高40厘米,外弧面雕刻有16個浮雕人物,其中有佛、菩薩、君主和侍女等;
  • 第二十層,直徑91厘米,高29厘米,為上下層翹角刻有如意紋;
  • 第二十一層,直徑64厘米,高18.2厘米,為棱形平蓋,無花紋。

此外,基座上部有回紋勾欄和角柱,柱與平台連接,台上原置佛像8尊[c][8]

經幢西南側自下而上分段特寫

相關維護

 
1962年修繕經幢時發現的造像,推測原為經幢構件

1962年,上海市政府選派人員對松江唐經幢進行維護工作。文物部門工作人員首先清理經幢四周100平方米範圍及3米深的土層,發現土墩內連底座尚有10級幢身[7],幢基周圍有唐代式樣的磚砌鋪地散水地坪。隨後,維修人員在底座旁圍條石,並築約3米高的圍牆,牆外再用石塊和泥土堆成土墩。修復工程由上海博物館修復複製工場擔任。1963年5月,對該工場對經幢上部較小的雕刻部件進行試膠合,經多次試驗實踐成功。同年8月,21級石構件全部加固膠合完畢。9月,經幢各部分開始復原安裝,為了保證水平拼接,工作人員在每級之間用古錢狀銅板填塞空隙。10月,復原安裝施工完成後用硅橡膠噴塗經幢表面,以防幢身吸水,延緩經幢表面的風化[9]。1964年11月,經幢的修復工作完成[d][8]

注釋

  1. ^ 這種說法流傳較廣,當地為此還有一條黑魚弄[7]
  2. ^ 第十三層的咬合面為八角形,外部輪廓為圓形[6]
  3. ^ 後來被存入松江博物館[8]
  4. ^ 這次修復的部分工程被當做了《1963~197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中「斷裂岩石雕刻品的聚丙烯酸脂類——環氧樹脂類材料粘結應用工藝技術」項目課題進行研究[8]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松江唐经幢.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文物局. 2011-10-27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2-06-0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中文(中國大陸)). 
  3. ^ 靜觀. 上海古跡——经幢.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2-3: 2. 
  4. ^ 《至元嘉禾志·卷二十八·題詠》:石幢,望雲橋南,此地昔有湧泉,雲是海眼,立幢於上以鎮之。(許尚《華亭百詠》)「屹立應千載,傳因海眼成。蓬萊水清淺,曾不見欹傾。」
  5. ^ 《崇禎松江府志·卷四十七·古蹟》:石幢,在華亭縣前,相傳地有湧泉,雲是海眼。大中十三年立幢鎮之。
  6. ^ 6.0 6.1 6.2 6.3 安奇. 上海松江唐陀罗尼经幢. 文物. 1987-1: 78–80. 
  7. ^ 7.0 7.1 7.2 7.3 7.4 上海名镇志·松江镇·唐代经幢镇海眼.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06-0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中國大陸)). 
  8. ^ 8.0 8.1 8.2 8.3 8.4 8.5 上海文物博物馆志·文物古迹·建筑·经幢.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06-0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中國大陸)). 
  9. ^ 9.0 9.1 9.2 上海勘察设计志·民用与公共建筑设计·寺庙、教堂建筑·佛教寺、塔与经幢·松江唐经幢.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06-0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中國大陸)). 
  10.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松江唐经幢.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06-0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中國大陸)). 
  11. ^ 上海宗教志·佛教·塔、碑、幢、寺藏文物·碑、幢·松江唐陀罗尼经幢.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06-0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