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刀,是中國唐代用刀的四種形制之一,隋唐軍隊兵士佩刀。[1]

記載

橫刀之名出自於《唐六典》卷十六: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釋名》曰:「刀末曰『鋒』,其本曰『環』。」今儀刀蓋古班劍之類,晉、宋以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鄣刀蓋用鄣身以禦敵。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於隋。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1]

概論

儀刀裝飾以金銀,柄首配有龍鳳造型的圓環,外型較接近漢代「環首刀」,為禁衛軍儀仗所持;類似班劍,其班通"斑",繪之以圖、文,故謂之班劍。

橫刀無裝飾,為普通兵士所佩帶的戰鬥用刀。由日本正倉院所藏名為橫刀的刀來看,橫刀亦可能是一種柄與刃略有角度的單手直刀。當然,這不能作為定論,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蓋因正倉院只有「唐大刀」、「唐樣大刀」、「黑作大刀」、「橫刀」等名,與《唐六典》中器物命名無法一一對應,且依其裝飾來看,可能更接近儀刀的地位。目前中國本土出土之唐代刀劍文物極少,一例是1991年陝西長安縣竇皓墓出土的水晶墜金柄環首儀刀。

鄣刀用於鄣身禦敵(鄣通"障"),主流觀點為防身用短款橫刀(類似日本"脇差"),另一說為長款橫刀(類似日本"野太刀"),亦有寬刀面如柳葉刀的說法。

陌刀,具體形象仍待考據,僅知為步兵專門用來對付騎兵的重兵器,一般認為是長柄刀,但刀身造型不明;一說為三尖兩刃造型,宋代的棹刀或為其繼承者;另一說為橫刀造型,或接近熟知的偃月刀和日本薙刀(亦出現於與唐代同時期的平安時代);還有一說為刀身刀柄幾乎等長,刀身為橫刀或雙刃尖首。由於史籍中對於陌刀有著自相矛盾的敘述,因此亦有人認為陌刀只是唐代長柄刀的一個總稱,在廣袤的大唐境內存在多種不同的式樣。

橫刀製法

橫刀的製造工序為:以純鐵滲碳後對折,多層迭打。刀鋒淬火而刀脊不淬火。並將其工藝分為「三十煉」、「五十煉」、「百煉」等鑄冶技法,不斷冶煉、鍛打、淬火,分步脫碳淨化,頗似揉麵,使百煉成

圖片

參見

注釋

  1. ^ 1.0 1.1 《唐六典》卷十六

參考文獻

  • 《唐六典》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