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子歪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歪子歪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歪仔歪莊」,隸屬於清水溝堡。該莊昔日西及西北隔羅東溪與廣興莊、尾塹莊為界,東北與二結莊為鄰,東邊為四結莊,南邊為竹林莊、北成莊[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莊隸屬於宜蘭廳,編入第十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十區改名「清水溝區」。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莊仍隸屬於宜蘭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莊改制並雅化為「歪子歪」大字,隸屬於臺北州羅東郡羅東街,大字下有「歪子歪」、「頂一結」小字名[2]。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歪仔歪(清水溝)、頂一結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此外,本地區尚有忠孝新村聚落[3]。
交通
縣道196號(復興路三段)是三星至五結鄉下清水的道路,大致以北北西-南南東走向經過歪子歪地區。由該道路向北北西轉西南西可前往尾塹、大洲、阿里史與紅柴林交界地帶、三星市區並止於省道台7丙線路口,向南南東可前往竹林、頂五結、中一結、中二結、四百名、一百甲並止於五結防潮閘門西北側。
鄉道宜22線(河濱路)是清洲至五結鄉新店的道路,其西側端點位於本地區西北部邊界外緣的縣道196號路口。由此向東北轉東可前往二結、下三結、茅子寮、一百甲、頂清水並止於新店聚落東側的省道台2線路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