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號防護巡洋艦

海天號防護巡洋艦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海天級防護巡洋艦(或稱海圻級)[註 2]首艦。本艦為清朝在甲午戰爭後重建海軍時期擁有的大型軍艦之一,然並未來得及發揮太多作用,便在日俄戰爭之初觸礁沉沒。

海天 Hai Tien
海天號防護巡洋艦
交付前的海天號防護巡洋艦,攝於1897年
概觀
艦種防護巡洋艦
擁有國清朝
艦級海天級防護巡洋艦
製造廠英國阿姆斯特朗埃爾斯維克船廠
下訂1896年10月
動工1897年2月16日
下水1897年11月25日
服役1899年3月28日
結局1904年4月25日觸礁沉沒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4300噸
全長全長:129.2米
垂線長:120.7米
全寬14.26米
吃水5.91米
燃料燃煤:1000噸
鍋爐圓形鍋爐4座[註 1]
動力霍索恩-萊斯利複合蒸汽機4座
2軸推進
功率17,000匹馬力(13,000千瓦特)
最高速度24(44公里每小時)
乘員400人
武器裝備203.2公釐速射炮2門
119.4毫米速射炮英語QF_4.7-inch_Mk_V_naval_gun10門
47毫米速射炮英語QF_3-pounder_Hotchkiss12門
馬克沁1磅炮4門
馬克沁8毫米機槍6挺
457毫米魚雷發射管5門
(一根在艦艏,四根在艦身)
裝甲裝甲甲板傾斜部分:3—5英寸(76.2—127.0公釐)
水平部分:1.5英寸(38公釐)
炮盾:4.5英寸(114.3公釐)
司令塔:6英寸(152.4公釐)

本艦艦名在西方著作中多按當時的拼音寫作Hai Tien[1]

設計和概述

本艦由英國設計師菲利浦·瓦茨在阿根廷巡洋艦布宜諾斯艾利斯號防護巡洋艦英語ARA Buenos Aires (1895)的基礎上進行設計[2]。本艦全長129.2米、寬14.26米,最大吃水5.91米。艦上安裝4座圓形鍋爐[註 1],為4台霍索恩-萊斯利複合蒸汽機提供動力,總出力達17,000匹馬力(13,000千瓦特)[3]

 
阿姆斯特朗45倍徑203毫米炮(與海天級同型)

武器方面,本艦擁有着晚清海軍首屈一指的火力。主炮與布宜諾斯艾利斯號相同,為兩門阿姆斯特朗45倍徑8英寸(203.2公釐)單裝速射炮,分別布置在艦體前後中軸線上。副炮稍弱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號,統一採用阿姆斯特朗45倍徑4.7英寸(119.4公釐)單裝速射炮。

輕型火力則包括哈乞開斯炮47毫米速射炮12門,馬克沁1磅炮4門,8毫米馬克沁機槍6挺。另有18英寸(457公釐)魚雷發射管5具[3]。本艦服役後,清軍又為本艦配備了毛瑟槍和刀斧若干[4]

防護方面,裝甲甲板傾斜部分為3—5英寸(76.2—127.0公釐),水平部分1.5英寸(38公釐)[4]。炮座為4.5英寸(114.3公釐),彈藥輸送管道4英寸(101.6公釐),司令塔則為6英寸(152.4公釐)[1]

艦歷

 
半沉沒狀態的海天號,1904年

1895年甲午戰爭剛結束不久,清政府就開始了海軍重建計劃。1896年10月中旬,清廷與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簽訂了購買兩艘大型防護巡洋艦的合同[5],單價33萬6659英鎊[1]。1897年2月16日,埃爾斯維克船廠開始動工興建本艦,比姊妹艦海圻號晚開始了數個月。但埃爾斯維克船廠的技術更為熟練,故此本艦反而提前了一些,在1897年11月25日下水。1899年3月28日建成[1]。1899年6月8日,海天號返回國內,編入重新組建的北洋水師[2]。原廣丙號管帶程璧光出任海天號首任管帶。

1900年,庚子事變爆發,八國聯軍出兵進行干涉。局勢動盪之時,海天號、海圻號兩艦駐紮在山東廟島煙臺一帶,尚未與列強海軍直接發生衝突[6]。同年3月,袁世凱出任山東巡撫,為保存軍艦,他不經中央批准而是自行作出決定,要求北洋艦隊南下上海暫避。其後海天號帶領各艦避往長江,在江陰要塞附近逗留了大概一年時間[7][6]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清朝宣布中立。清政府同時向東北運送軍隊,以防範兩國越過清朝指定的「交戰區」進行作戰。同年4月25日凌晨,海天號搭載着上海江南機器局的軍火準備北上,當天在長江口外因為大霧而停船。突然霧中一艘民船快速駛近,海天號試圖進行躲避,結果在鼎星島附近觸礁[2]。事故導致3人喪生。中方連續數月進行搶救,像是用抽水機排水,使軍艦減重上浮,但效果甚微,最後仍無法讓海天號脫困[8],後又聯繫一家有打撈鐵甲艦經歷的丹麥公司幫助打撈,但他們也是束手無策。忙碌了將近一年依舊以失敗告終,只好在1906年初放棄了打撈的想法[9]。海天號的主副火炮均被拆卸下來,改裝到吳淞炮台上繼續使用[2]

注釋

腳註

  1. ^ 1.0 1.1 本級鍋爐的數量有不同說法。《中國軍艦圖志》(陳悅,2015)為4座;《清末海軍艦船志》(陳悅,2012)為4座普通鍋爐和4座雙頭鍋爐(兩面均有爐門);《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Wright, Richard; 2000)為12座。推測為對鍋爐的不同計數方式造成各說的差異。本文採用最新的說法。
  2. ^ 本級同型艦兩艘,海圻號先動工,但海天號先下水。各種資料有稱海天級,也有稱海圻級。

引用

  1. ^ 1.0 1.1 1.2 1.3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12
  2. ^ 2.0 2.1 2.2 2.3 陳悅,#中國軍艦圖志,158頁
  3. ^ 3.0 3.1 陳悅,#中國軍艦圖志,154頁
  4. ^ 4.0 4.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99頁
  5.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95頁
  6. ^ 6.0 6.1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08頁
  7. ^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p. 116
  8.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10頁
  9. ^ 陳悅,#清末海軍艦船志,112-113頁

參考資料

  • Richard Wright. The Chinese Steam Navy 1862-1945. London: Chatham Publishing. 2000.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