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敬語

中文敬語,或漢語敬語,也稱作敬辭謙辭婉辭客套語雅語,是指能夠表達自嘲,尊重,禮貌,謙讓的漢語詞彙,表達方式以及構詞造句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因特定場景與語境的不同,有部分敬語可能也表達厭惡,蔑視等負面情感。此外,在漢語敬語中,通過不斷添加,改變修飾詞,甚至改變句子結構,能夠相應地表現不同程度的尊重與謙卑(參見下方示例)。

敬語在中國古代,尤其在上層社會中的使用十分普遍。在現代漢語中,已有很大一部古代敬語不再使用。另外,在新文化運動等推廣白話文以及消滅傳統文化運動的推動下,古代漢語中的敬語在近代也隨之式微。

儘管如此,現代中文仍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於書面語中,保留了大量敬語。加之世界華人圈內,對於漢文化復興的意識逐漸加強,當代諸多漢語文學,電視或電影作品中也經常會使用古典敬語。相比而言,中文敬語與其它東亞文化圈內語言的敬語有很大區別。在諸如日語韓語等語言當中,敬語一般有一套系統的規則,並主要通過時態,固定詞綴或單詞形式的改變來體現,而在漢語中,則是通過繁雜的修飾詞,並主要通過以下三點來實現敬語的表達,相對複雜而缺乏規律:

  1. 通過使用敬辭/謙辭或讚美詞的替代方法;
  2. 冠以表尊敬或自謙的補語作為前綴或後綴;
  3. 去除原有單詞的一部分。

一般來說,用於自稱的敬語會通常都會帶有自嘲,或自我貶低的意義。此類敬語多稱為謙稱/謙辭。而對他人的稱謂,尤其是對長輩或上級,則需用表現尊重,恭謹的敬辭/尊稱,這也是中文敬語中的主要部分。另外,敬語還包括婉語/婉言(對於負面的事物間接委婉地表達),客套話(多用於恭維,讚許),和雅語/雅詞(使用更優美的詞彙)等其他修飾讚美詞,以達到在表達中體現尊重,禮貌或優雅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與「當代漢語」的標準語(如中國大陸普通話台灣國語)相比,許多漢語分支如粵語吳語等在發音與語法方面都有差異,相應的敬語表達也可能存在不同。

來源

在中國文化中,人們對於這一概念十分重視。比如有成語「知書達禮」等來讚美那些擁有較高學術和道德素養,並且行為得體的人。因此,出於禮儀尊卑的意識,人們在與他人交流時,需要對自己和他人使用適當的,禮貌的,並帶有敬意或謙虛的語言。中文敬語種類繁多,包括替代詞,修飾名詞,專有名詞,代詞,修飾動詞,形容詞,成語和其他中性甚至貶義詞。

構成

主要構成

敬語主要由添加詞綴的複合詞,形容詞,代詞,或相應的專有名詞構成。這些詞彙,構成了漢語的絕大部分敬語。

動詞

許多漢語動詞,可以通過添加前後綴,表達出尊敬或謙卑的語氣。另外某些動詞也可像名詞和專有名詞一樣,作為敬語修飾語。例如,在動詞告,還,陪,勸等動詞前,可以加上敬語前綴以形成更禮貌的版本奉告(恭敬地告訴),奉還(恭敬地歸還),奉陪(恭敬地陪同),奉勸(恭謹地勸阻)。類似的還有敬語前綴,例如,恭賀(恭敬地祝賀),恭候(恭敬地等待),恭請(謙卑尊敬地邀請),恭迎(恭敬地歡迎)。

通常,這類敬語動詞在不添加前後綴時,也能完整表達含義。但是在添加了敬語詞綴或修飾後,就會起到表達敬意等效果。

語法

與許多語言的敬語系統不同,中文語法中並沒有一套系統的規則,例如改變單詞結構,或者通過時態等變形表現敬語。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特別是書面語中,例如書信,政府公文,會有嚴格的書寫規範格式,可以通過在文法上的規定,達到敬語的效果。

應用

社會階級

在古代和當代,根據社會關係以及特定場景的不同,中文都會使用謙虛和恭敬的稱呼形式來代替人稱代詞和對方的名字。人稱代詞的選擇通常是遵循社會地位的高低尊卑,以及年齡資歷而定。

在中國古代,人們都信奉天尊地卑的順序,並相信人類社會從衍生而來的秩序早已由上天決定(儒家經典易經的繫辭中有提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例如君尊臣卑,男尊女卑,夫尊婦卑(丈夫為尊,妻子為卑)和父尊子卑等。這也是貫穿中國文化的禮儀所倡導的社會秩序。因此,在對不同的人或事物時,就需要選擇正確的語言。基於禮儀,「下屬」或「等級更低的人」自稱時通常會用謙卑的敬語,而對「等級較高者」使用尊重的敬語,以承認他們在「社會等級」中的相對位置。另一方面,「上級」也常常使用謙虛的語言來表現謙卑和美德。基於此,以及就成為了兩個常見的尊稱(通常用於對上等)和謙虛(通常用於對下等)的前後綴。與尊卑同理,也是常見的敬語前後綴。貴即指擁有權力,財富和地位,相應的賤則指無權無勢,地位低下,常見的用法包括:貴國,貴庚,貴公司,賤民,賤內等。

現代漢語中,「貴」仍是常用的敬語詞綴(如貴賓貴客貴人貴報貴校),而相應的尊,除使用場景變少,現也多與「敬」等其它字合用作尊敬的尊貴的。表示謙卑低下的卑和賤,則已幾乎不再使用。在人稱上,現代標準漢語在稱呼比自己「等級」更高的人時,通常會添加後綴「哥」,「姐」,「叔」,「姨」等表示尊敬和/或親密之意,這在對方年齡長於自己時同樣適用。現在也衍生除了類似於「小哥哥」,「小姐姐」之類的流行詞彙。

需要注意的時,部分敬語詞彙,在特定的語境和情景中,也可以表達諷刺鄙視之意,如故意稱呼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人為~叔,~姨。

年齡資歷

在中國的傳統儒家文化中,尊老愛幼是非常重要的禮儀。年少者或資歷尚淺者通常需要對長輩或資歷較深的人使用敬語以示表示尊重,如:前輩,師傅,長老。若兩人年齡或資歷相當,在許多情況下,雙方也都會選擇適當的謙辭以示謙卑以及對對方的尊重。對於自己或對方的親友,也會根據這些標準,選擇相應的敬語,如:令尊(您的父親),令愛(您的女兒),高堂(您的父母),犬子(我的兒子),拙荊(我的妻子)。

在包括粵語等許多語言中,也有在稱謂前加前綴表達晚輩對長輩的親密,或長輩對晚輩的關愛之意,如阿婆,阿公,阿姨等。

示例

詢問姓名

你姓什麼?(非敬語)

請問您貴姓? (敬語)

一般來說,使用第一種說法在日常的交流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為表達對對方的尊敬,許多時候會用替代

另外,通過不斷改變句式,疊加敬語詞等,這句話可以相應地表現出程度更高的尊敬程度:

  1. 在句首添加敬語前綴,加上動詞:請問您姓什麼?
  2. 在「您」前添加敬語前綴(根據習慣,此時會去掉句尾「什麼」):請問您貴姓?
  3. 改為:敢問您貴姓?(多用於詢問社會地位或年齡高於自己許多的長者,或極其正式的場合)

詢問年齡

先生,你今年多少歲?(非敬語)

先生,請問您今年多少歲?(敬語)

  1. 多少歲改為貴庚:先生,請問您今年貴庚?
  2. 改為,將貴庚改為高壽:先生,敢問您今年高壽?(多用於年長者,如對方父親)

分類

中文敬語主要有下列分類:

表尊敬

敬辭:用以表示尊敬,尊重。如等:

令尊:對方的父親
貴公司/貴所:對方所在的公司/事務所

表謙卑

謙辭:用以表示自謙,謙卑,謙遜等,通常以自我矮化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如等:

寒舍:我的家
晚輩:在長者面前的自稱
小兒/女:我的兒子/女兒

表委婉

婉辭/婉語:對不幸的事以非直接,委婉或美化的地方式表達:

逝世:去世,死亡
掛彩:受傷

表客套

客套話:使用禮貌,恭維或讚美的語言來肯定對方:

久仰:仰慕很久了
不敢高攀:無法與對方相比

表優雅

雅辭/雅語:使用更加優雅或美好的表達來替代原有的表達:

紅顏知己:女性好友
美言:幫忙說好話
請慢用:請您享用(通常用於吃飯期間)

敬辭和謙辭

在古代中國,人們會儘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稱,而使用類似第三人稱的代詞代指自己。通常,這類代指詞可以用以顯示使用者的地位,優越性以及自身,父母,同僚或親友對自己的評價。例如,帝王出於對已故父親的尊敬並而衍生的自稱「寡人」,「孤」,藉以表達自己的孝順。

在現代漢語中,類似的代指自己的敬辭或謙辭已經很少出現,但仍在許多場合可見,如在正式場合中,使用詞綴等:本校,本人,敝公司。

敬辭和謙辭是漢語敬語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絕大部分的敬語都屬於此類範疇。許多詞彙也多用於修飾或美化敬辭與謙辭,例如「令堂」,「貴客」等。

其他敬語分類

除敬辭和謙辭外,漢語敬語還包括了數量龐大的其它類型敬語(客套話,雅語/雅辭,婉辭/婉語)。這些敬語,雖然在許多時候會表現謙虛,恭敬或美化的含義,但由於語境與情景的不同,有時會更多地表達中性,甚至負面的含義。另外,由於該類別數量龐大,釋義模糊,有時可能也不被視為敬語。這類敬語,通常用作代替平庸,中性或負面的用詞,以達到表示謙遜,尊重或優雅的目的,如某些特定的成語。以下是部分常見的該類敬語:

  • 大駕光臨:用於歡迎重要的人物的到來
  • 斧正:請他人幫忙修改,指點,多用於請教文章,文件時
  • 鼎力:盡全力協助
  • 高就:多用於詢問職業工作
  • 陋見/拙見:謙遜的表達自己的意見
  • 綿薄之力:謙遜地表示自身力量不足,但是會盡力提供幫助
  • 作古:委婉地表示去世
  • 抱恙:委婉地表示生病
  • 賜教:謙遜地請人解答問題
  • 洗耳恭聽:準備好認真聽取他人的講話
  • 芳名:女性的名字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