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歷史地區

這裡列出了在歷史上屬於烏克蘭,和/或烏克蘭人以及他們的先人所定居過的各個地區。

傳統地區

主要的歷史地區

依據歷史背景對烏克蘭大致區分,可分為五大區域,在此分區間各自的族群組成、語言使用情形、歷史經驗、政治立場等都有所不同[1][2]

徽章 姓名 描述
  喀爾巴阡 喀爾巴阡地區坐落在喀爾巴阡山脈主山脊以外(山脊以西)。其他名稱:喀爾巴阡魯塞尼亞、喀爾巴阡烏克蘭、亞喀爾巴阡烏克蘭、亞喀爾巴阡、跨喀爾巴阡烏克蘭、扎喀爾巴阡。
  哈利奇娜 其他名稱:加利西亞、繼-喀爾巴阡(山脊以東)。
  伏爾希尼亞 其他名稱:弗拉基米爾、沃倫、洛多梅里亞。
  波多利亞 波多利亞的意思是「低地」。  
  基輔土地 其他名稱:魯塞尼亞公國,魯塞尼亞。
  西維利亞[3] 其他名稱:切爾尼戈夫土地,切爾尼戈夫-西維利亞。
  斯洛博達 烏克蘭
  扎波羅熱塞契
頓巴斯 其他名稱:庫曼人的土地。
黑海沿岸 其他名稱:葉迪桑,奧恰基夫。
塔夫里亞Tavria 其他名稱:陶里達Taurida
布賈克
  布科維納 其他名稱: 希賓西土地Shypyntsi Land

傳統意義的地區

烏克蘭地區的傳統名稱,也是地理、歷史和民族性意義上重要的標誌。

  •  第聶伯河上烏克蘭,大烏克蘭
    •  基輔之地
      • 右岸烏克蘭(日托米爾州、基輔州、切爾卡瑟州以東)、烏克蘭中部
      • 波列西亞,圖羅夫州(基輔州以北,布雷斯特州以東,戈梅利州以西),北部烏克蘭
    • 佩列亞斯拉夫的土地(主要是波爾塔瓦州和基輔州以東),烏克蘭左岸南部,小羅斯,中部烏克蘭
    •  切爾尼戈夫的土地(主要是切爾尼戈夫州,布良斯克州以西,戈梅利州以東),烏克蘭左岸北部,小羅斯,北部烏克蘭
    • 西維利亞 (蘇梅州、哈爾科夫州、庫爾斯克州、別爾哥羅德州)
    • 斯洛博達烏克蘭(主要是哈爾科夫州)
  •  魯塞尼亞,羅斯王國,西部烏克蘭,西部州,小波蘭
  •  波多利亞(赫梅利尼茨基州、文尼察州、敖德薩州以北、基洛沃拉德州以西)、小波蘭
  •  扎波羅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基洛沃拉德州以東),新塞爾維亞,烏克蘭中部
  • 蓬蒂特草原東歐大草原,荒野之地,新羅斯
    • 頓巴斯(「頓涅茨盆地」)(頓涅茨克州,盧漢克斯州),又稱庫曼土地,斯拉沃-塞爾維亞,東部烏克蘭
    • 亞速濱海區(扎波羅熱州,頓涅茨克州南部,羅斯托夫州西南部)
    • 黑海沿岸, 南部烏克蘭
      • 外-布赫, 耶迪桑, 聶斯特里尼亞(敖德薩州, 尼古拉耶夫州)
      • 波哈茨 (布查克)(敖德薩州西南部)
      • 塔夫里亞 (赫爾松州)
  • 克里米亞Krym ),又塔夫里亞、陶里達
  •   跨喀爾巴阡 / 喀爾巴阡 魯塞尼亞, 亞喀爾巴阡羅斯,喀爾巴阡烏克蘭等等
    • 馬拉穆列什
  • 布科維納(切爾諾夫策州)

歷史上由烏克蘭人(與其他主要民族)居住的地區,部分或全部在現代烏克蘭之外:

烏克蘭地區

 
烏克蘭中部(金色)、東部(深藍)、南部(淺藍)與西部(橙色)。有時,更多的南部州可以被稱為「東烏克蘭」。

地緣政治、歷史和文化層面的因素,在決定將烏克蘭不同地區劃分到半官方層面的地區時候,有擔起對應角色作用。地圖顯示了一些地區大致上的粗略位置。 「烏克蘭中部」、「烏克蘭東部」、「烏克蘭南部」和「烏克蘭西部」這些術語會經常被使用而出現。不過這些區域的邊界沒有明確的定義,通常僅作為一般上的參考。此類區域通常可能包括:

  • 烏克蘭中部,是一個更模糊的術語,通常表示西方或東南部總代稱所未包含的地區。
  • 烏克蘭東部,會指向頓河盆地、烏克蘭斯洛博達、陶里達大陸地區等。
  • 烏克蘭南部,通常包括整個塔夫利、克利福洛盆地以及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州地區。另外它可包括頓河盆地,特別是與亞速海相鄰的陸地。
  • 烏克蘭西部,會指向歷史悠久的加利西亞地區,也會包括沃利尼亞、波多利亞、外喀爾巴阡和/或布科維納。

除此外的其他術語就很少被使用到——例如「烏克蘭西南部」,它可以表示跨喀爾巴阡布查克 。有時,「烏克蘭東南部」一詞用於定義烏克蘭南部和東部的兩個地區。由於該國的形狀,狹義上,「烏克蘭北部」一詞通常用於表示切爾尼戈夫/蘇梅的隆起部分,或者更廣泛是指代整個波利西亞。 「烏克蘭西北部」幾乎完全是指歷史悠久的沃里尼亞地區。這使得「烏克蘭東北部」這個詞在其中是最為罕見——它要麼用作烏克蘭北部狹義定義的同義詞,要麼用作斯洛博達烏克蘭(尤其是蘇梅州)的同義詞。

歷史上的烏克蘭政權

參見

參考

  1. ^ 1.0 1.1 Birch, Sarah. 2000. 「Interpreting the Regional Effect in Ukraine Politics.」 Europe-Asia Studies, Vol. 52, No. 6, pp. 1017-41.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7-10-23.
  2. ^ 謝國斌. 烏克蘭的族群政治[J]. 臺灣國際研究季刊, 2015, 11(3): 129-153.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9-12-29.
  3. ^ Русина О. В. Сіверська земл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Енциклопедія іс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 у 10 т. / редкол.: В. А. Смолій (голова) та ін. ; Інститут історії України НАН
  • Paul Robert Magosci,Ukraine: A Historical Atlas, 1985.多倫多大學出版 ISBN 0-8020-3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