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森

瑞士盧塞恩湖邊上的城市

盧塞恩[1][2][註 1],又譯盧塞恩(德語:Luzern),位於德語區,是瑞士中部盧塞恩州的首府,位於琉森湖畔。盧塞恩由於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情懷成為重要的旅遊城市。

盧塞恩
Luzern
從頂部順時針方向:卡佩爾橋、垂死獅子像、老城區、城牆、傳統壁畫建築
從頂部順時針方向:卡佩爾橋垂死獅子像、老城區、城牆、傳統壁畫建築
盧塞恩旗幟
旗幟
盧塞恩官方圖章
圖章
盧塞恩在瑞士的位置
盧塞恩
盧塞恩
坐標:47°03′08″N 8°18′21″E / 47.0523°N 8.3059°E / 47.0523; 8.3059
國家 瑞士
盧塞恩州
琉森區
面積
 • 總計29.11 平方公里(11.24 平方英里)
海拔436 公尺(1,430 英尺)
人口(2019年12月31日)
 • 總計82,257人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郵編6000-6009
網站www.luzern.ch

地理

城市盧塞恩位於琉森湖的西北岸,位於羅伊斯河的出水口。羅伊斯河將城市分為舊城區和新城區,河上的卡佩爾廊橋、六角形水塔及斯普洛耶橋將新舊城連接到一起。

此外,盧塞恩城還包含度假勝地皮拉圖斯峰瑞吉峰及部分布爾根施托克

盧塞恩市區面積 29.1 平方公里,其中的居住面積占 44.2%,農業用地占 30.2%,森林面積占23.7%,無法利用的土地占1.9%。

歷史

盧塞恩城的創立時間至今也未能確定。很可能已經在古羅馬或甚至更早時期就出現了小的人類定居點。[3]

一千三百多年前,盧塞恩是琉森湖畔的一個小漁村。

大約750年,本篤會聖萊奧德伽爾(Saint Leodegar)修道院於此建立,此後盧塞恩便逐漸發展起來。

13世紀,阿爾卑斯山聖哥特哈德通道 (St. Gotthard Pass) 開闢後,盧塞恩成為跨越阿爾卑斯山轉運貨物的重要商鎮。

1291年,盧塞恩被哈布斯堡王朝侵占。

1332年,盧塞恩加入瑞士聯邦

反宗教改革運動中,盧塞恩是天主教的堡壘,耶穌會以此為基地對抗加爾文主義

1653年,盧塞恩成為農民反貴族運動的中心。

1798年 - 1803年,盧塞恩成為拿破崙赫爾維蒂共和國的首都。

1841年, 盧塞恩脫離瑞士聯邦獨立,並成為其後1847年獨立聯盟(Sonderbund)戰爭的導火索。

1848年,盧塞恩重新加入瑞士聯邦。1860年的統計數據表明該州40%的人口仍然從事農業生產。

20世紀,盧塞恩的人口增長仍然十分緩慢,明顯低於周邊都會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1981年,盧塞恩連通A2高速公路。2007年,盧塞恩與利陶相繼以微弱的優勢通過了合併的公民投票,2010年兩市完成合併,使盧塞恩的人口到達75000人。雖然盧塞恩有意繼續合併附近的小型城鎮,但相繼遭到了拒絕和反對。

政治

盧塞恩的立法機構盧塞恩市大議會(德語:Grosser Stadtrat),一共有48個席位,每四年舉行一次選舉。最近的一次是在2020年3月。目前大議會中席位分配如下:

  • 瑞士社會民主黨:13
  • 瑞士綠黨:9
  • 瑞士自由民主黨:9
  • 基督教民主人民黨:6
  • 瑞士人民黨:5
  • 綠色自由黨:4
  • 青年綠黨德語Junge_Grüne_(Schweiz):2

盧塞恩的行政機構盧塞恩市(執行)議會(德語:Stadtrat),議會由五名議員組成。每名議員同時負責一個部門。現任議員是[4]

  • 市長兼教育部長:貝阿特·齊斯利德語Beat Züsli(社會民主黨)
  • 社會部長:馬丁·梅爾基(自由民主黨)
  • 財務部長:弗蘭奇斯卡·比奇·施陶布(基督教民主人民黨)
  • 建築部長:曼努埃拉·約斯特(綠色自由黨)
  • 環境、運輸和安全部長:阿德里安·博爾古拉(綠黨)
  • 書記:米歇爾·布赫

觀光

琉森湖

 
琉森湖

盧塞恩鄰於琉森湖,又稱四森林州湖(德語:Vierwaldstättersee)(圖一),湖水面積很大,被群山環繞,湖上遊輪及小艇穿梭,是度假勝地。

聖萊奧德伽爾教堂

聖萊奧德伽爾教堂(德語:St. Leodegar im Hof)(圖二)位於琉森湖邊山腳下,始建於735年,1633年翻修並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

 
聖萊奧德伽爾教堂(St. Leodegar im Hof)

皮拉圖斯峰

從盧塞恩湖上乘船到Alpnachstad,再乘登山電車可達皮拉圖斯峰(德文:Pilatus)(圖三)。

 
皮拉圖斯峰(Pilatus)

羅伊斯河

羅伊斯河(德語:Reuss)流經盧塞恩,其源頭即是琉森湖。河上有一條建造於1333年的木橋,叫卡佩爾廊橋(德語:Kapellbrücke),又稱教堂橋(圖四),全長204米;其全由木板建成,上有蓋頂,蜿蜒河上,有如一條水上長廊。橋內一幅幅圖畫描繪十七世紀時盧塞恩的故事。行人過橋,半路行經一座六角形水塔,原本是13世紀的古堡。板橋和古堡是盧塞恩最著名的標誌。1993年,卡佩爾廊橋曾發生火災,現已重新修復。

位於卡佩爾廊橋的下游不遠處有一條建於1408年的斯普洛耶橋,橋上懸掛17世紀Kaspar Meglinger所作的一系列中世紀繪畫,名為「死亡的舞蹈」。1568年橋中央加蓋一座小禮拜堂。

盧塞恩古城在羅伊斯河北面的小山坡上,現存城牆、城門塔樓和四座瞭望塔。

 
卡佩爾廊橋

獅子廣場

獅子廣場(德文:Löwenplatz)附近的公園中有一座丹麥雕刻家伯特爾·托伐爾德森製作的垂死獅子像(德語:Löwendenkmal)(圖五)。作品刻畫了一隻受傷的獅子,紀念法國大革命時,在巴黎杜樂麗宮犧牲的850名瑞士僱傭兵馬克·吐溫稱這是世界上最讓人悲傷和感動的一塊石頭。

 
垂死獅子像

博物館

  • 瑞士交通博物館(德文:Verkehrshaus der Schweiz)展覽不同年代的火車、汽車、輪船和飛機等交通工具,內有瑞士唯一的超大屏幕IMAX電影院。此博物館為瑞士最大及最多遊客參觀的博物館。盧塞恩著名畫家 Hans Erni的博物館坐落於瑞士交通博物館內。
  • 瓦格納紀念館
  • 畢加索紀念館
  • 盧塞恩美術館(德文:Kunstmuseum Luzern)
  • 冰川公園(德文:Gletschergarten)
  • 歷史博物館(德文:Historisches Museum)
  • 盧塞恩自然博物館(德文:Naturmuseum Luzern)

文化

  • 盧塞恩復活節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 zu Ostern):每年復活節期間於KKL琉森文化和會議中心及大教堂內舉行[5]
  • Fumetto - 國際漫畫節(Fumetto - Internationales Comix-Festival):每年4月舉行,為期1周。2019年舉辦時間為4月6日 - 14日。
  • 盧塞恩頂級田徑運動(Spitzen Leichtathletik Luzern):每年7月舉行。
  • 盧塞恩帆船賽(Lucerne Regatta):每年5月底或6月初在盧塞恩的紅湖(Rotsee)上舉行,2019年舉辦時間為5月31日 - 6月2日。
  • Blue Balls Festival:每年7月末舉行,為期一周。2018年的舉辦時間為7月20日 - 28日。
  • 琉森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 im Sommer):每年夏日舉行,為期一個月,2018年的舉辦時間為8月17日 - 9月16日。
  • 世界(銅管)樂隊音樂節(World Band Festival):每年9月底在KKL琉森文化和會議中心舉行,2018年的舉辦時間為9月22日-30日。
  • 瑞士城市馬拉松 - 盧塞恩 (SwissCityMarathon - Lucerne):每年10月末舉行,2018年的舉辦時間為10月28日。
  • 盧塞恩布魯斯音樂節(Lucerne Blues Festival):每年11月中旬,來自世界各地的布魯斯藝人會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內於盧塞恩各個指定地點演奏。2018年的舉辦時間為11月10日-18日。
  • 盧塞恩鋼琴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 am Piano):每年11月中下旬,2018年的舉辦時間為11月17日-25日。

藝術

文學

畫作

友好城市

(註:來源[6]

注釋

  1. ^ 琉森(德語:Luzern,中國大陸常譯盧塞恩

參考文獻

  1. ^ 中國地名委員會 (編). 卢塞恩.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 商務印書館: 426. 1993. ISBN 7-100-00798-4. NLC 000662644. 
  2.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編). Luzern 卢塞恩.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1642.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 (簡體中文)
  3. ^ 德语:Geschichte von Luzern (PDF). Luzern Tourismus. 2017年 [2018年12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年4月1日). 
  4. ^ Stadtrat. Stadt Luzern. [2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1). 
  5. ^ 重要活动&节庆(德语). Luzern Tourismus AG. [2018-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8). 
  6. ^ 卢塞恩市的友好城市. [2018-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