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
白玉蟾(1134年—1229年[1]),字如晦、紫清,號海瓊子、武夷散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州瓊山(現海南島),南宋道士。主張性命雙修,是內丹理論家、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一般認為,白玉蟾組織了金丹派南宗的教團組織,為南宗的實際建立者。
生平
本名葛長庚。後來母親改嫁,繼為白氏子,遂易姓白,又名白玉蟾。白玉蟾年少聰明,7歲賦詩,9歲時能背誦《周易》、《尚書》、《詩經》、《春秋》等儒家9經。21歲那年在信中稱自己「三教之書,靡所不究」,後來又說,「世間有字之書,無不經目」。然而白玉蟾初試科舉卻落選。據說是因為考官認為他太過驕狂。據說白玉蟾後到儋耳山修道,並遇見道教金丹派南宗四祖陳楠,陳楠授之以丹法、雷法。後宋寧宗詔征赴闕,召對稱旨,封為「紫清明道真人」。嘉定十年(1217年),白玉蟾收彭鶴林與留元長為弟子。後白玉蟾立「建宗傳法」之所,「四方學者,來如牛毛」。改變了張伯端至陳楠以來南宗一般單傳的歷史。
白玉蟾主張性命雙修。他在《無極圖說》中謂:「道也,性與命而已。性無生也,命有生也。無者萬物之始也,有者萬物之母也。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不窮之謂易。易即道也。」
道教神霄派也奉他為本派祖師之一。白玉蟾撰有多種雷法著作。《道法會元》收錄有陳楠、白玉蟾所傳神霄派譜系。白玉蟾主張以內煉為基礎,實行雷法與內丹術相結合。認為雷法、符咒的靈驗與否,主要以行法者之內煉工夫高下而定。
據說白玉蟾後回歸故鄉瓊州,在文筆峰頂羽化升仙。文筆峰上至今留有白玉蟾遺蹟。
才能、著作
白玉蟾能寫詩、作賦、寫書法以及畫畫。常乘酒興即席揮毫,他可以創作篆書、隸書、草書,能畫人物、梅竹。《天朗氣清詩帖》是白玉蟾的傳世之作,現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足軒銘》卷是其草書作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他還創作過一首名叫《少年行》的詩。[2]
白玉蟾著作甚多,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道德經章句注》行世。後由彭耜(彭鶴林)纂輯白玉蟾著作為《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又有謝顯道等編《海瓊白真人語錄》、彭耜編《海瓊問道集》等。《道法會元》收錄有白玉蟾多篇雷法著作。
參考文獻
-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福建省志人物志(上).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2012-08-29]. ISBN 7-5004-412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陳烈,武夷清風,海峽文藝出版社,2019.07,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