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儀歐
盧儀歐(1911年—1937年10月),字次韓,別號慕廬。河南省滑縣人。他為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名列2015年8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生平[1]
河南省國立東南大學、中央軍校畢業。任陸軍第七十師第四二九團上校團長。忻口會戰中日軍血戰三日,全身負傷而陣亡。
盧儀歐1911年出生在滑縣城內一個世代書香之家。幼年即十分仰慕岳飛,立下報國的大志。祖父盧以洽,父親盧壽彤,均為清末拔貢、當地知名人士。其父於1915年大學畢業後,曾長期在河南各地中學和專門學校任教。1924年,盧儀歐隨父就讀於省立沁陽市第十三中學。1927年考入金陵軍官學校。次年,隨校遷往山東。不久,轉趕瀋陽,任東北講武堂少校隊副。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盧儀歐目睹日本軍隊瘋狂的侵略行徑,義憤填膺,深感亡國之痛,每談及此事,總是聲淚俱下。1933年,被保送南京步兵專門學校第一期深造,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翌年畢業後,分到晉綏軍第七十師所部任職,駐防於綏遠包頭。
1936年5月,蒙古族德王公開投日,成立「偽蒙古軍政府」。11月,日偽軍以大量兵力向綏東發起進攻。傅作義調遣部隊進行了紅格爾圖之役,大獲全勝。接着,又取得收復百靈廟之大捷。盧儀歐參加了這兩次戰鬥,在對偽軍王英部作戰中,曾受到上級的嘉獎。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盧儀歐所在的都隊駐守於雁門關。10月初,華北日軍自代縣大舉南犯,旨在攻占太原。時任二一五旅四二九團上校團長的盧儀歐所在的十九軍,在晉北崞縣阻擊日軍。10月中旬,盧團堅守忻口以北界河鋪一帶陣地。因戰況慘烈有時終日不得飲食,然盧儀歐仍精神旺盛,率部苦戰,多次擊退日軍的猛烈進攻,斃傷敵人甚眾,盧團亦傷亡過半。
10月27日,盧儀歐奉命率已剩少數兵力的餘部攻取正面敵人占領的一處高地。他身先士卒,冒着硝煙彈雨衝向敵陣,與敵人展開搏鬥。激戰中,盧儀歐不幸身中數彈而陣亡,時年26歲,臨終時仍口呼殺敵不止。其所部官兵奮戰不退,大部殉國,生還者僅十餘人。
20多年後,當時擔任忻口前線中路兵團總指揮兼六十一軍軍長的陳長捷,在《忻口戰役追記》一文中寫道:「十九軍的兩個團,經幾日的劇戰消耗,傷亡十分慘重,被敵衝垮下來,團長盧儀歐陣亡。」盧儀歐的英名將與忻口抗戰一同永載史冊。
註釋
- ^ 《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曾國傑編輯,戰史叢刊第十二種,國防部史政局編,民國3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