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嵬城,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是寧夏現存唯一一座有完整城郭的西夏城址。該城址始建於宋天聖二年(1024年),起初作為軍事用途,西夏滅亡後轉為民用,為西夏北地中軍司所在地,明初時已經基本廢棄。明清年間的多次大地震對城池造成了嚴重的損壞。省嵬城整體呈方形,其中東城牆因蓋有村莊而損毀嚴重。2001年及2013年,省嵬城先後被列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省嵬城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
分類古遺址
時代
編號7-0487-1-487
認定時間2013年3月5日

歷史

宋天聖二年(1024年),李德明在占領定州之後,於定州修建了這座城池[1],其目的是為了抵禦諸蕃[2]:99-101西夏滅亡後,城池失去原有的軍事用途,但還有普通居民居住。至明代時,省嵬城已經基本廢棄[3]明熹宗天啟七年時(1627年)[4]和清乾隆四年(1739年)[5],寧夏發生大地震,省嵬城遭到了嚴重損壞。1920年海原大地震時,省嵬城遭到了嚴重破壞,城牆出現了大範圍坍塌[6]。1965年、1966年時,寧夏博物館對省嵬城遺址的考古發掘中,考古隊清理出了南城門的遺址,並根據出土文物基本斷定此處即為省嵬城城址[2]:99-101。2001年7月1日,省嵬城遺址被確定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在2004年時,有媒體報道稱東段的城牆被村莊嚴重破壞,其中部分城牆被當地居民取土燒磚而徹底掘平[7]。2013年5月,省嵬城址被確立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

結構

省嵬城址位於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是寧夏現存唯一一座有完整城郭的西夏城址,古城呈方形,城牆用土夯築而成。東城垣已被一座村莊所覆蓋,西、北、南三面城牆則直接暴露在外,其中以西側和北側的城牆保存較好。現存長度上,東牆長593米,西牆長590米,南牆長587米,北牆長588米,城牆下窄上寬且基本連續,城牆高約2至4米不等,最高處達6米,底部寬約13米。西側和北側的城牆沒有城門,東側和南側各有一座城門,每個門只有一個門道,門洞兩側各有鋪設一條長條石塊作為基座,基座上方有4個圓形石柱礎。門道中建有一道石門檻,高約30厘米。石門檻兩端各有一個石門枕,門枕上方有溝槽,類似原有門框的位置。溝槽北面有1個半圓形的孔,是為承載門樞的軸孔,高出地面50厘米。城四周建有護城河,河寬6米,深1米左右。城內西北角距西城牆300米、距北城牆200米的位置,有一片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區域,堆集有大量的青磚、瓦礫、陶片,此處有可能是官府所在地或官吏的住宅,或是廟宇的所在地。[9]:130-131[6][2]:99-101[10]

出土文物

1965年、1966年時,寧夏博物館對省嵬城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在這次發掘中考古人員發掘出了大量的木炭和駱駝、牛、羊、馬等動物的獸骨,以及大量西夏風格的禿髮瓷人頭像。此外,城內還出土了瓷罐、瓷瓶、瓷碟、瓷碗、鐵斧、鐵刀、鐵釘、弩機牙等物品,另有「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各一枚,南宋「建炎通寶」一枚,金「正隆元寶」一枚,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北宋錢幣,如「至元通寶」、「皇宋通寶」、「元豐通寶」等,各類錢幣總計135枚[9]:130-131

參考資料

  1. ^ 清·吳廣成《西夏書事·卷十》:天聖二年春二月,德明作省嵬城於定州。
  2. ^ 2.0 2.1 2.2 陳炳應. 西夏文物研究.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85-08-01: 508. CSBN 11157·24. 
  3. ^ 《大明一統志》:省嵬城 河東廢城,未詳其始。
  4. ^ 《明史·五行志》:寧夏各衛、營、屯、堡自正月己巳至二月己亥,凡百餘震,大如雷,小如鼓如風,城垣、邊牆(即今長城)、墩台悉圮。
  5. ^ 省嵬城探秘. 寧夏日報. 2014-03-20. 
  6. ^ 6.0 6.1 6.2 呂春華. 西夏古城今安在 宁夏省嵬城遗址的前世今生. 大眾考古. 2013-2, 6: 87–89. 
  7. ^ 西夏省嵬城遗址应得到保护. 光明網. 2004-04-12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26) (中文(中國大陸)). 
  8. ^ 我区再添17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寧夏日報電子版. 2013-06-11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9) (中文(中國大陸)). 
  9. ^ 9.0 9.1 潘夢陽. 宁夏胜览. 銀川: 寧夏人民出版社. 2003-04-01: 217. ISBN 7-227-02543-8. 
  10. ^ 今昔西夏遗址——省嵬城. 人民網. 2011-03-19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