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上柴聯司

砸上柴聯司,或稱砸聯司「工總司」砸「聯司」事件上柴聯司事件八四武鬥,是以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工總司)為首的「造反派」組織攻打上海柴油機廠群眾組織「上柴聯司」的行動,是上海市文化大革命時期規模最大的武鬥事件。[1]:856文革初期,1967年一月風暴中,工總司等造反派奪取上海全市權力,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員會。而上海柴油機廠職工則分為「東方紅」和「上柴聯司」兩派,社會上不滿一月風暴和工總司的勢力聚集在支持上柴聯司的旗幟下,組成「支聯站」,引發全市性的兩大派分歧。1967年8月4日,以工總司為主體的十萬造反派攻打上柴聯司。武鬥中一千多人受傷,武鬥後八百多人被關押。砸上柴聯司兩個月後,上海武鬥基本平息。

背景

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的成立

經過一系列事件,1967年1月,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簡稱「工總司」)等造反派組織奪取了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上海市人民委員會(政府)的權力,於1967年2月5日正式成立上海人民公社,23日更名為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以下簡稱「市革會」),掌握上海全市權力。

這一時期,上海發生多次武鬥。[1]:853

上海柴油機廠兩派的形成

上海柴油機廠(簡稱「上柴廠」)位於上海東北角工業區軍工路,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柴油機生產工廠,直屬於上海市第一機電工業局,職工六千多名。上柴廠兩派的形成,源於如何評價原上柴廠廠長朱文斌。[1]:856

1966年9月15日,「反朱派」成立「紅色革命指揮部」,10月31日,與廠內觀點相同的其他組織聯合成立「東方紅革命造反總部」(以下簡稱「東方紅」),成員約有一千人。[1]:86012月2日,「東方紅」加入工總司,正式宣布成立工總司上柴大隊。[1]:861

另一派於1966年10月4日成立「文化大革命群眾串聯總站」,1967年1月10日又與廠內觀點相同的其他組織聯合成立「革命造反聯合司令部」(以下簡稱「聯司」),成員約有三千人。[1]:8601966年12月底後也加入了工總司,掛在工總司楊浦區分部下。1967年3月,「工總司」清理各區組織狀況,聯司由此斷了與工總司總部的關係。[1]:861

「東方紅」指責聯司是老保(老保守派),[1]:860聯司指責「東方紅」文革前「都是黨委的紅人」、「只造市裡的反,不造家裡的反」,[1]:8621966年12月後,兩派衝突不斷。[1]:864紅衛兵組織中,交大「反到底」、同濟「東方紅」、「首都三司駐滬聯絡站」等曾組織調查組進上柴廠。紅衛兵大多支持「東方紅」。紅衛兵意見直接影響工總司。[1]:865

歷史

市革會和工總司總部最初想促進東方紅和聯司的聯合,但未成功。[1]:867

3月,張春橋建議派解放軍宣傳隊(簡稱「軍宣隊」)進駐上柴廠。[1]:8673月23日,軍宣隊進駐上柴廠。4月1日,軍宣隊宣布「聯司大方向有問題,不對頭,錯了」。4月24日下午召開全廠廣播大會,經市革會討論,明確表態支持「東方紅」,說「聯司大方向錯了,而且一錯再錯」。[1]:868

5月5日,張春橋講話說:「為了想識別一下(上柴廠兩派)究竟哪一個是左派,北京和外地在上海的三十幾個左派學生組織和上海的所有左派組織,工人的,學生的,機關的,都介入了。」[1]:869

6月前後,陳卜昌(上海汽車配件廠工人、老造反派)、全向東(上海交通大學助教湯福坤)的加入,開始將上柴廠內兩派的矛盾擴展到全上海。[1]:869-870陳卜昌提出聯合全市反對派。[1]:871聯司的支持者成立了許多聯絡站,簡稱「支聯站」,7月,全市支聯站達627個。社會上不滿一月風暴、工總司等的各種勢力聚集在支聯站的旗幟下,結成新的反對派陣營。[1]:872是時,全向東提出「上海必須第二次大亂!」[1]:875

7月18日,上柴廠發生武鬥,「東方紅」一方的解福喜被打死。7月21日,工總司為首的上海各造反派組織在人民廣場召開聲討聯司追悼解福喜大會。[1]:878這時,反對派準備建立全市性組織支聯總站,7月30日下午,得到消息的王洪文召集工總司總部負責人會議,決定趁機將他們一網打盡,[1]:8807月31日晚,上體司成員抓捕了參與支聯總站成立會議的26人。[1]:883

8月2日,市革會發出《上海市革命委員會給上柴聯司革命群眾的一封公開信》,要求聯司群眾「抓出殺害解福喜同志的兇手及其幕後策劃者」。[1]:8898月3日下午5時,市革會代表、三軍代表、記者乘宣傳車前往上柴廠,聯司成員扣留了車輛,毆打並扣留二十多人。市革會得知後決定當夜召開聲討聯司大會。[1]:8908月4日凌晨1時左右,「控訴聯司罪行大會」在人民廣場召開,數萬人參加。大會結束後,一輛卡車撞倒了工總司冶金系統聯絡站所屬的三個造反派,[1]:891致一人重傷。在場的冶金系統聯絡站造反派都認為卡車是聯司或支聯站的。工總司冶金局造反隊負責人曹可祥當即帶領冶金系統的造反派包圍了上柴廠。[1]:892

8時左右,造反派領導(王承龍、王洪文、張寶林、王腓利、戴立清、潘國平、耿金章等)開會討論如何解決事態,[1]:895決定先採取宣傳攻勢。對宣傳車、接近上柴廠大門的人,聯司成員以鐵螺帽回應。不少人受傷,包括王腓利、戴立清、耿金章。[1]:896

僵持到中午,一些造反派已開始採取行動強攻。此時王洪文決定由工總司出面行動。[1]:898到下午2時左右,已攻下上柴廠的三分之二。[1]:899下午5時,聯司被徹底擊垮。6時3刻,武鬥全部結束。[1]:902當日,上柴廠工人任紅寶死亡,第二天被發現。此外沒有死人。[1]:903傍晚,王腓利布置了一些船隻在黃浦江上巡邏,防止聯司從水路逃走。[1]:900李遜稱,武鬥中一千多人受傷,武鬥後八百多人被關押。[1]:903據《楊浦區志》記載,武鬥中,聯司成員被打傷120多人,其中傷重送楊浦區中心醫院搶救的有30人。當天,被送到楊浦公安分局關押的聯司成員有570多人,他們被連夜審訊。第二天350多人分別被送往市公安局和其他區公安局。[2]

8月7日和8日,工總司連續發出《關於處理支聯站的通告》、《關於緊緊掌握鬥爭大方向,堅決制止武鬥的通告》,要求所屬組織「不得借解散支聯站為名,沖砸不同意見的群眾組織」。[1]:904但是仍有許多武鬥發生,理由大多是「砸支聯站」。[1]:905

砸聯司時,毛澤東就在上海,對砸聯司表示讚賞。9月8日,張春橋稱讚了砸聯司行動。[1]:906砸聯司兩個月後,上海武鬥基本平息,局面穩定。[1]:911

上海電視台現場拍攝了紀錄片《砸爛聯司》記錄此事。[3]

評論

  • 毛澤東當時在上海看了砸聯司的紀錄片後說:「在工人階級內部,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的工人階級內部,更沒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為勢不兩立的兩大派組織。」[4]這段話被選入《毛主席視察華北、中南和華東地區時的重要指示》。
  • 徐景賢評論說,聯司和工總司的矛盾,是在野的造反派和掌權的造反派的矛盾激化的表現,「奪權和反奪權,奪取權力後如何瓜分權力,這是上柴『聯司』問題所以爆發的深層的社會原因。」據徐景賢回憶,毛澤東視察了砸聯司後的上海,又看了砸聯司的紀錄片,才下決心武裝十萬工人,而且同意重建上海民兵。徐景賢認為,毛澤東覺得上海的形勢完全不同於武漢,工人造反派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毛澤東是「完全同意和堅決支持」砸聯司的。[5]
  • 《楊浦區志》評論說,「聯合奪權後,為了權力再分配,不同派別造反組織的頭頭,派性膨脹,聯而不合,甚至發生武鬥;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一夥也縱容、策劃、利用武鬥,來達到其剷除異己,一統上海天下之目的。」「在張春橋、姚文元的支持下,王洪文一手策劃製造一場攻打『上柴聯司』的全市最大的武鬥事件。」[2]
  • 李遜評論說,砸聯司徹底摧毀了本已混亂的文革理念。[1]:911工總司等造反派對幹部、反對文革者動不動批鬥,重複「走資派」對待自己的方式,封死了些許改變社會制度或社會關係的可能,使文革徹底進入死胡同。[1]:912

參考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李遜. 革命造反年代:上海文革运动史稿. 香港: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ISBN 978-019-944168-6. 
  2. ^ 2.0 2.1 施叔華主編;上海市楊浦區志編纂委員會編. 杨浦区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5: 1063. ISBN 7-80618-086-9. 
  3. ^ 唐晨光. 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11: 126. ISBN 978-7-106-03404-7. 
  4.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 第六卷).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 103. ISBN 978-7-5073-3992-5. 
  5. ^ 徐景賢. 文革名人徐景贤最后回忆. 香港: 星克爾出版有限公司. 2013. ISBN 9789889945701. 

擴展閱讀

  • 王芳. 官僚派系政治与群众组织的产生──以上海柴油机厂为例(1966–1967). 二十一世紀. 2016, (6): 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