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三國平原郡般縣(今山東德州臨邑縣)人,東漢末年文學家。頗有才氣,但性情狷狹、頗為驕狂、不能容物。與孔融交好,被孔融推薦去投效曹操。後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去劉表處。後又因對劉表口出惡言,被劉表遣送到黃祖處。黃祖性情急躁,加之禰衡在宴席上言行失態,遂將禰衡絞殺

祢衡
祢衡
《三國演義》中的祢衡像
時代東漢末年
主君曹操劉表黃祖
姓名祢衡
正平
籍貫平原郡般縣(今山東德州臨邑縣
出生173年
逝世198年(26歲)
江夏郡夏口
《鸚鵡賦》 《吊張衡文》等

生平

早年交遊

興平年間,祢衡到荊州避難。[參1]

建安元年(196年),禰衡北遊到許都。當時許都初建,正是天下名士顯貴雲集之處。祢衡也寫了一封名刺帶在身上,但直至字跡都磨掉了也未投奔任何人。有人問他:「為何不結交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呢?」禰衡說:「怎麼要使我去結交這些殺豬賣酒的小兒!」那人再問:「覺得曹公(曹操),荀令君(荀彧),趙蕩寇(趙融[註1])怎樣?」禰衡仇視曹操,亦怕曹操手下相害而不評論,見荀彧儀表堂堂,趙融大腹便便,就說:「文若可借他的臉給人弔喪(弔喪一般派有姿貌的人去,意為荀彧虛有其表),稚長可讓他管理廚房膳食(諷刺趙融愛吃肉)。」又說:「荀彧只是比其他人好,跟真正有才學的人相比根本沒什麼。」這種粗俗無禮的作風使得眾人都不喜歡他。[參1][註2]

禰衡唯獨與孔融楊修交好,常常稱:「除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外,別無人物[註3]」孔融也欣賞其才華,與小自己20歲的祢衡結為忘年之交,互相稱對方為「仲尼不死」、「顏淵復生」[註4]。建安元年(196年),孔融作《薦禰衡表》向漢獻帝劉協推介他。[參1]

投效曹操

孔融幾次向曹操推介祢衡,曹操很想見他。禰衡因鄙視曹操而藉口有狂疾不見,並對曹操口出狂言。曹操對此頗為不悅,礙於其才名浮世不加殺害,於是任其為鼓史(掌鼓的官吏[註5]),試圖羞辱禰衡。建安二年(197年)八月的宴會上,各位鼓史都要脫掉原本的穿著換成鼓史服。輪到禰衡了,他擊鼓奏《漁陽》,容貌姿態與眾不同,節奏動聽悲壯,聽到的人無不感慨。因為其不換衣服而被下吏呵斥,禰衡就來到曹操面前,脫去衣物,赤裸站着,慢條斯理地換上鼓史服之後,又擊鼓離開,面不改色。曹操大笑說:「孤本想羞辱禰衡,反讓禰衡羞辱了孤。」[參1][註6]

後孔融因此責備禰衡,並說曹操對其誠意,禰衡同意向曹操賠罪。同年(197年)十月,孔融拜見曹操,說禰衡求見。曹操大喜,等禰衡到很晚。祢衡穿着布單衣、粗布鞋帽來了,坐在曹操營門外,持大杖捶地,大罵曹操。曹操急呼人準備三匹良馬和兩個騎兵,對孔融說:「禰衡這個小子,居然敢來上前侮辱!孤殺其如雀鼠,但這個人有虛名,遠近皆知,今日殺了禰衡的話,眾人會覺得孤不能容人,不如遣送去劉表處,你覺得怎樣?」孔融無奈。於是曹操命令兩個騎兵扶送祢衡至南陽[參1][註7]

出發之前,眾人於城南為其設宴送行,為了報復禰衡的屢次無禮,彼此說好準備視禰衡如無物來作弄他。後來禰衡到了,眾人都坐在席位上,一個也不起來迎接他。禰衡號啕大哭,眾人都問其原因,禰衡說:「我走在屍柩之間,怎能不悲哀?」(我都走在靈柩之間了,怎麼能不悲傷呢?)此舉當場令眾人哭笑不得。[註2]

投效劉表

因佩服禰衡的才氣名聲,劉表和荊州的士大夫們起初對祢衡以上賓之禮相待,不管是文書還是議論常常由他定奪。一次劉表和眾文人起草奏章,竭盡才思。禰衡當時外出不在,回來見到這份草奏,打開後還沒仔細看就扯壞丟在地上。面對驚駭的劉表,禰衡要來紙筆,片刻即寫就奏章,文筆和文義相當精妙。劉表很高興,愈加器重他。[參1][註8]

然而祢衡後來又侮辱怠慢劉表。劉表感到羞憤,不能容忍,因知道江夏太守黃祖性急,就將祢衡送給他(以借其手殺之[註9])。(亦有記載稱,祢衡是因得罪劉表的近臣而受誣陷,劉表因此逐漸疏遠並驅逐禰衡。[註10]

投效黃祖

禰衡到了黃祖處之後,黃祖待他很好。祢衡為他撰寫文書,輕重疏密全都安排得當。黃祖拉着他的手說:「處士[註11],這正合我的意思,和我心裡想說的話一樣。」黃祖的長子黃射更是與其相善。有次黃射跟禰衡出遊時,一起讀蔡邕所作的石碑文,黃射愛其文辭,回去後很遺憾當時沒能抄錄,禰衡說:「我雖然只看了一遍,還是能記住的,唯有石碑破損處的兩個字不明。」於是把碑文寫了出來。黃射派人去抄下碑文,回來查對,與祢衡寫的一模一樣,當時的人無不驚嘆佩服。黃射曾大宴賓客,有人向他獻上鸚鵡,黃射對祢衡舉起酒杯說:「希望先生以鸚鵡作一篇賦,讓賓客們高興。」祢衡提筆便寫,中間無更動,文采頗為華美。[參1]

殺身之禍

 
位於武漢漢陽區的祢衡衣冠冢

建安三年(198年),黃祖在蒙衝船上大宴賓客,禰衡舉止怪異,出言不遜,黃祖覺得難堪而呵斥他,禰衡瞪着他罵道:「死老頭說甚麼話!」黃祖大怒,令卒役把他拉出去,準備施以笞刑。禰衡又大罵不止,黃祖氣得叫人絞殺他。黃祖的主簿一向忌恨祢衡,當即就把他殺了。當時黃射聽到消息之後,打著赤腳衝過來相救,可惜來不及,哭著說:「此人有異才,曹操和劉表都不殺他,大人為何殺他?」黃祖說:「此人罵你的父親是死老頭,如何不殺他?」。爾後黃祖對殺祢衡一事感到後悔,便將其加以厚葬。被殺之時,年止26歲。[參1][註12]

作品

祢衡的作品在南北朝時已大多散佚。[註13]隋書·經籍志》有《祢衡集》2卷,今佚。

現存作品[註14]

 
祢衡墓後方所刻鸚鵡賦全文

鸚鵡賦》。托物言志,為漢賦代表作之一。鸚鵡洲即由此得名。李白在詩中稱讚其「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參9]

  • 弔文

《吊張衡文》。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認為其「縟麗而輕清」[參10]

  • 碑文
    • 《魯夫子碑》
    • 《顏子碑》。
  • 書信

僅存一殘句:「訓夷皓之風。」

相關典故

文無加點、文不加點

祢衡寫《鸚鵡賦》時,中間未作任何更改。後用「文無加點」、「文不加點」來形容寫文章才思敏捷,一氣呵成。《後漢書·祢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參1]」《<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酒瓮飯囊

祢衡譏諷人無能的尖刻之語。一作「飯囊酒瓮」、「酒囊飯袋」、「飯坑酒囊」。《抱朴子·彈祢》:「荀彧猶強可與語,過此以住,皆木梗泥偶,似人而無人氣,皆酒甕飯囊耳。[參3]」《顏氏家訓·誡兵》:「今世士大夫,但不讀書,即稱武夫兒,乃飯囊酒甕也。[參11]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評價

  • 曹操:「孤殺之無異於雀鼠,……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所聞」。[參2]
  • 孔融:「顏淵復生」[參5]。「淑質貞亮,英才卓礫。……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瞥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有神。……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疾惡若仇。[參12]」「正平大雅,固當爾邪?[註15][參1]
  • 傅玄:「衡以交絕於劉表,智窮於黃祖,身死名滅,為天下笑者,譖之者有形也。」[註16]
  • 葛洪:「雖言行輕人,寧願榮顯,是以高遊鳳林,不能幽翳蒿萊,然修己駁刺,迷而不覺,故開口見憎,舉足蹈禍。賫如此之伎倆,亦何理容於天下而得其死哉?猶梟鳴狐嚾,從皆不喜,音響不改,易處何益。許下,人物之海也。文舉為之主任,荷之足以至到,於此不安,已可知矣。猶必死之病,俞附越人,所無如何。朽木鉛鋌,班輸歐冶所不能匠也。而復走投荊楚間,終陷極害,此乃衡懵蔽之效也。蓋欲之而不能得,非能得而弗用者矣。於戲才士,可勿戒哉!」[參3]
  • 李白:「魏帝營八極,蟻觀一禰衡。黃祖斗筲人,殺之受惡名。吳江賦鸚鵡,落筆超羣英。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鷙鶚啄孤鳳,千春傷我情。五嶽起方寸,隱然詎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參9]
  • 王補:「祢衡徒以侮辱曹操取快一時,操……以雀鼠視祢衡,一再假手,斃於黃祖,奸雄意忌,自古所嘆。然解衵裸立,果大雅所當爾邪?適以長後進輕獧之焰,而授殺士者以口實也。……無行才士率廁茲傳文人之目,遂為世詬,流宕忘返,君子懼旃。劉摯嘗言『士當以器識為先,一命為文人,無足觀矣』,葉適亦謂『文不足關世教,雖工無益』,士之學古而負才俊者,尚鑑於斯。」[參13]
  • 黃山[註17]:「祢衡誠不幸,亦視所遘何時,所不屈者何人耳。固非濡忍苟賤,求合當世,以弋富貴者也。不得中行,必也狂狷乎? 」[參14]

後世創作與民間形象

 
《三國演義》繡像對於祢衡裸衣擊鼓的描繪

小說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禰衡於〈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中出場,佔據篇幅一半的戲份。故事敘述其於199年受孔融推薦而投奔曹操[註18]。曹操有介紹很多文臣武將給禰衡聽,禰衡羞辱了所有人。因此張遼非常生氣,欲殺禰衡,受曹操阻止。 禰衡評論這些人的用途如下:[參15]

  • 荀彧:吊喪問疾(符合史實)
  • 荀攸:看墳守墓(出處:《荀攸傳》:攸少孤。及曇卒,故吏張權求守曇墓。攸年十三,疑之,謂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將有姦!」衢寤,乃推問,果殺人亡命。由是異之。)
  • 程昱:關門閉戶(出處:《程昱傳》:時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聞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太祖從之。紹聞昱兵少,果不往。)
  • 郭嘉:白詞念賦(出處:《郭嘉傳》裴引王沈《魏書》載曹操表:「臣聞褒忠寵賢,未必當身,念功惟績,恩隆後嗣。……故軍祭酒郭嘉,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
  • 張遼:擊鼓鳴金(出處:《樂進傳》:曹操《表稱樂進于禁張遼》)
  • 許褚:牧牛放馬(出處:《許褚傳》:糧乏,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陳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餘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
  • 樂進:取狀讀招(出處:《樂進傳》:以膽烈從太祖,為帳下吏。)
  • 李典:傳書送檄(出處:《李典傳》裴引王沈《魏書》:典少好學,不樂兵事,乃就師讀春秋左氏傳,博觀群書。)
  • 呂虔:磨刀鑄劍(出處:《晉書》卷三十三《王祥列傳·(弟)王覽》:初,呂虔有佩刀,工相之,以為必登三公,可服此刀。虔謂祥曰:「苟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固辭,強之乃受。祥臨薨,以刀授覽,曰:「汝後必興,足稱此刀。」)
  • 滿寵:飲酒食糟(出處:《滿寵傳》裴引《世語》:王淩表寵年過耽酒,不可居方任。……寵既至,進見,飲酒至一石不亂。帝慰勞之,遣還。)
  • 于禁:負版築牆(出處:《于禁傳》:禁既至,先立營壘,不時謁太祖。……徐鑿塹安營訖,乃入謁,具陳其狀。)
  • 徐晃:屠豬殺狗[註19]
  • 夏侯惇:「完體將軍」(意為諷刺其五官不全,《夏侯惇傳》: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
  • 曹仁:「要錢太守」(出處:實為曹洪,《曹洪傳》:始,洪家富而性吝嗇,文帝少時假求不稱,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獄當死。)
  • 其餘:衣架,飯囊,酒桶,肉袋

為鼓史(演義改寫為鼓吏)的情節與史實基本一致,另有敘述禰衡裸衣罵曹操:「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仲尼臧倉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因此曹操借讓祢衡去荊州勸降劉表之名,強行派兩騎兵以馬送走禰衡,又讓手下文武在東門為其餞行。荀彧交代眾人不可起身,祢衡因此罵他們都是死屍,眾人憤怒,想殺死禰衡,受荀彧阻止。

劉表也不喜歡祢衡,但知道曹操欲借其手而殺之,使其背上害賢的罵名,故又將祢衡轉送給黃祖,向曹操顯示自己有見地。祢衡辱罵黃祖如同是被祭拜的神「雖受祭示,恨無靈驗」。黃祖怒道:「汝視我為土木偶人耶?」而將其斬殺。臨刑之前,祢衡仍大罵不止。劉表聽到其死訊後嘆息不已,將其安葬於鸚鵡洲邊。曹操聽到後大笑說:「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羅貫中記述後人有詩說禰衡:「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喪首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戲劇曲藝

 
《狂鼓史漁陽三弄》插圖
  • 明代劇作家徐渭著有雜劇《狂鼓史漁陽三弄》,與其他三部雜劇一同收入《四聲猿》。劇本描繪祢衡死後,在陰間判官的要求下與曹操重演擊鼓罵曹一事。祢衡認為「小生罵座之時,那曹瞞罪惡尚未如此之多,罵將來冷淡寂寥,不甚好聽。今日要罵呵,須直搗到銅雀台分香賣履,方痛快人心。」最後祢衡受玉帝徵召升天為官,曹操留在陰司之中。由於徐渭曾將自己比作祢衡[註20],也曾將被陷害至死的好友沈錬比作祢衡,將嚴嵩比作曹操[註21],有學者認為該劇是一部影射、諷刺現實之作。
  • 京劇著名傳統劇目《擊鼓罵曹》以祢衡為主角,情節改編自《三國演義》,講述祢衡羞辱曹營眾人,裸衣擊鼓大罵曹操,最後被曹操派去荊州說降劉表的故事。劇中的祢衡不畏權貴、嫉惡如仇,與曹操的陰險毒辣、虛偽矯飾形成鮮明對比。[參16]該角色由老生飾演,擅演者有汪桂芬譚鑫培余叔岩楊寶森等。另,川劇、漢劇、徽劇、滇劇、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均有此劇目。[參17]
  • 京韻大鼓《擊鼓罵曹》,情節改編自《三國演義》,白鳳鳴駱玉笙等擅演該曲目。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後漢書·卷80下》,出自范曄後漢書

注釋與引用

    註:

  1. ^ 趙融,字稚長,與曹操同為西園八校尉之一,曾任蕩寇將軍。
  2. ^ 2.0 2.1 《三國志·荀彧傳》裴注引《衡別傳》[參2]
  3. ^ 據《抱朴子·彈祢》,祢衡還提到了荀彧,雖然認為其只是比其他人強,並不能與孔融、楊修相提並論:「衡……呼孔融為大兒,呼楊修為小兒。荀彧猶強可與語,過此以住,皆木梗泥偶,似人而無人氣,皆酒甕飯囊耳。」[參3]金樓子·立言》中也有相似的記載:「祢衡云:『荀彧強可與語,餘人皆酒甕飯囊。』」[參4]
  4. ^ 《三國志·王粲傳》裴注引《典略》:(路粹奏孔融罪)又云:「……衡與融更相讚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也。』融答曰:『顏淵復生。』」[參5]
  5. ^ 周禮·地官司徒》〕: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6. ^ 李昉等編的《太平御覽·卷五百八十二》原文為:「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引《後漢書》記載禰衡聽曹操這話後,就對曰:「不敢以先王之法服爲伶倫之衣。」[參6]
  7. ^ 《三國志·荀彧傳》裴注引《文士傳》[參2]
  8. ^ 《抱朴子·彈祢》稱祢衡為劉表起草的文件是與孫權的書信:「表欲作書與孫權,討逆於時已全據江東,帶甲百萬,欲結輔車之援,與共距中國,使諸文士立草,盡思而不得表意。乃示衡。衡省之曰:『但欲使孫左右持刀兒視之者,此可用爾,儻令張子布見此,大辱人也。』即摧壞投地,表悵然有怪色,謂衡曰:『為了不中蕓鋤乎?惜之也。』衡索紙筆,便更書之,眾所作有十餘通,衡凡一歷視之而已,暗記書之,畢以還表。表以還主,或有錄所作之本也,以比校之,無一字錯,乃各大驚。表乃請衡更作,衡即作成,手不停輟,表甚以以為佳而施用焉。」[參3]
  9. ^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二》胡三省註:表怒衡而送與祖,知祖性急,必不能容衡,是直欲寘之死地耳。[參7]
  10. ^ 《三國志·荀彧傳》裴注引《傅子》:衡稱表之美盈口,而論表左右不費繩墨。於是左右因形而譖之,曰:「衡稱將軍之仁,西伯不過也,唯以為不能斷;終不濟者,必由此也。」是言實指表智短,而非衡所言也。表不詳察,遂疏衡而逐之。[參2]
  11. ^ 古時對有才華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的稱謂
  12. ^ 有關祢衡之死更詳細的敘述見李昉等編的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三引《衡別傳》,其載祢衡死於十月,被黃祖絞殺:十月朝黃祖,在艨沖舟上,賓客皆會,作黍臛。既至,先在衡前,衡得便飽食,初不顧左右。既畢,復搏弄以戲。時江夏有張伯雲亦在座,調之曰:「禮教云何而食此?」正平不答,弄黍如故。祖曰:「處士不當答之也?」衡謂祖曰:「君子寧聞車前馬屁?」祖呵之,衡熟視祖罵曰:「死鍛錫公!」祖大怒,令五伯將出,欲杖之,而罵不止,遂令絞殺。黃射來救,無所復及,悽愴流涕曰:「此有異才。曹操及劉荊州不殺,大人奈何殺之?」祖曰:「人罵汝父作鍛錫公,奈何不殺?」[參8]
  13. ^ 《後漢書·祢衡傳》:其文章多亡雲。[參1]
  14. ^ 散見於《文選》、《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輯於《全後漢文·卷八十七》。
  15. ^ 針對祢衡裸衣一事
  16. ^ 《三國志·荀彧傳》裴注引《傅子》[參2]
  17. ^ 黃山:王先謙弟子,曾整理、校補《後漢書集解》。
  18. ^ 按正史,199年時,禰衡已亡。
  19. ^ 正史禰衡評論陳群司馬朗
  20. ^ 徐渭在悲嘆胡宗憲之死而作的《十白賦·鸚鵡》中寫道「我則祢衡,賦罷隕涕」。
  21. ^ 徐渭《與諸士友祭沈君文》:「而公之死也,詆權奸而不已,致假借於他人,豈非激裸於三弄,大有類於摑鼓之祢衡耶?」《哀沈參軍青霞》:「參軍青雲士,直節凌邃古。伏闕兩上書,裸衣三弄鼓。萬乘急宵衣,當庭策強虜。借劍師傅驚,罵座丞相怒。遺國辱帥臣,籌邊著辭賦。截身東市頭,名成死誰顧。」

參考文獻

主要書目:《後漢書·卷八十下·文苑列傳第七十下/ 禰衡

    參: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後漢書·卷八十下·文苑列傳第七十下·祢衡傳》,范曄著。
  2. ^ 2.0 2.1 2.2 2.3 2.4 三國志·魏志十·荀彧傳》,陳壽著,裴松之注。
  3. ^ 3.0 3.1 3.2 3.3 抱朴子外篇·卷四十七·彈祢》,葛洪
  4. ^ 金樓子·卷四·立言篇》,蕭繹
  5. ^ 5.0 5.1 三國志·魏志二十一·王粲傳》,陳壽著,裴松之著。
  6. ^ 太平御覽·卷五百八十二◎樂部二十○鼓
  7. ^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二·漢紀五十四》,司馬光著,胡三省注。
  8. ^ 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三◎資產部十三○鍛
  9. ^ 9.0 9.1 李白望鸚鵡洲懷禰衡
  10. ^ 文心雕龍·哀弔》,劉勰著。
  11. ^ 顏氏家訓·卷第五·誡兵》,顏之推著。
  12. ^ 孔融薦禰衡表
  13. ^ 《後漢書集解》,王先謙撰。
  14. ^ 《三國志集解》,盧弼撰。
  15. ^ 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16. ^ 胡世鐸. 智能人格与权势人格的冲撞:京剧《击鼓骂曹》赏析. 中國戲劇. 1993, (09): 46–49. 
  17. ^ 京剧剧目考略·击鼓骂曹. 2006-01-14 [2016-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