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3處)(1979年?月?日)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簡介
|
備註
|
1 |
紅軍川河蓋戰鬥遺址 |
1934年 |
川河鄉楠木村(涌洞鄉楠木村楠木坳組漆樹林山董上) |
紅二六軍團黔東獨立師1934年11月28日撤離根據地時的最後一次戰鬥遺址 |
1979年
|
2 |
紅三軍倒馬坎戰鬥遺址 |
1934年 |
峻岭鄉壩芒村(隘口鎮壩芒村長五間組廟董) |
賀龍在開闢黔東特區秀山西部地區根據地中,紅三軍第七師於1934年8月30日至9月1日打擊秀山楊卓之民團部隊的一次戰鬥遺址 |
1979年
|
3 |
紅三軍司令部舊址-二道龍門 |
清 |
峻岭鄉百歲村(隘口鎮百歲村彭家寨組二道龍門) |
紅三軍司令部舊址——二道龍門位於峻岭鄉百歲村,是賀龍在創建湘鄂川黔根據地中為迎接紅六軍團西征來南腰界會師,率紅三軍轉戰於此的司令部舊址。 |
1979年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22處)(1987年?月?日)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簡介
|
備註
|
1 |
石堤崖棺 |
南北朝(唐) |
石堤鎮石堤居委會下碼頭居民組 |
石堤崖棺分布在以石堤為中心的北河和梅江河交匯處20公里的河道兩岸,共16處37具。屬唐代以前獽、蜒人首領墓葬遺址。 |
|
2 |
打妖家洞遺址-打繞寨 |
元 |
大溪鄉關聯村酉水河東岸(大溪鄉豐聯村打撈寨組) |
為宋、元時期九溪十八洞之一,被稱為打妖家的民族古城遺址,是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四月十七日援遼旋歸祭祖日(即土家年)發祥地。 |
|
3 |
九溪十八洞起義遺址—石堤卷洞門 |
元 |
石堤鎮石堤居委會下碼頭居民組卷洞門 |
石堤場,位於北河和梅江河匯合處。為宋,元時期九溪十八洞少數民族抗元起義遺址之一。 |
|
4 |
龍鳳客寨橋 |
元代 |
龍鳳鄉客寨村平江河上(清溪場鎮司城村中寨組客寨) |
始建於元代,時稱鍾靈橋,為6孔石墩三重檐長廓式木結構平橋建築。全長19間,59.4米,寬6.59米。橋中問原有祭楊四將軍的亭樓一座。整座橋外型壯觀,是縣內最典型的民族橋樑古建築。 |
|
5 |
鳳凰山古蹟 |
元 |
縣城東南迎鳳鄉白沙村 |
山上有元代靈官殿、金頂及南天門,明代觀音閣、傳燈寺,清代覽勝亭等遺址。現存有元初楊金贊煉丹石臼、丹興井及桃花洞,蓮花洞和南天門題刻等。還有民國時獨立15師師長王東元題寫的兩米高巨型陰刻大字「來儀」石刻。 |
|
6 |
楊氏土司城遺址 |
元 |
龍風鄉司城村(清溪場鎮司城村司城組司城街) |
系宋、元、明、清四朝平茶洞長官司治所和楊氏土司祖廟。 |
|
7 |
宋農土王廟 |
明 |
宋農鄉紅旗村 |
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擴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建築為四進兩廂二天井穿逗木結構建築,橫長31.5米,縱長49.5米,廟側有一祭祖用的擺手壩,是土家族人擺手祭祖場所和思南土司後裔田氏的宗祠。 |
|
8 |
清溪古地道 |
明 |
清溪場望落村(清溪場鎮沙南村楊家城組亂葬崗) |
地道縱橫交錯,地園約1公里。地道平均高約1.5米,寬0.5米,可容1人彎腰通行。每隔10米左右的拐彎處,有一放置油燈的土墩和可容1人藏身的掩體。是明代苗族人民創造的地道作戰工事。 |
|
9 |
苗王墳 |
明代 |
清溪場鎮東林居委會大墳堡居民組 |
又名「苗王墓」,俗稱「大墳堡」。墓冠呈圓形,封土高8米,頂部直徑5米,底部周長80米。是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苗族首領吳佬仡(吳老K)稱苗王,率領川、湘、黔三省邊區苗民反抗明王朝暴政戰死後,當地苗民掩埋遺體而壘成的墓葬。 |
|
10 |
「烏楊過江」古蹟 |
清 |
中和區烏楊村 |
為明代前生古木。烏楊古樹高22.5米,胸圍4.23米,因樹桿倒伏橫臥大溪河,又由對河岸向上生長出胸圍約2米的樹桿。冠幅580平方米,巨影婆娑。樹旁有乾隆二年(1737)初建秀山城時的石拱小橋一座。為秀山縣四景之一的「烏楊過江」一景。 |
|
11 |
鏨字橋(含摩崖石刻) |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 |
蘭橋鄉岩屯村(蘭橋鎮寨瓦村三道組任家堰) |
結構三重檐涼亭,長28.7米,寬4.2米,橋頭石壁上有0.7米見方的「皇清康熙三十七年戊寅」石刻和乾隆年間「東玄記」佛教石刻。為縣內民族古建築之一。 |
|
12 |
巨豐古堰 |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 |
美沙鄉芒洞村(清溪場鎮三合村喻家園組五拱橋) |
尾部迄至涌圖鄉太陽村。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引平江水入堰,全長23.5公里,灌面1.2萬畝。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的永豐堰以相同流向流於下側,雙堰灌面4萬餘畝,是縣境內規模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 |
|
13 |
溪口天生橋 |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
溪口鄉五龍村溪口河上(溪口鎮五龍居委會中街居民組) |
建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橋為四孔石墩雙重檐長廊式木結構平橋建築。長55.65米,寬7.35米。橋頭均有磚牆門洞,上有彩繪人物、花鳥圖案,橋兩頭刻有楷書「天生橋」三字和譚灼石刻楹聯。為縣內民族古建築之一,距橋上游一公里處的河東岸離地1.5米的石壁上,有「八家橋石刻」的摩崖。 |
|
14 |
紅軍橋 |
1932年 |
塘坳鄉齊心村枷檔河上(清溪場鎮壩麻村交溪場組枷檔河) |
原名枷檔河橋,建於1932年。為雙孔石墩四重檐長亭樓廓式木結構平橋建築,長22.2米,寬7.5米,高7.45米。1934年10月3日賀龍領導的紅三軍某部為接應紅六軍團來黔東會師時路經此橋,並在橋上召開軍事會議。 |
|
15 |
雅江紅軍洞 |
1934年 |
雅江鄉車田村(雅江鎮江西村車田組) |
1934年11月黔東獨立師轉戰去湖南時,政委段蘇權在梅江戰鬥中負傷,路經該村時被農民李木富救護,養傷於此洞。 |
|
16 |
巴盤蘇維埃舊址-廖家祠堂 |
清 |
三合場鄉巴盤村(清溪場鎮三合村大龍門組祠堂邊) |
原為廖姓祠堂。1934年9月,由賀龍的警衛連長、巴盤鄉游擊隊隊長黃治安創建。 |
|
17 |
壩芒蘇維埃舊址-老屋 |
1934年 |
峻岭鄉壩芒村(隘口鎮壩芒村長五間組院子頭) |
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黔東特區所轄壩芒鄉蘇維埃駐地。 |
|
18 |
二野前委及其司令部舊址——鳳鳴書院 |
嘉慶二十三年 |
縣城南鳳鳴書院(現為民族中學) |
清代嘉慶二十三年(1818)修建的四橫四進七天井木結構四合院平房建築,建築面積2478平方米,佔地15畝。為解放戰爭時期川東地下黨秀山特別支部活動據點和解放軍進軍大西南時二野前委及其司令部舊址。1949年12月1日凌晨,劉伯承、鄧小平率二野前委直屬機關由洪安進駐鳳鳴書院至12月4日離開。前委在這裡組建了重慶軍管會,並部署了成都戰役。 |
|
19 |
洪茶渡口(含二野前委址) |
1949年 |
洪安場與湖南茶洞之間花垣河上的渡口(洪安鎮邊城居委會洪安居民組洪安碼頭) |
洪茶渡口及解放軍二野前委舊址洪茶渡口,1949年11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十二軍先頭部隊由此渡河人川。二野前委舊址,系劉伯承、鄧小平、張際春、李達等領導人入川後的第一個駐所,洪安場復興銀行(今洪安營業所)。 |
|
20 |
獅山石刻 |
民國二年(1913年) |
梅江邑中村獅子山石壁上 |
陰刻「放觴靜思」四個顏楷大字。為民國2年(1913)吳雋熙題刻。 |
|
21 |
石堤摩崖石刻 |
1925年 |
石堤中碼頭梅江河岸石壁上(石堤鎮石堤居委會上碼頭居民組中碼頭) |
刻有呈斗方「化險為夷」四個陰刻大字。為民國時期湖北船幫建碼頭的題記。 |
|
22 |
古生物化石遺址-扁口洞 |
更新世 |
龍池鄉野坪村(涌洞鄉野坪村野坪組岩山坳扁口洞) |
已在洞中徵集有6個目26屬種,包括大熊貓、劍齒象、獵狗、巨貘和犀牛等在內的30多種100餘件動物化石和省研究員張某考察初定為古人種牙齒化石4顆。 |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1處)(1991年5月21日)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簡介
|
備註
|
1 |
楊柏舟墓 |
1922年 |
隘口鎮新院村新院子組貓背山腳黃泥坡 |
|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批文物保護單位(?處)(2001年?月?日)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簡介
|
備註
|
1 |
鎮南關 |
清同治元年(1862年) |
膏田鎮水車村毛坪組 |
|
2001年
|
2 |
陳家砦堡 |
清 |
妙泉鎮熱水塘村響塘組 |
|
2001年
|
3 |
萬壽橋 |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 |
梅江鎮邑中居委會邑北組 |
|
2001年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0處)(2011年6月9日)[1]
序號
|
名稱
|
時代
|
地址
|
簡介
|
備註
|
1 |
梅江賀龍德政碑 |
1987年 |
梅江鎮邑中居委會較場組梅江河五拱橋下游100梅江河右岸 |
|
|
2 |
梅江解放軍烈士墓 |
1971年 |
梅江鎮邑中居委會 |
|
|
3 |
寄岩古道 |
清代 |
中平鄉八排村營盤組寄岩碼頭 |
|
|
4 |
溪口陳家祠堂 |
清代 |
溪口鎮五龍村五組堂口上 |
|
|
5 |
溪口嚴思和墓 |
1959年 |
溪口鎮黃楊扁擔村七組十二場 |
|
|
6 |
小溝摩崖石刻 |
清代 |
石堤鎮大坳村幹溪組小溝 |
|
|
7 |
棉花坡古道 |
清代 |
官莊鎮鴛鴦村棉花組柏香灣 |
|
|
8 |
秀山烈士陵園 |
2005年 |
官莊鎮乜敖居委會三組廖家墳 |
|
|
9 |
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 |
中華民國 |
烏楊街道烏楊居委會原部隊農場市政園林局苗圃西南角 |
|
|
10 |
彭國屏德政碑 |
中華民國 |
中和街道解放居委會團結巷珠寶田組 |
|
|
11 |
武廟 |
清乾隆四年(1739年) |
中和街道東風居委會擁軍街59號 |
|
|
12 |
石耶吳紹修民居 |
清代 |
石耶鎮余慶居委會正街 |
|
|
13 |
洪安喻和尚民居 |
清代 |
清溪場鎮南丘村中南丘組 |
|
|
14 |
南丘楊氏民居 |
清代咸豐十年(1860年) |
清溪場鎮南丘村中南丘組 |
|
|
15 |
洪安語錄塔 |
1967年 |
洪安鎮邊城居委會洪安碼頭洪茶渡口西頭 |
|
|
16 |
洪安祝茂榮傳統民居 |
中華民國 |
洪安鎮邊城居委會正街 |
|
|
17 |
石家溝大拱橋 |
清代道光十四年(1834) |
宋農鎮龍鳳居委會土王廟組下寨石家溝 |
|
|
18 |
雲隘紅三軍指揮部舊址 |
民國二十三年(1934) |
鐘靈鎮雲隘村雲隘組街上 |
|
|
19 |
洪安龍運江民居 |
中華民國 |
洪安鎮邊城居委會洪安組正街 |
|
|
20 |
小浩酉秀橋 |
清代 |
妙泉鎮小浩村上壩頭 |
|
|
參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