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2月6日) |
移民加拿大是指人們遷徙至加拿大,並最終在該國永久定居的過程。這些移民中的大部分成為加拿大公民。1947年後,加拿大國內移民法經歷了很多重大的修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入境法令》和2002年開始沿用至今的《入境及難民保護法令》。
在加拿大的移民可以分為四種:家庭原因移民(有直系親屬是加拿大居民),經濟移民(熟練工人和行業人士),其他(因人道主義或體恤理由而接受的移民)以及避難者(逃避迫害、酷刑或殘酷懲罰的人)。
目前,加拿大以具有寬鬆的移民政策而聞名,這一特點體現在加拿大的種族多元性上。根據加拿大統計局 2001年的統計數據,加拿大十萬人以上的族群有34個,其他小族群不計其數。16.2%的人口屬於有色人種:人數最多的是南亞裔(占總人口的4.0%)、華裔(3.9%)、黑人(2.5%)和菲律賓裔(1.1%)。而比例上超過有色人種的少數族裔是不列顛、愛爾蘭和法國以外的白色人種,其中最多的是德國裔(10.18%)和意大利裔(4.63%),另外3.87%是烏克蘭裔 ,3.87%是荷蘭裔,3.15%是波蘭裔。(「北美印第安人」是指可能包括來自美國和墨西哥的群體,但其中大部分不屬於移民,占全國人口的4.01%。)其他白色少數族裔包括俄羅斯裔(1.60%)、挪威裔(1.38%)、葡萄牙裔(1.32%)和瑞典裔(1.07%)[1]。
歷史
經過早期的不列顛、法國殖民統治, 在接近兩個世紀的時間裡,共有四波主要的移民定居潮。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第五波。
第一波顯著的加拿大外來移民潮延續了近兩個世紀,這波移民潮主要是法國裔移民在魁北克省和阿卡迪亞緩慢有序地定居下來,同時也有小部分的歐美企業家和不列顛軍人。隨着逃離美國獨立戰爭的親英分子的大量湧入,這波移民潮才停息下來,這些移民主要是從美國中部瀕臨大西洋諸州遷徙到今天的安大略省南部、魁北克省東城、新不倫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因清拆土地而來的蘇格蘭高地人也在此期間成為加拿大的土地所有者。
第二波移民潮來自不列顛和愛爾蘭。1812年戰爭以後,加拿大殖民統治者鼓勵移民在加拿大定居,包括曾在戰爭期間服役的不列顛正規軍軍人。殖民統治者擔心美國人入侵,並且意圖抵制魁北克的法語勢力的影響,所以急於促使移民在有序地帶沿新建成的木板路定居,這些地方屬於人口稀疏的鄉村,大部分在上加拿大(今日的安大略省)。第二波移民潮中愛爾蘭人越來越多地遷徙到加拿大,並在1846年到1849年的愛爾蘭大饑荒時達到頂峰,這次饑荒致使數十萬愛爾蘭人來到加拿大海岸,儘管其中很大一部分先後改道去了美國。
加拿大人外遷到美國的數量超過美國遷入加拿大的移民,這一點有據可查。但歷史上也曾有短暫的幾個時期,情況相反。舉例來說,獨立戰爭時期的親英逃難者;卡里布/弗雷澤淘金熱和之後的克朗代克淘金熱期間也有很多美國淘金者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和育空定居;20世紀初期和某些政治動亂、戰爭時期(如越南戰爭)有移民者從北部平原遷徙至北美大草原。
第三波移民潮主要來自歐洲本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1911年-1913年達到頂峰(1913年有超過40萬移民)。第四波移民潮同樣來自歐洲,這次發生在1957年,有28萬2千人移民,這批數量可觀的非英語、非法語人口使加拿大的文化更加多元化。例如, 烏克蘭裔加拿大人占據烏克蘭和俄羅斯以外最多的烏克蘭人口。移民數量的下降也時有發生,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外還有美國大蕭條時期 。
20世紀70年代開始,來自第三世界的有色族裔成為移民中的壓倒性多數。1967年移民法案進行了修訂,這一情況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一法案作為加拿大官方政策沿用多年。馬爾羅尼執政時期,移民的許可標準被提高。到20世紀80年代末,第五波移民潮和之前相比略有增長(每年22萬5千到27萬五千)。目前大多數移民來自南非的英國裔與同樣是大英國協的印度人和來自中國、韓國的東亞移民,這一趨勢有望繼續保持。
1885年以前,限制移民主要是為了應對大股的移民潮而不是有計劃的政治決策,並且至少在官方政策里沒有專門針對某個群體或者民族。而在1885年,加拿大華人人頭稅法令首次通過,以應對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工作的華人勞工的增長。1900年和1903年,人頭稅相繼增高,限制了華人來到加拿大。1923年,政府通過了《華人移民法令》,在1923年到1947年間禁止華人進入加拿大。因歷史時期對華人移民的歧視,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政府進行了官方道歉聲明,並宣布將對華人移民作出補償。
2017發布的《胡潤報告》稱,中國富裕人群海外移民目的地國家中,美國是中國富豪最青睞的移民目的地,加拿大排名第二,英國名列第三。[3]
移民加拿大方法
移民加拿大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有多種途徑和資格要求,主要包括:
- 技術移民(Express Entry) 透過聯邦技術移民專業人才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積分制度申請。這是最主要的一種移民方式,適用於有工作技能的專業人士,根據年齡、學歷、語言能力、工作經驗等條件獲得綜合評分。
- 省提名移民(PNP) 加拿大各省及地區可根據當地勞動力市場需求,自行提名合格的永久居民申請人。很多省份都有PNP項目,要求及重點各不相同。
- 家庭團聚移民 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的配偶、共同生活伴侶、未成年子女、父母以及其他特定親屬均可申請移民加拿大。
- 投資移民 通過投資一定金額到加拿大政府基金或指定企業,獲得永久居民身份。不同省份的投資移民項目要求有所差異。
- 自雇移民 擁有相關資金和管理技能,能夠在加拿大自行創業並為當地經濟帶來利益的申請人。
- 難民及人道主義移民 出於難民或人道主義考量,符合加拿大相關條件和政策的人士。
無論選擇哪一種移民方式,申請人都需滿足加拿大的健康、人品、資金能力等基本要求,準備充分的證明文件和資料。提前做好評估和規劃很有必要。完成移民申請後,要預留時間準備將家當從香港寄加拿大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影響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移民,加拿大在2012年至2022年的平均GDP增長率超過2%,遠高於七大工業國組織的平均水平1.4%。但是,快速移民帶來的問題開始顯現。加拿大央行難以把握新移民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移民對供求兩端都有影響,但總體上導致了更高的利率需求;雖然移民有助於緩解勞動力短缺,但他們增加了消費支出和住房需求。儘管移民增加了年度GDP,但人均GDP自2016年第一季度以來僅增長了2.4%,而美國的增幅為11.7%。[4]
參見
參考文獻
- ^ 2006 Census: Ethnic origin, visible minorities, place of work and mode of transportation. The Daily. Statistics Canada. 2008-04-02 [200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3).
- ^ Population and growth components (1851-2001 Censuses). 加拿大統計局. [2010-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8).(英文)
- ^ 胡润:中国富人移民对英国兴趣下降. BBC 中文網. 2017-07-18 [2017-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5) (英國英語).
- ^ Scherer, Steve; Smith, Fergal. Analysis: Canada's immigration creates 'mirage' of economic prosperity - economists. Reuters. 2023-07-26 [2023-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4) (英國英語).
延伸閱讀
- Adu-Febiri, Francis (2009), Succeeding from the margins of Canadian society: a strategic resource for new immigrants, refuge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CB Pub ISBN 9781926585277
- Carment, David; David Jay Bercuson, The world in Canada: diaspora, demography, and domestic politics, McGill-Queen's Univ. Press, 2008, ISBN 97807735329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6)
- Kelley, Ninette; Michael J. Trebilcock, The Making of the Mosaic: A History of Canadian Immigration Policy 2nd,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0, ISBN 97808020953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8)
- Kranc,, Benjamin A; Elena Constantin, Getting into Canada : how to make a successful application for permanent residence, How To Books, 2004, ISBN 185703929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9)
- DeRocco, John F. Chabot. (2008) From Sea to Sea to Sea: A Newcomer's Guide to Canad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ull Blast Productions, ISBN 9780978473846
- Driedger, Leo; Shivalingappa S. Halli, Immigrant Canada: demographic, economic, and social challenge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9, ISBN 08020427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4)
- Moens, Alexander; Martin Collacott, Immigration policy and the terrorist threat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aser Institute, 2008, ISBN 97808897523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4)
- Noorani, Nick; Sabrina Noorani, Arrival Survival Canada: A Handbook for New Immigra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195428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9)
- Powell, John, Encyclopedia of North American immigration, Facts On File, 2005, ISBN 08160465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4)
- Walker, Barrington, The History of Immigration and Racism in Canada: Essential Readings, anadian Scholars' Press, 2008, ISBN 9781551303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9)
外部連結
- History of Canadian immigration at Marianopolis Colle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 Moving Here, Staying Here: The Canadian Immigrant Experienc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t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英文)
- Going to Canada - Immigration Porta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source of free and useful information for newcomers and prospective immigrants to Canada.(英文)
- Be Aware! Canadian import laws(英文)
- Immigration Watch Canada - a non-government immigration watchdo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 Multicultural Canada website(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