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南太平洋戰區

西南太平洋戰區South West Pacific theatr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主要戰場,包括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群島(除了蘇門答臘島)、婆羅洲澳大利亞新幾內亞領地(包括俾斯麥群島)以及所羅門群島西部。這一地區概念由盟軍西南太平洋地區司令部定義。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定義的西南太平洋地區
澳大利亞巡洋艦堪培拉號(中左)保護三艘正在卸載軍隊和給養的盟軍運輸船(後中右)
在新幾內亞米爾恩灣的澳大利亞軍隊
正在登上東京快車的日軍

在西南太平洋戰區,日軍主要與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菲律賓英國的軍隊進行戰鬥。

盟軍司令部

美國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負責指揮在菲律賓的美軍。菲律賓即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前身,而後者隨後又成為一個由西南太平洋、東南亞大陸(包括印度支那馬來亞)和澳大利亞北部組成的戰區的一部分,由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司令部指揮。但司令部很快就被解散,西南太平洋戰區最高統帥由西南太平洋地區最高盟軍司令麥克阿瑟擔任[1][a]。而太平洋地區的其他主要戰場,盟軍由美國切斯特·尼米茲將軍指揮。麥克阿瑟和尼米茲都接受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西方盟軍聯合參謀部領導。

日軍司令部

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大部分日軍是南方軍的一部分,後者於1941年11月6日組建,由寺內壽一指揮。南方軍負責陸軍在東南亞和南太平洋地區的地面和空中部隊。海軍聯合艦隊則負責指揮所有的日本艦艇、海軍航空隊海軍陸戰隊。由於日軍在行動層面沒有正式的聯合參謀部,因此南方軍和聯合艦隊在行動中的指揮結構和戰鬥區域是有重疊的。

主要戰役

注釋

  1. ^ Command of the South-East Asian theatre passed initially to British India Command and then in August 1943 to the joint Allied command known as South East Asia Command (SEAC).
  1. ^ Cressman 2000,第84頁.
  2. ^ Dull 1978,第61頁.
  3. ^ 3.0 3.1 3.2 Silverstone 1968,第9–11頁.
  4. ^ Dull 1978,第75頁.
  5. ^ Dull 1978,第91頁.
  6. ^ 6.0 6.1 6.2 6.3 6.4 6.5 Potter & Nimitz 1960,第732頁.
  7. ^ 7.0 7.1 7.2 Potter & Nimitz 1960,第759頁.
  8. ^ 8.0 8.1 8.2 Sulzberger 1966,第332–333頁.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