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航空艦隊 (日本海軍)
第十三航空艦隊(日語:第十三航空艦隊/だいじゅうさんこうくうかんたい Daijūsan Kōkū Kantai ?)是舊日本海軍的一支陸基海軍航空兵編制。十三航艦成立於太平洋戰爭中後期,隸屬於西南方面艦隊,主要任務為加強西南方向的防空能力,防備盟軍可能的從印度洋方向的反攻,後期轉為防禦盟軍對菲律賓等地的進攻。
大日本帝國海軍 | |
---|---|
官衙 | |
海軍省 軍令部 艦政本部 海軍航空本部 外局等列表 | |
地方組織 | |
鎮守府 警備府 要港部 | |
艦隊 | |
聯合艦隊 北東方面艦隊 中部太平洋方面艦隊 南東方面艦隊 南西方面艦隊 第十方面艦隊 支那方面艦隊 海上護衛總司令部 海軍總隊 | |
其他作戰部隊 | |
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 海軍陸戰隊 | |
主要機關 | |
學校列表 | |
歷史與傳統 | |
日本海軍歷史 日本海軍軍服 | |
其他 | |
階級列表 艦艇列表 兵裝列表 | |
歷史
1943年(昭和18年),盟軍從中太平洋方向發起了持續而猛烈的反攻,日軍在所羅門群島及新幾內亞一帶陷入了苦戰。同一時間,西南方向上雖然大體平靜,但盟軍的動向越來越積極。日軍憂慮盟軍會從印度洋方面向荷屬東印度、菲律賓一帶發起反攻,而着手強化西南方面的防空能力,監視印度洋、包括非洲南部在內的盟軍存在。日軍根據情報,判斷盟軍在加爾各答新建立印度洋擁有4艘戰列艦、兩艘航空母艦(一艘為誤認)、4艘護航航母、15艘巡洋艦(輕巡洋艦),考慮到意大利向盟軍投降,盟軍得以騰出手來將相應的艦隊轉移部署到錫蘭、進而從正面發動對日作戰的可能性非常高;另一種可能性,即盟軍從北澳大利亞揮師荷屬東印度的可能性也不小[1]。同時,日軍從菲律賓向滿洲一帶調走了一批作戰飛機(約240架),西南方向的防空能力頓時成為問題[2]。日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9月20日將原屬西南方面艦隊的第23航空戰隊(司令伊藤良秋海軍少將)及第28航空戰隊抽調出來組建了第十三航空艦隊。十三航艦成立後歸屬於西南方面艦隊指揮,執行護航反潛的任務,並進行對空警戒[3]。28航戰一直在菲律賓、文萊一帶進行反潛作戰,1944年下半年在蘇門答臘一帶與盟軍空中部隊展開交戰[4]。23航戰負責北澳大利亞方向,不久轉調至第一航空艦隊。
1944年12月下旬,雷伊泰島戰役(又譯萊特島戰役)已經接近尾聲,盟軍開始在呂宋島附近活動,籌備發起呂宋島戰役。1945年1月3日,西南方面艦隊根據情報判定盟軍已經在呂宋島南岸集結了大批兵力,同時在台灣島一帶還有至少3艘正規航母、3艘戰列艦的可觀兵力逡巡。日軍針對此種情勢,進行調動並改組編制[5]。6日軍令部指示十三航艦自西南方面艦隊獨立,首長不再由西南方面艦隊司令長官兼任;艦隊統括菲律賓、以及除北澳大利亞以外西南方面艦隊旗下所有航空部隊[6]。隨着戰局的迅速惡化,西南方面艦隊的指揮陷入了困難,日軍考慮進行進一步的改組工作。2月5日開始實行新的編制,第23航空戰隊(此時歸一航艦所屬)劃入十三航艦;十三航艦歸入第十方面艦隊[7]。此後十三航艦一直留在第十方面艦隊內[8]。
編制
1943年9月20日,新編成時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 根據截至3月25日部隊變動而推定[9]
- 第23航空戰隊
- 第153海軍航空隊、第381海軍航空隊、第753海軍航空隊
- 第28航空戰隊
- 第331海軍航空隊、第705海軍航空隊、第851海軍航空隊
- 第732海軍航空隊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後
1945年3月1日,菊水作戰前
- 馬來海軍航空隊、東印海軍航空隊
- 第23航空戰隊:濠北海軍航空隊
- 第28航空戰隊:第331海軍航空隊、第381海軍航空隊
- 附屬:第11~13、31海軍航空隊
1945年6月1日,戰敗前夕
- 第31海軍航空隊、第381海軍航空隊、第936海軍航空隊
- 第28航空戰隊:馬來海軍航空隊、東印海軍航空隊、印支海軍航空隊
司令長官
參謀長
注釋
參考文獻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大本営海軍部・聯合艦隊<4> 第三段作戦前期 第39巻. 朝雲新聞社. 1970年10月.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南西方面海軍作戦 第二段作戦以降 第54巻. 朝雲新聞社. 1976年3月.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中部太平洋方面海軍作戦<2> 昭和十七年六月以降 第62巻. 朝雲新聞社. 1973年2月. 各年度別帝國海軍戦時編制表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大本営海軍部・聯合艦隊<7> 戦争最終期 第93巻. 朝雲新聞社. 1976年3月.
- 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 戦史叢書 海軍航空概史 第95巻. 朝雲新聞社. 197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