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粄又稱簸箕板,客家小吃,有些地方又名卷粄、籠床粄、籠床板等。主要分布於閩西、粵西、贛南的客家,與廣東的拉腸粉很相似,因此許多人將其混為一談,其實其工藝和用料上並不相同。20世紀90年代以前在閩西客家絕大多是地區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1][2]
工藝
手工藝的差別,會對口感帶來較大的差異。其工藝簡單的說就是將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舀入直徑約三十公分的圓形簸箕內,左右搖動使米漿均勻,再入鍋用猛火蒸。約五分鐘後將蒸熟的薄薄一層米漿揭下,把炒熟的碎肉、蔬菜、蝦米、香菇等餡放入(餡的用料變化很大,主要根據各地或個人的喜好配製),捲成筒狀,澆上用醬汁即可。
參考文獻
- ^ 李文生,張鴻祥編,客家首府-汀州攬勝,廈門大學出版社,1993.05,第67頁
- ^ 客名君著,尋味客家,九州出版社,2020.09,第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