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斯·卡蘭塔

羅馬斯·卡蘭塔立陶宛語Romas Kalanta,1953年2月22日—1972年5月14日)是立陶宛的一名中學生,19歲時為反抗蘇聯統治而在考那斯街頭自焚,死後成為1970與1980年代立陶宛人反抗蘇聯的象徵[1]

羅馬斯·卡蘭塔
出生(1953-02-22)1953年2月22日
 蘇聯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祖基亞阿利圖斯縣阿利圖斯
逝世1972年5月14日(1972歲—05—14)(19歲)
 蘇聯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考那斯縣考那斯
死因自焚
職業學生、工人

生平

 
卡蘭塔自焚處的地上現有紀念他的刻字

卡蘭塔於1953年出生於阿利圖斯[2],為虔誠的天主教徒,立志成為一名神父,對蘇聯政府多有不滿[3],他在工廠工作的同時就讀夜校[3],會彈吉他與繪畫,留有一頭長髮並認同嬉皮的價值觀[4]。1972年5月14日,卡蘭塔在身上澆上3公升的汽油,在考那斯國家音樂劇院英語Kaunas State Musical Theatre前的廣場(1940年蘇聯控制的立陶宛人民議會英語People's Seimas宣布建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請求加入蘇聯之處[5])點火自焚,約14個小時後在醫院逝世。他在自焚前留下了一段遺言「我的死只怪國家」(Dėl mano mirties kaltinkite tik santvarką),直至1990年立陶宛獨立後才從克格勃的檔案櫃中公諸於世[3]。有謠言指卡蘭塔與幾名同學組成了愛國小組,抽籤決定由他來執行自焚任務[5]

蘇聯政府試圖掩蓋此事件,5月18日快速將卡蘭塔安葬[6],但目擊者已迅速將消息傳出,他的死引發了上千人上街抗議[7],高喊「自由立陶宛」並襲擊警局與黨部,有數百人被逮捕,紐約時報並報導蘇聯軍方也有一人死亡、數人受傷[8] 。其後一兩年內立陶宛又爆發了數起反蘇抗爭,僅1972年全國便有13人被卡蘭塔啟發而相繼自焚[6][9]

2000年,卡蘭塔獲追授一等維蒂斯十字勳章英語Order of the Cross of Vytis[2]

參考文獻

  1. ^ Coleman, Loren L. The Copycat Effect: How the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Trigger the Mayhem in Tomorrow's Headlines. Simon and Schuster. 2004: 57–58. ISBN 978-1-4165-0554-9. 
  2. ^ 2.0 2.1 Romas Kalanta, Ambassador of Freedom, and the Spring of 1972 in Kaunas. Office of the Seimas. [202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3). 
  3. ^ 3.0 3.1 3.2 Kamiński, Łukasz. Gyvieji fakelai. Bernardinai.lt. 2010-01-20 [2010-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6) (立陶宛語). 
  4. ^ Vardys, Vytas Stanley; Judith B. Sedaitis. Lithuania: The Rebel Nation. Westview Series on the Post-Soviet Republics. WestviewPress. 1997: 89. ISBN 0-8133-1839-4. [失效連結]
  5. ^ 5.0 5.1 Petersen, Roger Dale. Resistance and rebellion: lessons from Eastern Europ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91 [2021-07-30]. ISBN 978-0-521-770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9). 
  6. ^ 6.0 6.1 Anušauskas, Arvydas. KGB reakcija į 1972 m. įvykius. Genocidas ir rezistencija. 2003, 1 (13) [2021-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5) (立陶宛語). 
  7. ^ Misiunas, Romuald; Rein Taagepera. The Baltic States: Years of Dependence 1940–1990 revise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252–253. ISBN 0-520-08228-1. 
  8. ^ Smith, Hedrick. Some Cracks in the Kremlin Wall. The New York Times. 1972-05-28: E2. 
  9. ^ Vidzgiris, Julius. Lietuvos laisvės kovos 1940–1980. Aidai. September–October 1980, 5: 250–260 [2021-07-30]. ISSN 0002-208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2) (立陶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