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照垣(1892年12月16日—1972年10月8日),原名輝騰,又名嘉添照垣以字行中國廣東惠來人,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軍人。中國青年黨籍。

翁照垣

1932年淞滬會戰一二八事變,日本佐世保特別陸戰隊登陸上海,占領張華浜,進而進攻吳淞要塞。翁照垣時任19路軍78師156旅旅長,駐守吳淞要塞和寶山。佐世保陸戰隊派出2000人及坦克車,結果被趙金聲連擊潰。民國21年3月2日,19路軍及第5軍撤退至第二道防線(嘉定·黃渡防線),僅剩翁照垣旅仍在吳淞要塞,隨後在3月3日5時成功撤退至嘉定。原本撤退之路十分兇險,結果留下警戒的一個步兵排撤退時襲擾了日軍,使翁照垣旅成功撤退。

民間讚譽翁照垣「將軍奮起起南紀,志挽日月會山邱」(常燕生《翁將軍歌》)。

章太炎贈聯盛贊翁照垣:『李廣從來先將士,衛青未肯學孫武。』

常燕生作⻓詩《翁將軍歌》:『 李公昔駐春帆樓,旌旗破碎魚龍愁。 小兒弄舟嬉東海,欲斷鰲足覆神州。 修羅伸臂自天外,始遏貪吻完金甌。 當時經營頗慘澹,豈謂時會非人謀。 榱崩棟折三十載,坐見滄海生狂流。 高牙大纛裂疆土,赤眉銅馬皆通侯。 玄黃龍戰日盈野,氣盛亞美淩非歐。 豈知臥榻有乳虎,磨厲漸欲吞全牛。 潛師一夜入下蔡,萬里膏腴森戈矛。 三軍稟令令曰遁,暮渡遼水朝灤州。 此時元戎尚鎮靜,羅列絲管評清謳。 中朝大官亦解事,臥閱陵谷百不憂。 弭兵惟恃向戌舌,捐地未覺珠厓羞。 扶餘渤海吾故土,漢唐餘烈垂千秋。 爾來流民歲百萬,斬伐蒿艾植松楸。 盧龍塞斷蠮螉絕,太息烈士無田疇。 將軍奮身起南紀,志輓日月回山邱。 男兒報國自有道,毛錐棄去著兜牟。 東窮扶桑西碧海,上研飛鳥深潛虯。 歸來風雨漫祖國,巫祁正待庚辰收。 吳淞江頭夜一彈,杳杳天際遮飛舟。 滬人噤立色慾死,朝命仍擬和夷酋。 將軍長嘯指須發,劍氣噴薄如龍浮。 乾坤一擲箭脫手,眼底勢欲無仇讎。 雲蒸霧郁頃刻變,迅流轉石雷鞭幽。 袒懷白刃向前去,以血還血頭還頭。 長江萬里鎖廢壘,將軍立馬寒颼颼。 兼旬環擊不得下,伏屍百步驚沙鷗。 滬人咋舌忭且舞,奔走僵汗吟啾啾。 挈壺持襦供前線,後歸中繼無停留。 兵殘彈盡援不至,猶以殿退庇同仇。 嗚呼! 君不見廉頗李牧趙良將,生為逋客身羈囚。 又不見長城自壞檀道濟,時人悔唱白符鳩。 騎驢湖上豈得已,乘風聊作扶搖游。 豺狼在邑狐在室,雖有奇志安能酬。 天凝地閟萬物死,窮寒野哭多鵂鶹。 義軍十萬解甲去,白山黑水余荒陬。 請君為我回轍跡, 再整壯士成貔貅, 為君勒石刻琉球。』


戰後他獲頒中華民國國軍的青天白日勳章。1933年到1934年的閩變期間,他擔任駐安溪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1937年擔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隨後在1938年任第七戰區東江游擊司令。[1]

抗戰勝利後,翁照垣退出軍旅在汕頭和惠來兩地主要從商。翁照垣在汕頭曾經的住所位於如今的共和路附近,商平路永興街則有他的商行⸺「興記行」,專營錫礦和酒類。他還捐資、集資修建了汕頭新華電影院和新觀電影院。翁也去過法國學開⻜機,⻜機失控後,他跳艙後居然只是受了皮肉之傷,法國人驚異不已,前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的父親⸺鄒韜奮先生也對他交口稱贊,誇他是「勇敢的中國人」。

國共內戰後,翁於1949年遷居香港,並於1972年逝世。著作《一‧二八淞滬血戰史》 [2]

參考文獻

  1. ^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福建省歷史地圖集》,福建省地圖出版社,2004年
  2. ^ 《正面抗日戰場》(第二部 烽火大地)——關河五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