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丘
老丘是中國夏朝中晚期的都城,其真實性有待於考古發現,一般認為其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杜良鄉國都里村一帶[1]。夏朝第七位君主杼將都城從「原」遷至老丘,到第十三位君主胤甲時才將都城遷至西河[2][3]。春秋時期,老丘成為宋國的城邑,《左傳·定公十五年》記載「鄭罕達敗宋師於老丘」。
相關傳說和考古
在開封市的東北,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村子,名字卻叫「國都里」。據說這個地名一直被保留下來,歷代立碑相傳。據國都里村支部書記湛洪國回憶,新中國成立前小河南岸尚有個龐大的土丘,新中國成立後取土建房等把它挖掉了。據該村老人們回憶,他們祖輩都居住在這個地方,祖輩相傳夏朝的時候有個帝王的二兒子在陳留吃了敗仗,就帶着人往北撤,撤到東辛莊一帶稍作休整,然後又往北走到老丘這個地方停下來安營紮寨,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並把這個地方取名為國都里。這裡古代是較高的山丘,後來由於黃河多次泛濫,地平面升高,使山丘高出地面部分也不太明顯了,該村東北角一帶尚高出地面三四米,而站在國都里和招討營兩村之間,依然可以看出這裡的地勢高於周圍地面。正是由於地面高,曾有一次黃河發大水時,外村人紛紛跑到國都里村避難。1993年秋,市文物工作隊開始在國都里村附近開展了廣泛的考古調查工作,並對重點區域進行了勘探。然而,由於該區域屬於黃泛區,淤沙沉積甚厚,故未能發現老丘遺址的蹤跡。1998年春,該隊在配合商開高速公路建設的文物勘探中,在位於國都里村北僅1.5公里劉京寨的北部,探明一處較大型的古文化遺址,部分探孔在距地表12米到13米的深度,出土有明顯具有夏、商時期文化特徵的殘碎陶片。國內學術界多數人認為,今國都里村及其附近即應是夏都老丘所在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