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palate)是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口腔頂部構造,將口腔和鼻腔分開。在這一點上,鱷目也有類似構造,但除哺乳動物外絕大多數的四足類動物的鼻孔是直通口腔的。

口腔側視圖(2為硬齶,3為軟齶)
Palate exhibiting torus palatinus英語torus palatinus
標識字符
拉丁文Palatum
MeSHD010159
TA98A05.1.01.102
TA22778
FMAFMA:54549
格雷氏p.1112
解剖學術語
人類發聲構造;此圖顯示「齶」與「顎」為不同部位。圖中「顎」是指下顎(下頜),但圖未標示「上顎」(上頜)。

人類的齶包括硬齶軟齶兩部分:硬齶由左右齶骨的橫板和左右上頜骨的齶突組成,在出生前就應該形成,否則就是唇齶裂;軟齶則由五組肌肉和覆蓋的軟組織組成,在最後方懸有一個稱作齶垂的突出末端(俗稱的「小舌頭」),在吞咽時會上提遮住鼻咽防止食物進入鼻腔。

齶的演化使得鼻腔的嗅覺功能和鼻竇的呼吸濕潤功能不會受口腔內狀況影響,同時也會防止鼻腔的分泌液直接流入口腔,並提高了咀嚼時的舌頭的攪拌效果。

字辨

漢語字典上雖有「顎」(jaw)另義同「齶」(palate)[1],但兩者在解剖學上的位置、結構、意義不同,不宜混用誤用(顎是指口部上下整體的解剖結構);此外,「齶」雖為齶的異體字,但在中文繁體字使用地區,屬於古字也已棄用[2]

參考

  1. ^ 存档副本.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4). 
  2. ^ 存档副本. [2021-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