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根音
舌根音是按發音部位分類的一類輔音。在一般語音學家的術語裡,「舌根」位於「舌面後部」的後下方,與「咽壁」等被動發音部位相對。也有用作泛指由軟顎至聲門部位的輔音。
漢語發音
漢語發音研究中,「舌根音」也稱「舌面後音」,其發音位置在舌根和軟齶間,是氣流在這一部位受到阻礙後發出的輔音[1]。
漢語普通話21個獨立聲母輔音根據發音部位分為唇音、舌尖音、舌面音和舌根音。其中舌根音主要有3個,即g(/g/)、k(/k/)和h(/h/),發音時/k/比/g/衝出的氣流強,/h/是氣流從舌根與軟齶間的窄縫摩擦成聲。在漢語拼音全部的398個音節中舌根音/g/、/k/、/h/分別有19個、18個和19個,約占音節總數的14%[1]。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李青青; 姜麗萍; 張娟娟; 何鑫燕. 舌根音构音障碍的个案研究.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誌. 2014, (3): 223-224. doi:10.3969/j.issn.1672-4933.2014.03.018.
- ^ 譚志滿; 范耀斌. 鹤峰方言舌根音声母/ŋ/及其丢失原因.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