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森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芬森環形山(Finsen)是月球背面南半部一座較年輕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32-11億年前的愛拉托遜紀[1],其名稱取自出生於法羅群島丹麥籍科學家暨理療學家,1903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獲得者尼爾斯·呂貝里·芬森(1860年-1904年),1979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芬森環形山
坐標42°17′S 177°43′W / 42.29°S 177.72°W / -42.29; -177.72
直徑72.98公里
深度2.768公里
余經日出時179°
命名來源尼爾斯·R·芬森

描述

 
芬森環形山的周邊,月球背面區域詳圖[2]
 
月球軌道器5號拍攝的西向斜視圖

該隕坑坐落巨大的環壁平原—萊布尼茲環形山的東南坑壁上,它形成時所濺射的噴出物部分覆蓋了萊布尼茲環形山的東南坑底。它的西南接近另一座大環壁平原—馮·卡門環形山、東北偏北毗鄰較大的戴維孫環形山,而已磨損的馬克蘇托夫環形山仁科芳雄環形山則分別位於它的東側和東南偏東方[3]。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42°17′S 177°43′W / 42.29°S 177.72°W / -42.29; -177.72,直徑72.98公里[4],深度約2.768公里[1]

芬森環形山外觀大致圓狀,邊緣輪廓略為參差,其中北側和西北壁呈鞍狀下凹,而其它部分向外凸出,但壁頂邊沿完整清晰,幾乎未受到後續撞擊的明顯侵蝕。隕坑部分內側壁已崩塌,尤其是在南半側形成了一段尖峭的壁沿。沿內壁還分布有一些寬度不等的階地狀結構,其中位於東北內壁上的最突出。芬森環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310米[1],內部容積約4792.69立方千米[1]。由於北側內壁較其它部分更寬,使相對平坦的坑底略微偏南。坑內散布有一些小山丘,但坑壁和坑內均沒有醒目的撞擊坑,中心點附近坐落了一座占地約15公里,帶有數道支嶺的中央峰,其反照率明顯比周邊的坑底和坑壁更高,該中央峰主要由含80-85%斜長石的輝長-蘇長-橄長斜長岩(GNTA2)、輝長-蘇長斜長岩(AGN)、輝長斜長岩(AN)、輝長蘇長岩(GN)及蘇長岩(60%斜長石、35%輝石和5%橄欖石)(N)所構成[5]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芬森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芬森 緯度 經度 直徑
C 40.73° S 175.79° W 25.35 公里
G 43.23° S 175.47° W 29.44 公里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Map of the far side of the moon. (PDF). [2017-04-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5-30). 
  3. ^ Crater Finsen on the map LAC-120. (PDF). [2017-04-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12-27). 
  4.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5). 
  5. ^ Stefanie Tompkins and Carle M. Pieters (1999) Mineralogy of the lunar crust: Results from Clementine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vol. 34, pp. 25-41 .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