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礐,是臺北市士林區的一個地名,位於該區北部,範圍大致為菁山里東南部不含小草山以下地區。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前期,菁礐地區為一街庄,稱為「菁礐莊」,隸屬於芝蘭一堡。該莊輪廓略呈北部尖角的水滴形,東及東南與坪頂莊為鄰,南邊為公館地莊,西邊為草山莊[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莊隸屬於臺北廳,編入第九區。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九改名「士林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莊改制為「菁礐」大字,隸屬於臺北州七星郡士林街,大字下有「頭湖」、「大莊」、「竹篙嶺」、「番子樹空」小字名[2]

戰後士林街改制為士林鎮,隸屬於臺北縣,大字亦改制為里。1949年,士林鎮與北投鎮一併改隸屬新成立的草山管理局。1950年隨著草山改名為陽明山,草山管理局亦改名為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仍隸屬之。1968年7月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士林鎮併入成為士林區。1990年3月,臺北市各區重劃,該地區仍屬於士林區。

交通

平菁街、菁山路、永公路是菁礐地區最重要的連絡道路,分前通往坪頂、公館地、草山地區。

公共設施

參考文獻

  1.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2. ^ 《臺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圖會說話網站. [2016-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